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国色芬芳> 童养夫三十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童养夫三十九(1 / 1)

洞林寺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系近年重修。

  洞林寺位于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

  洞林寺位于如今郑州市西南18公里处的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村内。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他们的修行和生活习惯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

  据《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传说达摩老祖来中原后,建有三林洞林寺、少林寺、竹林寺,被称为天中三林,是佛教在中原著名的三大寺院。其中洞林寺始洞林寺创建最早,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的历史,较少林寺早300多年,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和登封少林寺合称中原四大寺院。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洞林寺始建于汉,盛于唐、宋、元、明。寺有洞林三景,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更是享誉四方。明周靖王卒葬于寺后,遂称王家之佛堂。经多年战乱,洞林寺在清末开始衰败。曾经遭受了战火和损毁,多年后在一些僧人的建议下,又重新开始修建起来了。当地村民也十分支持,纷纷出工出力帮助大家翻修寺院。

  据说朱元璋幼时居住在娘舅家避灾荒、距洞寺不远,七岁时就到寺中打杂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传奇故事。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御赐此塔。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刹,与少林寺、竹林寺合称为“天中三林”。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当皇帝前就曾在此做过和尚,所以洞林寺一度备受朝廷关注。明代藩王周靖王死后葬于此,洞林寺也就一时成了王府的家佛堂,香火不断。

  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是有名的“洞林三景”。寺内一古洞中供奉有“南天日光菩萨”,是朱元璋御旨铸造的一座白玉佛,用料考究,琢工精细而洞林晚钟是明周靖王命寺内住持明伦于景泰年间铸造,钟声一般在入暮时分响起,空蒙缈远焚金炉也建于明代,高107米,重千斤,三足鼎立,鼎身铸有蟠云龙,四面伸出龙首含环,气派不凡。

  在寺西面有一座禅师塔,高约10米,身大口细,是印度式样的瓶形实心砖塔。塔的每层都有精美的浮雕图案,塔底又雕有仰复莲座,塔尖昂出宝珠,傲然挺立。加上四周碑碣石刻众多,尽是一派古色古气。

  建筑面积在40亩以上,各种建筑巍峨挺拔,规模壮观。前面是气势雄伟的三道山门,往后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观音堂、大雄宝殿、后殿、伽蓝殿、大祖宇以及僧众的斋房、禅堂、练武场、经楼塔林等建筑物。寺内碑碣林立,单刻、连刻石碑不计其数。

  其中的明周旨谕碑,碑高24米、宽95厘米,刻旨谕并明周王序。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立石,现存放洞林寺内。元《大藏经记》碑,碑高24米、宽1米,正面刻“大藏经记”全文700字,阴面刻洞林寺历史派系图。另外在洞林寺后古洞内,有白玉佛一尊,名为“南无日光菩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秦朱元璋旨造石,像高163米,色泽光润,雕工细巧。

  寺院的西北方向有座瓶状式塔,名“国舅塔”,属印度式样的明塔。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48年,塔高约10米,共九层。

  这里的人世代听过许多关于这个寺院的传说,一些人甚至于对这些故事从小就耳熟能详。

  《少年朱元璋与洞林寺》

  朱元璋长到七岁的时候,已是聪慧过人,人见人爱的孩子。他尊敬师傅,干活勤快,做事认真,毫不马虎。老师傅看他人小,就叫他每天打扫禅堂,他总能做到窗明几净,禅堂清清爽爽,纤尘不染。令人费解的是,经他打扫后,不但庭院禅堂干净,就连每座神胎下面也是净如明镜。


try{ggauto} catchex{}


  众僧们疑惑不解,这小子是怎么打扫的,他有什么魔法还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问他如何打扫的如此干净时,他竟然漫不经心地指着那些禅堂的神胎说:“扫地的时候,叫他们都先出去,不久扫干净了吗”

  众僧们不信,第二天一早就躲在暗处偷看,只见朱元璋站在禅房门口,把手中的笤帚一挥,说声:“我要扫地啦,你们都请先出去。”只见各位神圣像接到命令,一扭一扭地离开原地,鱼贯而出,站列在门外等候,待朱元璋打扫完毕,又一声:“都回去吧,各归本位!”只见那些神胎一个个晃晃悠悠,摇摇摆摆而入为了打扫禅堂而赶神出殿,对各位寺里的神圣吆三喝四,这是何等的罪过呀!可这也无法理解,这到底是古寺的福还是佛门的祸呢

  众僧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好去逼老僧元觉大师“就范”,朱元璋一定是个上天奇人,咱这庙小,盛不下这尊大菩萨,为了避免佛祖降罪于本寺,还是干脆赶他出寺吧!元觉大师听了刚开始不信,后来也亲眼目睹了朱元璋“赶神出殿“的情景,感到心惊肉跳,生怕他给古寺带来灾难。无奈,只得告诉他的佛缘已尽,劝他离开洞林寺,自谋生路去吧。从此以后,朱元璋结束了寺院里的生活,第一次迈步走出山门,回归尘世间,过上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民间生活。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并没有因为被赶了出来记恨这里的人。朱元璋总说寺院的人照顾过自己,师傅们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所以朱元璋要报答大家。朱元璋不但亲笔题字,而且修建了寺院,留下了不少足迹和文物。

  后人专门考证过这件事情,说这个传说不是真的。朱元璋曾经待过的寺院不是这里,而是一个叫“皇觉寺”的地方。如今皇觉寺虽然没有了,但是寺院里面依然留有一块残存的石碑,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朱元璋幼年的经历。这么说起来的话,这里的寺院不可能是朱元璋曾经当和尚的地方,所以这个传说不能当真。不过朱元璋的的确确真的曾经来过这里,在整个寺院里面留下了足迹和笔迹。

  空相寺kongxiangteple,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河南省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53公里。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熊耳山海拔5米,北依黄河,南接伏牛山,东临洛阳,西连西安,洛三高速公路从山下通过,交通便捷,风景宜人,既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历史上熊耳山林木茂密,山花烂漫,流水潺潺,鸟语如歌。

  空相寺位于三门峡市区东50多公里处的陕县西李村乡。据《陕县志》记载,空相寺是与白马寺同一时期建造的佛门圣地,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公元536年,禅宗初祖达摩圆寂后葬在这里。千百年来,空相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禅宗信徒追忆达摩禅师、宏扬禅宗精神的最佳场所之一。寺院鼎盛时期规模宏大,香火极盛,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一同被誉为中原“四大名寺”。

  山上的“八大奇景”和“四大绝胜”名甲天下。八大奇景为:龙嘴喷雾、土桥卧虹、井底明月、达摩铜佛、高楼洪钟、铁薪烧粥、椿抱翠柏、汉代松林四大绝胜为:藏兵洞、濯心泉、八仙庙、公孙瓒藏甲处。

  显圣寺原名“报恩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黄岗寺村。显圣寺始建于唐,因其临近驿道,香火旺盛,至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宏伟之十方丛林,在中原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清乾隆年间名,皇帝南巡至少林寺进香路过此寺,因经历了“伽蓝显圣”救驾之圣迹而将此地赐为“显圣寺”,并敕令重建关帝殿。

  关公显圣救御驾,二十武僧护清帝。乾隆二年,皇上至少林寺进香,路过报恩寺。随行士绅劝称少林寺在深山,恐有刺客。乾隆一听,犹豫不决,暂住于报恩寺内。是夜,梦中遇强人行刺,乾隆把剑还击,此时窗外有人高呼:“皇上少安毋惊,云长奉佛祖之命前来护驾。”乾隆喜极梦醒,命手下查寻,果有强人。僧徒称宝殿内佛祖身边的关公铜像不见了,找来找去,铜像却在乾隆所住房间窗前站着。乾隆龙心大悦:“我有关公显圣护驾,还有什么可怕的”去了登封,下旨免粮税,赈灾民。从此,乾隆特意将报恩寺赐名为显圣寺,成为少林寺的下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