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我的师父,任先生> 28,合神见克,鬼被干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合神见克,鬼被干食(2 / 2)

圣人一定有先【自知】、【知人】之【先】,只是一种【因缘客观之随缘】而已。诸如:

历史上两位能有名的能臣:刘伯温、诸葛亮,他们的【知人】都是建立在并不是为【自己】的那种自知。他们所作之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所谓【阴阳开阖】,就是佛学所说的【显密、遮照】。人与人之间,不论智愚---显就是说一种完全不需要保留的表里如一,诸如天冷了就说要多穿衣服。密则并不是人人可以讲明白之事,诸如不能随便问别人夫妻之间的密事。遮是指只能说一个原则,诸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照是指一种【心照不宣】,诸如某人得到了一个油水很足的官位或是职位,他就容易出现【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情形。

这四种【阴阳开阖】只是一种分析的【观物】,但却是【存亡】之门户。

而不是【命物】,更不是【知】---存亡之门户。正确言之,知存亡便是儒家的【知命】。

说白了,你首先就要认清自己。而当你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你还能认清别人。甚至是认清他人内心中不为人知的一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若是用江湖术语来说,就好比铁算先生告诉你的那个四字诀一般,都是一种人情世故,经验之累积。有些能说的你可以说,有些不能说的你就不能说。能问的、不能问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资料、经验慢慢累积而成,而不是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这需要不断的反省自身,体会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就能用这种揣度自己内心的方式,去揣度别人。用在内是对己,用在外则是对人了。

师兄点点头,接着又问:那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征】焉,而司其门户。这句如何解释呢?

师父想了想,然后说道:筹策,就是说谋划、准备。不管是想策划什么事情,都必须依据一项基本原则。那就是【万类相聚,始终循环。人同此心,发乎心者,可征之于外象。】

1.万类相聚,始终循环是指任何一种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生态】。比如:饥不择食与精挑饮食这两个词所用来形容的人,一者是好几天没吃饭,另一者则是普通的吃饭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追求的是吃更好的、更美味的。如此就能反向推断出二人的生活水平是如何?

再来就如韩非子所云:丰衣足食,无病无灾,鬼神去彼甚远。反之,缺衣缺食,多病多灾,那就会每日求神问卜了。

这话通用于我们这一行,你说马路上那么多行人。总会有意气风发者,也总会有愁眉苦脸者,有人欢喜有人愁。好端端的一个人,家里无重大之事发生,那他会没事跑去拜神、算命么?而另一个人近来时常遭遇种种波折、不顺,仿佛大家都在与他做对一般,如此他或许就会有求神问卜之心慢慢滋生了。

万物的事理都是必然会变的,没有什么能保持永恒都停顿在一个状态。比如【战乱】时期,三个月就可以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三年则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那种大环境之下的人,可不比咱们如今的安稳环境。那些人不光是要为吃饭担忧,更要为大国之间的相互征伐而担忧。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之下,智谋权术也算是运用到了极致。而这话所说的意思,就是智者可以看得出,各种事理其客观【自然转变的生态】,就能【预知祸福】。说白了,战国时期那些个君主,你只要看君王是何种气度之人,就能大概知晓该国能否称霸于乱世了。哪怕你忠臣一大片,君主的昏庸仍然是最致命的。

2.人同此心,人性的想法,大致都是十分近似的。只不过是想【过好日子】罢了。而至于什么样才算是【好日子】,则是以当事人之【客观】背景,再参照之前的那一项【自然生态】,作出一些无形的调整。这种调整,都表达在【当事人】之【言词】与【态度】之中。

比如:两个三十年相交的好友,其中一人成功或是失败之后,双方的态度就会不同。

此即是---儒家所言之【先王以孝、礼治天下】,也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变化之征。

三十年相交的好友,在其中一人飞黄腾达之后,另一人则不一定能跟着一起飞黄腾达,甚至有可能会在背后拖累他,历史上有众多之实例。两个人虽然是好友,但是他们各人的才能却是迥然不同。其中一位才华出众者靠的是真材实料平步青云,而他的朋友则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此那位才华出众者为了朋友的情谊会拉他的好友一把。但是绝不可能将他拉到与自己相同的位置、高度。如此就仿佛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下属一般,长此以往,两人的关系将会变了。平步青云者或许会自持提携之恩,而被提携者或许会自惭形秽。总之,原本或许还很纯真的友谊,在此消彼长中,终会发生改变。

这时,我开口问道:师父,那难道就没有彼此才学、能力相当的人一起功成名就的嘛?不是什么一高一低,而是二者在同一个高度的那种?

师父呵呵笑道:绝无可能!这种事情就牵扯到了---唯一性。俗话常言,天无二日,地无二君。若真有两位德才兼备,且是好友的人一同现世。那么他们的结果就只能是越走越远,从熟悉变得陌生。古代争霸天下之君王、豪杰。哪个不是人中之龙,但为什么统领天下者只有一个人呢?为什么权柄只被一个人掌握,而是两人分别执掌呢?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他们或许本身并没有相互征伐的意象,但始终架不住周遭人的挑唆、怂恿。而且人心是会改变的,当初的好友是当初,用咱们八字的理论来说,这两个人肯定不一样。他们的五行状态、吉凶悔吝肯定不会同时发生,如此他们的际遇也将不同,那么他们的人生轨迹也不可能保持两个人一直经历的都是相同的事件,两人的妻子也一样,两人的属下也一样,这都是不现实的。

师父见我不说话,就继续道:

【门户】者---即是【言、行】的态度,发之于内心之征兆。故曰:礼不可失。

这话,我的理解是,人的心思、想法都会跟着他的言行举止而表露出来。有时你虽然很克制,但终究还是会从你的神态、举止当中暴露出一些你的内心世界。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很容易就被人猜度的情形,就发明了---礼,这种东西。两人相互见面,都是行礼,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才可能、才有机会展开后续的话题。否则,若是两人见面先不见礼,而是其中一人趾高气昂、神态倨傲的命令、指使另一个人,那我估计这两人肯定不会有之后的种种。。这是以寻常人的角度说礼。而若是以朝堂之上的礼,那就更多了。。。细节我就不说了,总之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天子的威仪,臣下跟天子说话都不能抬头的,否则就直接砍了。这种礼太过霸道,与上古时相差太大。。。以前是大家拥戴一个人做领袖,现在则是某些人并不知道他,但他却做了领袖。礼这种东西,慢慢变成了遮掩,距离。

师兄开口问道:那照师父您这么说,我们平常人的见礼反而更实在一些了?

师父点头道:是啊。就像你们见到谭屠户、见到黄婆,都是出于礼貌,不想失礼,不想让人讨厌,或者是让人觉得你们懂礼,可以正常的沟通。不似刘大壮或者那些泼皮,尖嘴猴腮,张口就来,让人远远的见着了就下意识的想躲避开来。

如此,在我们平常人中间,有礼之人相较于那些无礼之人,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亲近。俗话说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互尊重。

我忽然接口道:那师父,咱们若是见到了一些大人、吏员之类的,那虽然也会需要用到礼,但那种礼的初衷就不是相互尊重了吧?

师父点头道:那自然是咯!对那些人行礼也分真心、违心。关键还是得看那人值不值得你真心换真心,比如有些真心爱民如子的大人,虽地位不高、官职不显,但他有一颗仁心,与民一家亲,如此之大人就值得尊敬、须得大礼。

而有些大人当官的目的就是发财,那就另当别论了。能不惹就别惹,能躲就躲。当面见个礼,背后就谁也不认识谁了。

顿了顿,师父又想起了什么,说道:

对了,我忽然想起历代帝王们还有一套彰显跟常人不同的地方而作的“礼”,那就是吃饭这方面。

师兄问道:吃饭,有什么不同么?是不是他们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顿顿如此?

师父呵呵笑道:差不多!但他们还讲求什么阴阳五行,将菜按照阴阳五行的规则来摆放,选用的食材也要有一定的规矩,很是麻烦。据说这样是为了金木水火土全都要补充进自身,期望能够用这种方式求得长生,或者健康。但效果嘛,呵呵呵。

我问道:难道不行么?

师父没有点头,反而笑道:这个不好说,你们以后自己看书便知道了。说得好听是药膳、食补,说的不好听其实也就是饮鸩止渴而已。为了面子、礼仪而浪费食材,嘿,愚不可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