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玄冕无极> 第六章 武当峰冷 潜龙于渊(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武当峰冷 潜龙于渊(中)(2 / 2)

邱福、朱能等人都是莽直汉子,不明白朱棣怎么放着眼下十万火急的事情不作决断,却讲起这件事儿来。朱能沉不住气,叫嚷起来:“大哥,眼下都火烧眉毛了,你还讲这档子事儿,什么玉龙不玉龙的,你赶紧拿个正经主意啊,咱到底反不反他娘的!”

姚广孝心里哀叹一声,这朱能的脑袋真是榆木疙瘩,非要逼着朱棣把不该说的话讲出来嘛?他十分清楚,不管朱棣刚才如何骂朱能他们“大逆不道”,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决断,但这种“大逆不道”的决定决不能是他自己说出来的。朱棣将来是要起天下王师、行正义之举的,他的身上不能有任何道义污点,所有的黑锅都得由别人来背。

“你给我住嘴,你要造反不要拉着王爷一道,看把你能得!”姚广孝大声呵斥朱能,“王爷是什么人,陛下可以对王爷不仁,王爷不能对陛下不忠。”

朱能想不到姚广孝帮着朱棣一起训斥自己,气得冲姚广孝发起火来:“难道咱就眼睁睁看着小皇帝砍了王爷的头?”

他这话说的实在有点儿重,朱棣气得就要砍了他的脑袋。姚广孝觉得时机到了,一边帮着拉架,一边向朱棣进言:“王爷息怒,朱能就是这个臭脾气,口没遮拦的,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不过他说的虽是气话,却是实情,你忠君体国,天下皆知,可你不要忘了,湘王爷他最后是个什么下场?”

朱棣岂能真的砍了朱能?他见姚广孝来劝,立时停下了冲动。这二人心照不宣,最能契合彼此心意:朱棣是必然要反的,但不该是朱棣要反,而是他身不由己,不得不反。这故事便如当年的宋太祖“黄袍加身”一样,不是宋太祖贪恋皇帝的宝座,而是被部下们逼迫,他身不由己,被“逼”着按到了龙椅上。朱棣作出这场戏来,就等着姚广孝来配合着演下去。

姚广孝没有让他失望,继续进言:“湘王爷忠义,宁死也不愿作出非人臣的逆举来,可他最后反落了一个谋反的罪名。难道王爷你也想像湘王爷一样,死后还遭人构陷,被人唾骂?”

朱棣作出如梦初醒的样子,问姚广孝:“那依道长所见,这事儿能有几成把握?”算是默许了。

姚广孝不作回答,问朱棣:“请问王爷,您观当今陛下是何等性情样人?”

朱棣略作思索,答道:“优柔而寡断,孱弱而胆薄,非是成大事之人。”

姚广孝哈哈一笑:“王爷不愧是人中英豪,王中翘楚,一语中的。不过在贫道看来,这‘优柔寡断,孱弱胆薄’八字,却可作两解?”

朱棣不解:“是何两解?”

姚广孝笑而不答,反问道:“请问王爷,可知太祖爷为何将先太子立为太子?”

“他是嫡长皇子,立嫡立长乃是古训。”

“不错,可是先太子早逝,太祖却又为何让当今陛下承继大统?”

“他是先太子嫡长皇子,太祖爷遵得仍是立嫡立长的古训。”

姚广孝摇摇头:“王爷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噢?那还有另一半是……”

“父死子替、子承父业乃是国之古礼,天经地义。先太子早夭,皇太孙年尚稚嫩,太祖爷若是在众皇子中另立太子承继大统,那也是尊礼守法、理所当然之事。可是他却偏偏选了一个黄口孺稚的皇太孙接掌大位,这并非稳固国本的良策,可太祖爷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呢?”

这话正戳在朱棣痛处,他痛心疾首,叹道:“想来是太祖爷喜欢皇太孙更胜于本王。”

姚广孝哈哈大笑道:“非也非也,王爷此话谬矣。依贫道愚见,在众多皇子中太祖爷最喜欢的皇子恰恰就是王爷您!”他顿了一顿,又说,“即便是先太子,也远远不及,更别说当今的陛下了。”

朱棣大惑不解:“道长说笑了,本王怎么可能会是太祖爷最喜欢的儿子呢?”

“断然不会错的。”姚广孝胸有成竹。

朱棣不明就里。

姚广孝笑着问道:“王爷,您可知天下的父母,最喜欢的是哪个儿子?”

朱棣觉得他这话问得没头没脑,不知如何作答,摇了摇头。

“所有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他们最喜欢的,永远都是那个最像自己的儿子。”

朱棣听了,觉着此话有理,遂点了点头。

“越是有所作为的父母,他们越喜欢像自己的孩子。因为只有像自己的孩子,才有能力延续他们的功业。王爷,您可还记得,太祖爷就曾夸赞您是最像他的儿子?”

朱棣点了点头,又不免叹了口气。

“贫道相信,太祖爷对王爷您的夸赞,绝对是出自真心,太祖爷对您的喜爱,那也绝对胜过其他任何皇子!”

朱棣被他说得心潮涌动,急切地问道:“既是如此,那为何太祖爷要……”

“要将皇位传于当今陛下而不是王爷您?”

“正是,还请道长指教。”

姚广孝站起身来,在房中缓缓踱了两步,由衷叹服道:“这正是太祖爷非同常人的王者之道啊!先太子忠孝仁厚,天下共知,他又是嫡长皇子,太祖爷立他为太子,上合礼法,下顺民心,世人自然无话可说。至于当今陛下,其仁德虽不及先太子,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乃父风范。

我先前说过,这‘优柔寡断,孱弱胆薄’八字可作两解。这一解,便是王爷所言。因为王爷是当世英雄,豪迈智勇不下于太祖,王爷想的是轰轰烈烈,建立不世的功勋,永垂于青史。在王爷眼中,一切平淡皆为庸碌,一切宽忍皆是软弱。但是,在太祖眼中,这八个字却有另一种解释,那便是‘宽而治国,仁而待民’。唉,想我太祖起于布衣,马上纵横而得天下,于这治国之道却洞若观火,圣明烛照,叫贫道好不钦佩!

王爷,贫道今日斗胆进言,望王爷能善思之。所谓治国之道,亦文亦武,方得张弛有度。前朝蒙元暴虐,激起天下民变,九州烽火激荡几十年,征伐不休,人民死伤无数。我太祖皇帝受命于天,统一四海,千辛万苦创下我大明的伟业。太祖圣明啊,他虽是马上得的天下,却深知万民苦于战祸久矣,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大明朝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宽仁啊!昔者汉高祖刘邦灭暴秦、除霸王,以征伐之功开创大汉基业,其后历经文、景两朝宽仁治世,放天下休养生息,四海方得承平,史称‘文景之治’,由此奠定了大汉四百年的国运。

太祖爷正是想到了这一层,乱世当立雄壮之主,治世则需宽仁之君,才不得不舍下心中对王爷的喜爱,立了孱弱的当今陛下,其意就在于此。大明朝百废待兴,若要保得江山永固,此时需要的是放民休养,恢复国力,而王爷您是雄壮之主,未必能想到这一层。”

姚广孝这一番话鞭辟入里,朱棣也是头一次听到,他思虑良久,深为折服,缓缓点头道:“道长所言甚是,本王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唉,我一直以为父皇偏爱大哥父子,对我抱有成见,却原来是我目光短陋,体会不到父皇的良苦用心。”

“王爷今日明白了也为时未晚。”

朱棣朝着姚广孝深深一辑:“今日听了道长一席话,令本王茅塞顿开。本王年轻时浅,还请道长千万教我。”

姚广孝慌忙扶起朱棣,说道:“贫道何德何能,怎能当得起王爷如此大礼?王爷雄才大志,贫道必当竭心尽力,辅佐王爷。”

“好,好,好!道长就是我的张良、房玄龄,有道长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朱棣哈哈大笑。

这一番君臣纵论,连纪纲和周言亦听得心服口服,众人遂统一了大志,言归正传,商议下一步作何打算。是就此起兵?还是另作他图?几人各抒己见,争执不下。在这件事上,朱棣也未能想得明白,所以拿不定主意。

“此事干系重大,既然一时不能决断,不如我们先想法儿取到湘王的遗物,看看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东西,然后再做决断。”姚广孝接过朱棣刚才的话题,提出建议。在他想来,那必是一件十分紧要的物什,应该赶紧拿到才是。

几人正待议定,门外忽起一阵啰唣,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甚是清脆,“父王父王”叫嚷个不停,院内卫士抵拦不住,人已大约到了门外。

朱棣微微一笑,冲着纪纲说:“这丫头,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门外那女子高声嚷道:“父王,你在说谁无法无天呐?我听母妃说您从荆州回来了,心里惦念得很,这才急巴巴赶来向您请安。哪知这些不长眼的东西,竟拦着不让我见您,当真是无法无天了!”

朱棣并众人呵呵笑了起来,他出声道:“外面那些不长眼的听了,谁再敢拦我的宝贝郡主,我便治他个无法无天之罪。”

外面那女子是朱棣与徐妃的第四女,咸宁郡主朱智明。此女自幼明媚端方,颇得朱棣喜爱,此时二十来岁年纪,对纪纲暗生情愫已久。

她踏进门来,便撒娇似地扑在朱棣怀里,嘘寒问暖,询长问短,引得朱棣甚是欢乐。她又依次看过屋中各人,眼光到纪纲身上时便落了下来,轻声说:“听说你们这一路上可凶险得很,你……你还好吧?”

纪纲颇有些不自在,起身施礼道:“多谢郡主挂怀,我一切都好。”

朱棣见了,责他道:“你给她施什么礼,你是我结义兄弟,论起来她该尊你一声六叔!”

咸宁听了,赶忙从朱棣怀里爬起来,装模作样地行了一礼:“咸宁给六叔见礼了!”引得众人哄声大笑,叫纪纲好生尴尬。

朱棣嗔怪道:“你这丫头,平素也是个端庄识礼的,怎么尽拿纪纲寻开心?”

咸宁将嘴一噘,脸上两片绯晕泛起,她又看向张玉,问:“张将军,我怎么没在府里看见灵缇和黑曜?”

张玉慌忙站起,答道:“它们一切都好,多谢郡主挂怀。”

“它们没事就好,我好些天没见着它们了,有些想它们了。”灵缇和黑曜神骏非凡,她极为喜欢,张玉便悉心教导两犬与她亲近,是以整个王府中两犬除了张玉外就数与她最亲。

“既是如此,我待会儿就去把它们带进府来。”

“那可说好了,我待会随你一同去看它们。”咸宁兴高采烈道。

姚广孝知他父女二人情深,便站起身来,说道:“王爷,你和郡主多时不见了,我等先行告退,你们好好说话。”邱福等人会意,纷纷起身告退。

朱棣后来思谋良久,最后决定让纪纲跑一趟武当上,为的就是破解朱柏留下来的“玉龙”秘密。此件事属于极密,纪纲思来想去,提出只让荆州同行的凛寒四剑随从,以控制涉密范围,朱棣应允了。纪纲这事儿做的仔细,出发时连四剑也没有告知实情,只在上了武当后才说出玉龙的秘密,几个人暗中四下寻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