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过世前,将一枚铜钱和一本旧书留给我父亲。铜钱我一直带在身上,那本旧书则久未翻阅,压在箱底好多年。
爷爷留下的那本书,纸张老旧泛黄,装线破烂,书的封页被扯了去,不知其名。书的内容多关于古代墓葬风水,但是,称其为风水学理论丛书并不太合适,因为书中描绘了很多光怪陆离的故事,整本书理论与故事相辅相成,文笔绘声绘色,颇具杂书特质。
我小时候,很喜欢听父亲讲书,尤其喜欢爷爷的这本书,拿其中内容当成神怪故事来听,颇为有趣。
这本书脉络清晰,自成体系。书中,将古代墓葬风水分成“山、河、丘、湖、凹、瀑、泽、风”八个门类,每类各成一篇。每篇又分“乾、坤、食、比、官、财、印、神”八个子项,每项各成一章,每章均有不同的名堂。按书中所言,八八六十四章,包罗古今堪舆万千法门。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书中所讲,便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风水学经典,奉其为圭臬。直到我上了大学,系统学习考古知识理论后,才逐渐了解爷爷留下的这本书的真实含金量。
在京大学习了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墓葬理论》教材后,我对爷爷的书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很可能是一册民间神话集锦,通俗地讲,是一本意淫故事会。
对真实的古代墓葬风水知识有一些了解后,我发现,爷爷这本书里的理论,和真正传世的风水学理论相比较,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丝毫没有共同的地方,甚至,很多道理皆然相反,错漏百出。
以风水学宗本《葬书》为例,其中有云: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形来。意思是,那些土质顽劣、寸草不生的山是不能下葬的,因为没有生和之气。而在我爷爷这本书里却讲的是:童山五行洞明,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意思是,越光秃的山,五行越居中,越适合下葬。
类似这样矛盾的地方,书中比比皆是。
大学四年,随着我对古代墓葬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入,慢慢的,这本书里罗列的理论体系在我脑海中彻底沦为了神话故事,不再关注它。最近几年,我都没有再翻阅过,只是将其作为祖辈传承的贵物,包装之后压了箱底。
就在刚刚,三哥一句话提醒了我,我突然想起书中一个篇章里描述的墓葬方式,竟和我眼前所见的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