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开天万世太平> 第四章 顺势与逆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顺势与逆境(2 / 2)

王华是个聪明的明白人,通透人的心理,武帝自北疆回来,他就一直注视着他,俗话说伴君与伴虎,哪怕亲生父子,也不得不防啊,武帝说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他要为了自己的地位统治要进行一场政治联姻,至于要控制谁,掌握谁,这个还不好确定。

【武帝】喝完了杯中的酒放下了酒杯,对着王华说道:“南郡太守南国公之女芳龄与守仁正好,你看如何?”

王华心里嘀咕地想:你都说出来了,你还让我咋如何,这一天天的,咱就不能好好说

王华笑嘻嘻地禀告说:“圣上所说的南郡太守南国公之女,臣下觉得甚好、甚好,文学、礼仪方面确实没毛病,年龄、长相都很配,可以可以”

南郡太守南国公把持着不单单只是南郡这一块地方还包括赣南地区以下的南方诸城池,镇守领土面积达到了中原帝国四分之一的面积,且赣南及南方地区历来都是钱粮的生产地,土地富饶。南郡太守南国公在修行界属于武修9段的修行者其实力即将破镜玄达到修气阶段,且统领二十万帝国军队人马,在中原帝国中是数一数二的军事人物,其影响力极大,若不加以整改,势必实力会逐渐变大,到时候人的欲望会使其产生可怕的事情。

【武帝】一拍双手,笑哈哈地说:“那就这么定了,父母之命,皇家指亲,一个当朝文渊阁统领大学士,一个镇守南方的军事指挥家,文武结亲,甚好甚好”说完武帝拿起桌上的酒杯饮酒一杯入肚,“好酒好酒。”

【武帝】自幼随王华、王天叙习文练武,自然也懂得心学,知道如何看人、平衡术的运用。

宴会照常地举行着,一直到三更方结束。

王华早早地就起来了,在院子中打起了太极拳。王守仁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出去玩去了,他从大院走进来。

:“哎哎哎站住,没看见你爹我在这里嘛,好歹打个招呼啊”王华把另一条腿收了回来。

王守仁不耐烦地说:“父亲早安”拜完躬之后转身就离开了

“嗨你小子,反了你了是吧”王华走到王守仁面前说

王华笑呵呵地对着王守仁说:“嘿嘿嘿,和你说个好事,给你找了门亲事。”

王守仁听到后立马两腿往后一蹦:“啥,亲事”那个脸色就像欠他钱不还似的

“什么,你们又要管控我,我的婚事也管”【王守仁】对着父亲王华不满地诉说着

“你懂什么,自古以来婚事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如今又有当今圣上指点婚事,哪能有你不从的道理”【王华】气汹汹的说到

王守仁的二娘刘氏在旁边劝说道“好了,好了。你说你这当父亲的和小孩凶什么凶”

“都是你惯得,一点规矩都没了”【王华】转过身子来,对着王守仁的二娘大声的说

王守仁的二娘刘氏立马脸色变了:“唉,我是不是给你脸了,一天天的”

只见王守仁二娘拿起旁边的扫把,向着王华气势汹汹地走了过去

王华一看这阵势,好家伙,母老虎又来了,于是撒腿就跑,正巧出门撞向了进来的王天叙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王天叙(xu)】行峻严厉地对着撞向眼前的王华批评地说

顿时王守仁二娘看见父亲进来了立马安静了起来,王华也转过身来找了个旁边位置坐了下来

王天叙这位家族的长者,家族每一位人见了后都毕恭毕敬,当朝圣上也是毕恭毕敬地问候恭敬

“爷爷”【王守仁】立马靠近爷爷身边,似乎找到了靠山

王天叙走向正中间王华常做的那个座位坐下,倒了一杯茶,对大家说起了话来

:“你们的谈话我都知道,守仁啊,南郡太守南国公之女前几年我见过,挺好的姑娘,为人大体,你有什么不同意的”【王天叙(xu)】

“爷爷,我也不是不想娶,但是连个面都见不到,就让我娶,还有我不想让别人管着我”【王守仁】像个委屈的孩子地在哪里诉苦

“早晚的事,不在乎这一两年了,再说当今圣上也有自己的初衷,南郡以及赣南南部地区一直把持在南郡太守南国公手里,其影响力已经占有了四分之一帝国的版图,当一个人慢慢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心时,他的野心将会变大。说不定你将来要去亲自面对这一切”【王天叙】不紧不慢地说着

“父亲,你和他说这个作甚”【王华】表情不耐烦地说

【王守仁】惊讶的问道:“你们都知道?为什么没人告诉我这些”

【王天叙】放下手中的茶水,站起来侃然正色的说道:“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王家历来与皇宫是绑在一起的,外部环境是一种作用力,有正推力(顺势)和反推力(逆境),很多时候,反推力才是人类前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而我们现在正处于逆境中,北疆的不稳定,南方的蠢蠢欲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与皇族站在一起,逆境突破”

“守仁,你要明白这一切”

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北疆?南荒?岛国?一切都是迷

百科大注解:

1: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图式说是《庄子》“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2:太初、原始的含义。

《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3: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

《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围绕理开始的,从理演变到心学,而理的前身就是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