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穿越考科举> 分卷阅读52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526(1 / 1)





李首辅出手,应该问题不大吧?
纪元的信件寄出没几日,还真收到李首辅送来的信件。
程大人家的事,有消息了。
纪元赶紧拆开信件,竟然是李首辅的亲笔。
这信件说了程家的情况。
跟纪元猜测得没错。
没有根基的程家,成了工部夺权争利的一个炮灰。
对方“证据确凿”,还找到程大人贪污行宫银钱的人证物证,根本无从辩解。
加上皇上对程家人本就不喜,直接判了个程家流放八千里,徒刑十年。
流放八千里,徒刑十年。
李首辅收到纪元的信件后,此事已经定下,不得翻案。
但他让手下跟程家人商议,改了流放的地方。
从八千里改为六千里,地点也做了变更。
程家,会来投奔纪元。
这甚至也是程教谕的想法。
天下之大。
他们能信任的人不多了。
信里还说。
如果不出意外,纪元接到信的时候,程家已经在流放的路上,他们九月离京,路上至少要走五个月。
九月出发。
如今是十二月底。
还有两个月。
纪元默默算着时间,好好的程家,怎么变成这样。
以他对程大人的认知,对方绝不会贪污修行宫的银子。
说不定他要是真贪了,反而会没事。
“柴烽,帮我注意流放到宁安州的犯人。”
“若到镇南关的地界,第一时间同我讲。”
柴烽虽然不解,但立刻点头。
纪大人说的话!
一定要听!
不可以有任何质疑!
纪元想了想,又给武新府的董家写信,如果他家商队遇到流放过来的犯人,还请帮他留意帮忙。
董家接到信,自然立刻应下。
能结交纪知州这样的能人,是他们董家的荣幸。
现在的滇州府,谁还不知道纪元这名改革大将?
这名声,甚至传到了巴蜀。
而巴蜀百姓在意的不是纪元这个人,而是他传出来的稻鸭鱼种植方法,以及修水渠的顺口溜。
纪元甚至让李老爹他们,把修水渠的要点编成顺口溜,顺口溜通俗易懂,还容易记忆。
巴蜀不少勤快的山农,就是按这些顺口溜,试着修水渠。
“纪元。”
程亦珊喃喃道。
又听到这个名字了。
程亦珊脸上被涂得很黑,身上的衣服从往日舒适的丝绸变为粗制的麻布。
她并未觉得不妥,反而绑紧腿上的缠布,好让布鞋更紧一些,再把身上的麻绳缠绕几圈,确保绳子不会脱落。
而绳子的后面,拖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妇人,妇人在板子上蜷缩着,整个人昏昏沉沉,不时吐出秽物。
程亦珊感觉到不对劲,便停下脚步,熟练帮母亲清理嘴里的脏东西,再让母亲歪着躺,否则会被呕吐物呛到。
“亦淮,你看到母亲吐东西了,记得喊我。”程亦珊声音沙哑,完全听不出之前的娇嗔。
被喊亦淮的,是程亦珊七岁的弟弟程亦淮。
他手上也牵着一根绳子,绳子后面是双目失明,面容呆滞的程大人。
七岁的程亦淮要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往前走。
十七岁的程亦珊要拖着生病到昏迷的母亲一步步前行。
这是流放。
是犯人流放。
他们这一家是罪犯。
若非李首辅的人暗中照顾,不知道还要面临什么。
程亦珊抬头看看,巴蜀的冬日跟京城不同。
还好没有下雪,只是风太大了,山路太难走了。
程亦珊的眼底平静,默默带着母亲往前走。
好在其他犯人走得不算快,她能跟得上。
程亦珊又回头看看。
也因为母亲太瘦了,瘦到她都觉得没有重量,再这样下去,她都能时时背着母亲前行。
巴蜀,滇州府。
她可以的。
她可以撑起这个家,也可以到滇州府宁安州。
“别打!别打了!我招我马上招,是我偷的,我贪的,别打了。”
程大人忽然要挣脱绳子,手腕上的伤口血淋淋的,显然不是头一回了。
他的精神一会好一会坏,眼睛也是在受刑中瞎掉。
程亦珊拉住弟弟,再去安抚父亲:“爹没事了,我们都没事了,我们出京城了。”
出京城了。
没事了。
这些话让程大人安静下来。
流放的队伍并不在意这边的情况。
负责押送的差役更是习惯。
要不是这个女子。
程大人这一家,早就死在流放路上。
李首辅的人不好照顾得太明显,却也暗暗敬佩这个小姑娘。
他好像记得,这个小姑娘以前不是这般?
程亦珊把绳子换了方向绑,避免碰到绳子碰到其他勒伤。
换绑的时候,程亦珊甚至还腾出手摸摸弟弟的头,以示鼓励。
“走,继续往前走。”
第128章
第128章
宁安州。
纪元赶在化远四十年的年末回来一趟,待到初六再回镇南关。
不是他想回去。
而是那边一切都刚刚起步,也不如宁安州省心。
当然,即便如此,他在年节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回来的。
宁安州刘同知翘首期盼,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安排人迎接。
总算在两地交界处,接到他们的知州大人。
虽说刘同知都要比纪元大一轮还要多了,可他对纪元的态度,却是十分恭敬。
刘同知一边陪同,一边汇报宁安州的情况。
从纪大人八九月份离开,一直到现在十二月才回来。
虽说两地距离不远,不管什么事都能及时沟通,加上宁安州这边的情况又比较稳定,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大事。
只要按部就班执行纪大人的计划即可。
可大家心里还是不舒服啊。
去年的耕田方法不用多说,稻鸭鱼自然还要一起养。
宁安州橡胶染布也在正轨当中。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大家买牛的事。
要给养殖场一些帮助,还要平衡当地牛价。
虽说本地人挣钱不少,但外来的养殖户若是想借机抬价,都是不允许的。
刘同知道:“六个养殖场,其中四个都很老实,那两个虽然有想法,但却不敢做。”
“今年大家情况确实好了很多,耕牛进出咱们都有登记。”
“如今宁安州差不多有一千九百多头牛,平均下来,十九户一头。”
“不过翻过年,这个数量应该会增加,六个养殖场有三百多头陆续生了小牛,差不多年后就能出栏。”
“咱们还鼓励其他养殖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