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生法,一人一世界,一事一乾坤。尘寰纷繁复杂之中,慧能哪,人那宽厚德行是不是多在于人于事常能容与、且以忍默?”
“师父......”
慧能有些欲言又止样子。
“为人之仁高山仰止,惟由胸襟阔大。而山的宽厚,更宽厚里于形形色色物类容与忍默,也在一个大呀!佛法直指诸法实相,人自觉诸法无得于之不著,谓之法忍。此忍之持,亦惟时空弘大之观为前提的吧?”
慧能凝神点头之中,五祖接着又言:
“因此,佛法修为之要在慈悲为怀,忍辱为行。
此弘大胸襟器量,是不是和大山容与忍默品性不仅相类,还有些相通相同呢?”
“当然,师父。”
慧能似乎有省之中,五祖更是至心与言了:
“慧能哪,
弘大如山,法忍如山,
为人为事持之弘、行之忍,因此恩师赐我弘忍。
这不仅是他老人家于佛法修为理解,也是于我殷殷期望啊!”
听到这里,慧能已是明白五祖言外所意了,这是在教导人不仅要有成佛作佛弘大志向,还更要学做一个襟怀宽厚容与之人。而其中尤为重要,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忍默态度、忍默心境……
五祖与之平等更忘年真挚,当然令人感动感激了;
五祖的教导,更有过来人愿为成就良苦用心……
但自己又的确认为,
人,只要有得般若之智透彻了诸法实相,那一切寂灭无住生心之中,人反应该尽可能释放生命成就百年自在吧。此由寂灭而存在里的其它一切,是不是还真就有些无足轻重更无关紧要了呢......
于是,面对殷殷五祖,慧能想想之后更是至心坦诚了:
“师父,弟子于忍之一字有些难以理解,更难接受。”
“说来听听?”
“师父……”
慧能开口之时,又觉有些为难了。
“没关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为师所重,不但在你思维,也由你言词犀利呀!”
五祖不仅鼓励真诚,也道出了内里另一层赞赏所因。
“师父,弟子以为,般若即是大吧。
此大之中惟容惟与,弟子有些不明何来相忍;
此大之中一无所得,弟子更是不解忍又何来。
巍巍山岳无私容与万物,若多一个忍字,是不是反看小看低了大山荡荡襟怀、落落品性。
那一个大字,于中是不是多少已有折扣了?”
大师的胸怀,当然叫慧能直言不讳了。
“还真有道理呀!”
慧能此疑此问,又一次实实触动了五祖内里不意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