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国色芬芳> 童养夫四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童养夫四十一(1 / 1)

超化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南七公里超化街内,一处位于山东省鱼台县,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西依嵩山,南傍马鬼山,北望青屏,东瞰大隗,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超化寺,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西依嵩山,南傍马鬼山,北望青屏,东瞰大隗,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寺院拥有阿育王所供奉十九座佛陀真身舍利塔之一,列“名刹拾伍”。

  超化寺位于超化村,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建于东汉桓帝年间公元147年,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有“超化古寺,名刹十五”之说,是佛教“净土祖庭”。它共分上、中、下三寺。上寺在超化二层寨,中寺位于超化塔坡,下寺位于超化街北,以下寺最大。其中下寺,又名“金钟寺”,现有房屋14所。

  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门二道门,“超化古寺”,“名刹拾伍”八个砖刻大字,分别嵌存在二道门的前后横额上,和二道门相对的是一座佛陀大殿。大殿长16米,宽12米,高约10米。殿内有8根大圆木柱,以青石为基,屋檐全以斗拱构成,每组斗拱宽78厘米,高厘米,伸长105米,斗间距115米。

  超化寺,虽经历代修整,但仍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寺内有古桧柏两棵,均位于佛陀殿门前5米宽的月台上。东边一棵较大,周长5米,高约15米,群众称“李际遇拴马柏”或“刀痕柏”。超化寺在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南到三门沟,北到石羊岗,周围达10余公里。僧侣在2000人以上。历代不少名人履履相接,题咏甚多。

  寺院兴于北魏,盛于唐朝。据“北齐造像碑”记载,净土宗祖师昙鸾法师曾经在此担任维那,著名的超化吹歌本是宫庭音乐,也是在这时走进佛教,成为佛教法乐的。

  明朝时又流入民间,现今仍保留有六百多年前的笙、管、工尺谱等演奏、记乐遗物。寺院在唐朝时达到鼎盛,僧众有二千多人,寺院面积方圆二十里地,这里曾是净土祖庭,也是接纳十方衲子的一大道场。沧海桑田,几经兴衰寺院面目被毁,明清两代虽屡有修复却难见当年雄风。民国年间倭寇入侵,战乱不断,僧人为护民众,寺院惨遭浩劫,院墙坍塌,庙宇被毁。

  超化阿育王寺,俗称超化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南七公里超化街内,西依嵩山,南傍马鬼山,北望青屏,东眺大隗,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五八一年,唐代达鼎盛时期,僧众两千余人,全国寺院名列第十五。超化阿育王寺始于东汉,兴于北魏,大盛于唐,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因供奉佛骨舍利,“名刹十五”。

  据传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阿育王将佛祖的真身舍利分为8万4千份,造塔8万4千座,中国得十九份,造19塔,其中大家熟知的发现真身舍利的陕西法门寺阿育王塔位列第五,超化寺佛祖真身舍利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传说超化寺原分为上中下三个寺院。有僧众2000余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try{ggauto} catchex{}


  寺内有北齐河清三年五六四年,武平二年五七一年造像碑各一通,唐上元年间《超化寺碑记》,金代元好问诗碑,元延七年一三二〇年塔铭及明清重修碑等共记十九通。寺外有塔林,碑多已不见,碑座多埋入土中。历代文人贤达遍访于此,如黄庭坚,元好问等,都留下了可考的佳作。

  超化寺从鼎盛到衰败似乎是一个谜,没有人能说清楚具体的原因。只是据民间传说,超化寺规模庞大:今天的东店,在寺东边,是当时和尚开的旅店和饭店,东西往来客商吃住在此西边的莪沟,是一个天然水库,是当时和尚放养鹅鸭的地方水库北岭上的绥水河,又叫晾翅河,是每天下午鹅鸭出水晾翅的地方寺南的草庄是当时和尚喂养骡马和垛柴草的地方碾沟是当时和尚碾米的地方河西沿是当时和尚建筑水牢的地方河西塔湾是和尚死后埋葬和建塔的地方。足见超化寺的势力是多么强大。

  超化寺毁于战乱的可能性极大,据推测应在五代十国时期或者与南宋同时代的金朝。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文化薄弱,历史断节较多。经营几千年,消失一瞬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因素都可以让超化寺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而且过去从没有向现代这样重视保护古代文化遗产。而如今除了留下的残垣断壁之外,还有的就是超化吹歌了,这个存在几千年的宫廷乐曲,传到超化寺,又传给超化的历代村民,现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净土之教,以弥陀三经为圣言量。正法时代,马鸣中兴大乘,赞为方便之殊龙树解释华严,揭示易行之道天亲回向菩提,论述愿生之偈此三大士,皆在天竺弘扬净土者也。逮及像法,教流东土,自汉及晋,诸宗未启而庐山远公,结一百二十三人为莲社。净土一宗又名莲宗,特开中国各宗之首。

  自后魏神鸾,修西方之观唐道绰,专净土之业,而净化大行。至善导大师,提倡专修,而念佛法门,遂以普及道风所届,远达扶桑,致尊为弥陀化身。同代承远、法照、少康三大师,咸有异征,殆皆西方菩萨,来化此土者欤。自宋以来,如永明以禅而归净,昭庆以律而归净,云栖、灵峰诸师,教宗贤台而归净。总之,无论系何宗教,莫不以净土法门,为自利利他之宗要。净宗源流,大略如此。

  超化寺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被认为是净土宗的“祖庭”。昙鸾却在超化寺担任维那,即当时超化寺的管理者之一。说明他在此开拓中国净土宗,超化寺自是“净土祖庭”。多数佛教法师学者指出:超化寺正是昙鸾在此创研净土宗的发祥地之一,是佛教界的一个重大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超化寺和法门寺一样,藏有佛骨舍利又和少林寺一样,是中国佛教支流的祖庭。由此可以看出,超化寺的价值何等重要,一言以蔽之:超化寺等于法门寺加少林寺。

  超化寺塔位于超化镇超化村,该塔又名曰“舍利塔”,位于超化下寺西南坡。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年,为13级方形砖塔,高30余米。塔基南北长7米,东西宽71米。壁厚21米。砖长40厘米、宽17厘米,质地坚硬细腻,经千余年风雨侵蚀仍坚实完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