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其他类型>最终诊断> 304.中华医史杂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4.中华医史杂志(2 / 2)

-还真是白喉?-经他这么一说确实有可能,白喉会在病变部位的表面附上一层白色假膜。

不过皮肤白喉我是真没见过,到底皮肤病灶上会不会有假膜,还得等黄教授的答复。

-真亏他想得出来,62年国内就规范了疫苗接种,78年还出台了计划疫苗。

80年代开始国内的白喉就基本绝迹,更别提什么皮肤白喉了。那会儿我才刚进工作岗位,上京这种地方要找到一例白喉已经很不容易了。

-除非是60岁往上的大佬,还得是专研传染病学的,比如黄玉淮老爷子。

-那这小子是怎么知道的?众位教授除了震惊之外,脸上能留下的就只有疑惑和不解。

唯独在远处坐着的蔡萍,脸上的微笑就没断过。她这棵被莫名其妙选来的丹阳独苗,终于有伴了。

当然失落也是有的,这通电话直接把祁镜送上了全国传染病学的舞台,黄兴桦和几十位传染病学教授都看着呢。

对蔡萍而言,王廷虽然是争夺祁镜博士导师资格的有力争夺者,但放到全国范围,他们两人似乎都少了些份量。

现在,对祁镜最感兴趣的就是黄兴桦:“你是怎么猜到的?”

“皮损溃疡上覆盖的一层白色假膜嘛。”祁镜笑着解释道,

“黄教授刚说白色我就已经确定了。”

“不,我的意思是,你以前见过白喉?”

“见是肯定没见过,毕竟丹阳这地方疫苗做的还不错。”祁镜说着说着,话锋一转,

“但国内很多贫困地区就不一样了,有时候还是会发生那么几例。3月份的里有一篇说中医治白喉的文章,我恰巧翻过,所以有些印象。”

“中华医史杂志?”

“嗯,里面的文章都挺有意思的。”医史无非说的都是医疗发展的史料,如果能闲下心去看看,有时候确实能发人深省。

但现代医学在国内扎根不过区区50年,发展轨迹和国外几乎相同,根本就没有什么中华医史,所以这本杂志里写的医史几乎全是中医。

-一个西医临床医生去看中医的医史?-中医他看得懂吗?-这不是看不看得懂的问题,有这功夫看看其他杂志不好吗?

-但看了之后对疾病有了解也是有好处的。对于祁镜的这个借口,那些教授众说纷纭,但黄兴桦知道,这确实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对于三月份的中华医史杂志里是不是真的有一篇中医治白喉的文章,他并不感兴趣。

让黄兴桦真正感兴趣的是,接下来有祁镜和黄玉淮一同参与的大会诊。

“小祁,今天就来上京吧。”

“今天?那么急?”

“确实很急,会诊已经开始了,但我们这儿还是一头雾水。”黄兴桦边说边看着台下,

“疑似诊断一大堆,但没人肯下结论。”祁镜看了看王廷,得到了一个点头后,便把这事儿应了下来。

来回机票全由黄兴桦负责,甚至接送人员都会帮他准备好,祁镜只需要带着行李去机场就行。

挂上电话,那头大会诊的议事厅里还觉得不过瘾,又把祁镜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讨论了好几遍。

而在丹阳医院的内急诊疗室里,祁镜和王廷间的对话就显得随意得多,王廷更是连报纸都懒得放下:“电话聊完了?”

“嗯,晚上直飞上京。”能得到黄兴桦的邀请,祁镜心情自然不错:“王主任,要不要给你带些土特产回来?”

“那就不必了。”王廷依然看着手上的报纸,很惬意地拿起茶壶往嘴里灌了两口茶水,然后悠悠然地问道,

“我好奇的是那本中华医史杂志。”

“哦?王主任不是最不待见中医吗?”祁镜有些好奇,

“怎么,有兴趣?”

“额,我说的不是杂志内容。”王廷好好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辩解道,

“昨晚上刚要走,偶然看到一位护士在橱窗前翻这本杂志。话说郭炎这小子确实有一手,不仅整理了期刊,还给它们都上了封皮......”封皮?

中医......封皮......内衣?护士看中华医史杂志就够扯的了,再想到郭炎和之前说过的封皮,祁镜心里一紧,刚压下去的偏头疼又袭了上来。

好家伙,竟然在那本内衣杂志外面套了一层中医的皮,要是让中医科的张老知道......不,都轮不到张明远来指鼻子骂娘,现在这个情况就已经够呛了。

祁镜没想到事情会演变到现在这个地步。虽说他对人一向慷慨,这种国内见不到的内衣杂志,正值年轻的小护士有需求也很正常。

可郭炎把事儿想的太简单了,以为用王廷不待见的中医杂志就能蒙混过关,没想到反而引起了反效果。

好歹是借给那几个护士看的,给披上一层啊!

连骗人都不会,脑子呢?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