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韩霖随口就来,朱常淓确信,这位徐光启弟子应当不假。
韩霖一口气将《甘薯疏》背完。
见潞王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韩霖心头忽然热了起来。
一个能翻看《农政全书》的君王,一定不会太差。
“监国,恩师说过一句话,北薯南稻中棉花,或可一改饥寒之困局。”
“哦?这甘薯竟得徐阁老如此青睐?”
北薯南稻中棉花?朱常淓不禁心中反复默念着这句话。
“甘薯此物,耐寒耐瘠耐风雨,抗病害也冠绝诸物,且若是种植得当,产量也相当可观。”
当时,徐光启还特意在松江府进行了试种,效果十分良好。
于是他便写下了《甘薯疏》来进行宣传推广,希望能够在江南进行普遍种植,可惜......
听到甘薯的特性,朱常淓顿时喜上眉梢,就连一旁的徐孚远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发现了什么新的宝贝。
“你的意思是,甘薯亦可在北方种植?”朱常淓满眼期待地看着韩霖问道。
“恩师作《甘薯疏》的初心,就是想告诉百姓,不要拘泥于地域限制,只要精心培育,大多数的作物都会自行适应环境。就像这甘薯,在闽地可以生长,到了松江府依然长势喜人。”韩霖语气中饱含惋惜之情,当时恩师的一片苦心,却被世人付之一笑,朝廷更是无人重视。
朱常淓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作物就像是人,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他也会慢慢适应当地的环境。
徐孚远则是想的更深,当时徐阁老的倡议无法被实践,恐怕不只是那么简单的。
若是甘薯被大面积推广种植,扭转了南粮北调的局面,那不知道会损害多少人的利益,首先这江南粮仓的大户们就不会答应。
“妙哉!北薯南稻中棉花!”这句话朱常淓越想越精辟,不禁连声赞叹起来。
稻薯以充饥,棉花以御寒。
见潞王面露喜色,韩霖接着说道:“水利乃农业之本,无水则无田。北方户户引水极为困难,但集中屯垦,千户共引一池水,或为上策。”
“彩!大善!”朱常淓看着桌上的《农政全书》,此时就像是瑰宝一般闪耀,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页,对徐光启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可惜,昔人已乘黄鹤去。
“韩霖,继先师之遗愿,为百姓谋福祉,你可愿?”朱常淓直接问道。
“师弟陈子龙,也可完成恩师遗愿。”虽然看得出来,眼前的潞王俨然有中兴之志,但韩霖还是不太愿意做官。
官场,是个吃人的地方。
朱常淓笑容一滞,眼角跳动起来。
徐孚远见气氛有些尴尬,坐立难安起来。
韩霖倒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椅子上默默喝着茶。
静的针落可闻,只有朱常淓翻动书页的声音。
就连侍立在侧的李宝都担忧地看向了韩霖,心想这家伙说话就不能委婉一点,惹了监国生气,能有你的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