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重拾秦关山> 第二章 晋升之计(第一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晋升之计(第一节)(1 / 2)

章戎正在如厕之时,忽然茅塞顿开,想到了多日来苦苦思索而不得的妙计,忙不迭地解决完,带着火辣辣的记忆蹿出了树林,他要付诸行动了。

章戎一直苦于如厕的时候没有手纸,却没有想起造纸术这一项改变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

当他忽然想起来的这一刻,不由得半是欣喜半是懊悔地用拳头砸着自己的脑袋。

很早以前,章戎曾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看到过手工造纸的全过程记录,此时他还记得大概的流程。

在章戎的记忆里造纸需要的原料大概是竹子、稻草、树枝、麻杆等物。除了稻草,其他三样东西在此地很容易便可以找到。稻草虽然没有,但应当是可以用麦秸代替。

于是,当到了可以外出砍柴的时候,章戎飞快地砍完柴,然后用于下的一点时间来收集材料。好在他只是造一些样品纸而已,因此材料也不用太多。收集完材料,便开始造纸了。

第一步,是泡料。他伐了一棵竹子,截成半尺来长的短节,然后劈成竹条,再用麻绳捆起来,找了一处鲜有人到的小溪,将捆好的竹子泡在水里。然后又将收集起来的麦秸、树枝、麻秆一样一样捆起来一起泡在小溪里。

大约泡了十来天后,又借机来到这里,将它们捞起来然后进行第二步——煮料。

因为不能影响上工,也不能让监工发觉,章戎便又找到了去死帮忙。这时他们两人已颇有交情了,去死自然一口答应了。于是,每天早晚煮饭的时候去死一人煮两人的饭。章戎则把把料一点一点分开,用自己平日煮饭的瓦盆煮,煮料的水就是河水,再加一点河滩上收集来的白色的碱渍。

煮料共用了三天,煮完以后,又堆着发酵了数天。然后是第三步——晒料。章戎依稀记得要想造出又白又好的纸,晒料一步是关键,大约要晒足两三个月以上。但章戎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他对纸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完整成型,把字写在上面就行。

因此,这一步便简略了不少,也仅晒了十来天。在这期间,他又做了些别的准备。

章戎现在最需要的是盛放纸浆的水槽。工地上有许多大水瓮,但那是官家的东西,是不能乱用的。好在与章戎一起的伙伴中,有一个叫乙丁的木匠,是专门打造筑城的工具的。

章戎用两件旧衣服做酬劳,才央求他帮着做一个木制的水槽。因为也是暗地里抽空做,而且工具又不甚齐全,这一做便是十来天,最终做成了一个三尺见方,深一尺五的水槽。(秦尺一尺约23厘米)

等乙丁做好了水槽,章戎又用乱麻蘸着从松树上采来的松胶,把缝隙仔细填好,用水试了试,果然是滴水不漏。

然后,到第四步,打浆,这是全程最繁重的工序了。晒过的材料用清水冲洗过后,铺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然后再用另一块石头对着浆料连砸带打带搓碾,将其打成膏状。

章戎仍旧是每天打一点,打好了,便放在木水槽里泡着水放着。又一连打了十来天,方才够用了。

至此,便到了最后最关键的一步——捞纸。捞纸的工具叫做竹帘,就是用细竹篾编的帘子。章戎编竹帘的水平极差,便打算用丝绸绷在木框上代替竹帘。

但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所在这个遍地是穷鬼的地方,哪里能找到哪怕一小片丝绸,麻布又太粗糙,最后不得已又是请人帮忙。

好在小农经济时代,这样的手艺人并不缺,一般农户家中用的帘子、炕席等物都是自己做的,其中不乏手艺高明的,还多编一些卖给懒惰的肉食者贴补家用。然后,章戎又找到了倒霉的去死帮忙。

去死在没有任何酬劳的情况下,帮助章戎编好了精美细密的竹帘。他或许还不知道,他这种不厌其烦的淳朴品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他带来巨大的好处。不过这还是后话,暂且不提。

章戎将竹帘四边撑上木条,固定平整,一切准备完毕,便迫不及待地要创造奇迹了,他特意拉上了去死来一起见证。

章戎先用树枝将水槽里的纸浆搅匀,然后将竹帘放进水槽,左右摇动一下,抬了起来,使纸浆均匀地铺在上面。由于操作不熟练,前面几次并不太成功,纸浆薄厚不均。

试了多次,才有一次较为成型,章戎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一块石头上等它晾干。

这时已是季春时节,天暖气煦,不多时,便干透了。章戎激动又谨慎地将纸揭了下来,仔细观察摩挲。

因为纸浆质量及工序均不算太好,而且章戎的工艺又太生疏,所以纸的质量自然不算好。看起来有些乌黄,摸起来也比较粗糙。总的来说,也就比现代人用来印玉皇大帝的纸稍薄、稍韧、稍光滑一些。

即便这样,章戎也十分满意了,这样的东西已经足以震惊这个时代了。章戎看着去死惊讶又好奇的表情,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他此刻觉得信心十足,成功似乎已不太远了。于是一鼓作气,用了几天,做了大约一百来张一尺见方的纸,足有厚厚的一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