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其他类型>最终诊断> 304.中华医史杂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4.中华医史杂志(1 / 2)

黄兴桦是个极度冷静的人,就算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也能尽量保证自己的理性,但这通电话让他的心境有了些微的变化。

尤其是对住院医生的看法,有些刻板印象正在发生改变。这不仅仅是因为祁镜在前两题中给出了不错的答案,更因为第三题,这个综合考核医生各项能力的病例题。

病人的年龄、回国和皮损出现的时间间隔、皮损的进一步发展速度、病人的体温和其他症状,整道题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字里行间里的每个词都是关键。

而且黄兴桦并没有把条件写全,想要知道最后的答案必须开口询问。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这里。

祁镜确实开口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最后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论是提问题的内容、顺序还是最后给出的答案,都和黄兴桦的老父亲黄玉淮当初回答自己时如出一辙。

这意味着祁镜的诊断思路和全国传染学第一人的思路一模一样。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住院医生能做到的事儿,就算让黄兴桦来也不行。

如果他黄兴桦不行,那座下那些只能答出前一两题的就更不行了。他也很想把事儿归于偶然,但一次偶然,两次偶然,不可能次次都偶然吧。

黄兴桦现在回想起祁镜写的那篇误诊肝吸虫的文章,如果换做是自己,难道就能仅凭一次血常规里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而怀疑是肝吸虫吗?

毕竟病人粪检未见虫卵,祁镜更是连引流管都没去看上一眼。这小子有点强啊!

黄兴桦越想越兴奋,撑在讲台上的两支胳膊也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不得不说这三道题设计得很精妙,花了黄兴桦不少心思。

联系第三题后就能发现,前两道并不是随便找来的题目。因为从非洲回国后常见的皮损中,就包含了第一和第二题的答案:阿米巴原虫和蝇蛆病。

前者好发部位在肛口和会阴,也有强烈的疼痛感。而后者钻入人体后有明显的伤口和炎性反应,红肿热痛,还带有明显的瘙痒。

如果伤口进一步发展也会出现破溃,流出血液、蝇蛆排泄物和脓液的混合物。

黄兴桦把女孩儿的病例题设在了第三题,就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这题另有答案。

祁镜也早就考虑到了这点,任何寄生虫从表皮进入人体后都会产生皮损,但这种物理性损伤会被立刻发现,不可能延后那么多天才发病。

而这种迅速出现的皮损想形成溃疡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往往在恶化之前就已经被国内高效的医疗水平治得差不多了。

女孩一个月前回国,在国内住了两个星期才出现皮损,而且立刻出现了溃疡,由此就能排除掉蝇蛆病和其他经皮侵入人体的寄生虫。

没了寄生虫,就是细菌、真菌、病毒的三选一。真菌感染确实会有轻微的皮损,比如红肿和蜕皮,但很少出现溃疡。

真的要靠真菌本身产生溃疡,那需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或者根本就发展不到溃疡的阶段。

当然病人是个7岁的小女孩儿,自制力薄弱,很容易因为一些瘙痒的症状就把原本的皮损病灶挠破,导致二次感染溃疡。

所以祁镜首先询问的就是:“皮损部位痒吗?痛吗?”

“不痛不痒。”两个关键信息让祁镜筛选掉了一大批真菌怀疑对象,刚开场,剩下能选的就只有病毒和细菌了。

造成皮损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不同,往往会引起全身性的症状,而且病情恶化速度和预后都不太好。

儿童最常见的手足口病就是病毒感染产生皮肤溃疡皮损的典型,它会同时出现胃肠道的恶心呕吐、肺水肿、心肌炎、脑炎,哪一种都会很麻烦。

好在女孩儿除了皮肤外并没有其他症状,病毒也被顺利排除。那接下来就是祁镜的时间,得把船开进茫茫的细菌海洋里,尽情捕鱼。

他也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皮损的颜色上:“原来的皮损是什么颜色的?溃疡的边缘和溃疡中心都又是什么颜色的?”这两句话直接问在了整道题的核心。

因为绝大多数感染造成的皮损都是炎症反应。而皮肤炎症反应有四要素,红肿热痛,红就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很少有人会去问皮损溃疡的颜色,问也是红色,而且很有可能是非常鲜艳的红色。

“白色,原本的皮损和周围区域都是白色。”黄兴桦说出了让台下众多医生想不明白的答案,甚至忍不住还额外加了一句,

“溃疡表面也是白色,只有底下的中心区域是坏死组织,所以是黑色。”白色?

白色的溃疡?随着答案的公布,底下窃窃私语也多了起来。-黑色的坏死组织还好理解,但之前说的白色是什么意思?

哪儿有什么白色的溃疡?-鳞屑型脚气造成的鳞屑样上皮细胞改变,乍看上去确实是一片白色,难道是......-可那是脚气,女孩溃疡在四肢,这哪能一样?

在那些教授眼里,祁镜询问的两个答案反而让他们更加迷茫。他们中有不少人见过不痛不痒的皮肤溃疡,但在这种溃疡皮损上打上

“白色”的标签,就成了另一种疾病。没见过,自然就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好比刚才的会诊一样。

而到了祁镜眼里,

“不痛不痒”和自己的经验让他锁定了出海海域,之后的

“白色”两字更是成了自带跟踪瞄准器的鱼叉,又为捕捞船增添了一项重磅战利品。

“是白喉。”祁镜说出了自己判断的结果,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应该是少见的皮肤白喉,和急性发病的呼吸道白喉不同,单纯的皮肤白喉发病缓慢也只累及皮肤,可以没有呼吸道症状。”传染病医生多少对白喉有印象,但记忆也仅仅是存在于它的疫苗中,对这种病没多少经验。

而其他几位非传染病医生,对这两个字的认知更少,有些甚至只停留在了字面意思上。

-白喉?-什么白喉?-白喉杆菌引起的感染,国家早就有疫苗了,这题出得实在太偏,真亏那孩子能发现。

-这都是哪一年的传染病了?对了,国内有白喉疫苗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百白破嘛,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哦,对对对,瞧我这脑子,那么多年没碰传染病学,倒是把这茬给忘了。

那皮肤白喉是个什么东西?-一种很少见的白喉感染变种,我是没见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