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间,村里人开始忙活起来了。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播撒稻种,培育秧苗。 家里留来插秧的秧田也要开始放水耕打。 张安家水田不少,所以秧田留的大,大概有四五分田的样子。 因为张建国三兄弟家的秧田都是挨在一起的,其实就是一大块水田分给三家。 所以张建国把犁套上家里的大黑马以后,给自家耕打的同时,顺道一起给张安两个叔叔家的也打了。 冬日的秧田里没有水,因为插秧的时间跟油菜成熟的时间冲突,所以大多数人家喜欢用来种菜。 年初的时候,田里的菜都砍完了,正好到了需要插秧时节,这样就能无缝衔接,不浪费田地。 等到撒下去稻种长成秧苗可以移栽的时候,打好的秧田也养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把菜园里的小秧苗移栽到秧田里。 张安家的稻谷泡的时候是用的张安倒进水缸里的空间泉水,所以撒下去以后,生长的快。 第一次插秧的时候,秧苗不是很大,多在十公分的高度左右。 所以移栽的时候不用留下间隙,就是一株接一株的往水田里插苗。 张安家里移秧的时候,二婶家跟三婶家都来帮忙,因为家里的田都是张安父亲给帮忙耕了。 自家的秧苗还没到移栽的时候,所以就空出时间可以帮一下。 张安也是赤着脚,把裤腿往膝盖上一捞,就下田了。 这个时候的水田里有很多蚂蟥,不注意就被蚂蟥粘上了。 这不张安刚下田没多久,就被两条蚂蟥给贴上吸血。 惹得两个婶子说,张安的腿太白了,蚂蟥喜欢往他身上贴。 张安也倒不怕,农村孩子谁没被蚂蟥吸过呢。 一巴掌往腿上拍就给拍下来了,这玩意儿不能扯,你越扯它越往你的肉里钻,而且它头部的吸盘给你吸的死死的。 移栽小秧是一件考验耐心的事,需要弯下腰在田里插小秧。 一天下来腰都受不了,张安直接从家里提了個高脚凳子往田里一放 水也没不过凳子腿,坐在上面慢慢插秧,这下子腰跟背上舒服了不少。 大家也有样学样,从家里提了高脚凳子到田里插秧,确实比往年轻松多了。 代价就是从田里出来的时候,顺手到河里把凳子上的泥巴洗一洗而已。 栽秧上岸以后,就等着把田里的油菜籽收割回来,把家里的水田给打了,等着移栽第二道秧苗,那个时候叫做栽大秧。 基本上要等到二十多天以后,秧田里的小秧长成到一尺多高的大秧了才可以。 后面空出来的日子,张安一家也是帮着家里的亲戚移秧。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点都没说错。 到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的前后,基本上天天都是阴雨绵绵的天气。 晚上,四爷爷家的小叔张建峰到家里来让张安跟张安的父亲张建国过去商量些事情。 到了四爷爷家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来了。 喊大家来是商量明天清明祭祖的大小事宜。 清明节在乡下来说,算是一个比较隆重的日子。 虽然现在清明还没有纳入国家法定节日。 但是乡下的人都很重视,而且跟春节不一样的是,春节是自家过自家的。 而清明这一天,是整个本家人要合起来一起过,一起祭祖。 长箐这边管清明祭祖叫做挂纸,也就是在坟茔上插上坟标纸,挂青的意思。 因为张安爷爷不在了,所以原来这个事情是二爷爷家里在组织,因为他们家人丁兴旺。 但是后来二爷爷家几个叔叔吵得不可开交,面和心不和的,所以四爷爷就把这个事接过去由他们家来组织了。 虽然每家就来了一个人,除了张安家来了俩以外,但是四爷爷家的堂屋已经快要坐满了。 这样的家族大事,家里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都要过来的。 跑的不积极的人都要被老人用烟杆敲打。 小婶子提着茶壶挨个给大家倒茶,张安看到以后便接过茶壶,给一众叔叔们倒了起来。 等到人来齐了以后,四爷爷跟二爷爷就开始说起事了。 下面的小辈们只管听,当然了有问题的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来。 但是这一套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大家其实都没有什么异议,已经习惯了。 主要就是需要一个出头来组织的人,把大家组织起来。 然后每家每户按人头凑钱出来,用来采购清明这一天挂纸用的所有东西,包括香纸炮烛和大家的吃食。 虽然张家在长箐是个大姓,但是大多数人家都已经出了五服之外。 所以这种事情其实就是自家这一脉的人组织起来。 其他的亲戚也就是平日里谁家有些什么事,大家都出手帮一把。 张安家这一脉的人口不少,但是其实是二爷爷家这一支做出了大贡献。 为啥。。。 因为张安家这一支,三家人加起来就只有十一个人。 而四爷爷家因为几个姑姑都已经出嫁了,所以也就只剩下五个人。 但是二爷爷家不一样,他们家人丁兴旺。 二爷爷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媳,还有八个孙子孙女。 这样一算下来,他们这一脉都三十几个人了。 在当天晚上的时候,大家就先把钱给凑出来,第二天早上好上街买东西。 按照大人五块,娃娃一块的份子凑。 到时候就多退少补。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刚亮。 张安就被张建国叫起来了,因为家里有车,所以今天上街买东西肯定是要张安跟着去的。 起床洗漱完,吃了王芳煮好的面条以后,张安就来到四爷爷家里。 今天要在四爷爷家这边开火准备,因为他们家挨着村里的水井,用水比较方便,不然挑水也是个麻烦事。 最后决定了四爷爷跟张建国,还有二爷爷家的大叔张建忠和张安四个人上街去买东西。 这就是当时张安看中皮卡的原因,能多载几个人,还能拉货。虽然现在还没人管,车斗里面也能做人,但是还是安全重要。 张安开车很稳,因为有老人在车上,所以张安没开多快。 从村里的山路上下来,进入县道,没一会就到镇上了。 让四爷爷感叹有了这车,进城都方便了不少。 村里很多人家也是今天要组织挂纸,看着张安家上街买东西都是开车去的,而自家还是得走路去镇上,都在训导自家娃娃要好好读书。 长大出来以后也要挣大钱,像张安一样买个车回家。 这在大多数村里人的眼里,已经算是光宗耀祖了。 ---------------------- 昨天收到责编的消息,今天也收到了站短通知。 这五号凌晨就上第一次试水推荐,新书真的非常需要大家的支持,试水之后是否能晋级下一轮推荐,需要大家帮忙收藏跟追读。 所以恳请大家能点收藏的帮忙点点收藏,能追读的朋友帮忙追读到最新的一章,觉得还可以的朋友有票的也可以帮忙投个票,先在这里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