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三国枭雄志> 第二十三章匈奴多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匈奴多事(2 / 2)

“与夏部朋友换些战马,友好往来!”

“谢李将军!!”

几名匈奴人见此相互对视一眼,尽皆目露喜色,此行果然如单于所料,顺利异常。

亦如族中大人所言,汉人也不过是一群欺软怕硬之辈罢了,自己只是威胁一番,对方便乖乖就范,所谓屠夫此人也不过如此。

至于汉人口中所谓战马,不过是想为军中将士保留一些体面罢了,交换多少匹还不是看单于心情。

其实若是有机会,他们也想像李屠夫那样南下中原,到司隶富庶之地掳掠一些女奴财货,但他们没有机会,或者说暂时还没有那个胆子。

匈奴人在北方侵占土地,寇略州郡没什么,因为边疆苦寒,还大都是所谓的不毛之地,只要不是太过份,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抚一下就过去了。

如果他们敢于抄掠司隶,敢围猎洛阳,那可就不是小事了,到时候所谓的服软讨饶便糊弄不过去了。

所幸大汉腹地不能去,那就只能欺负一下李屠夫,敲诈勒索一番,弄些甜头的同时,也试探一下这个新邻居。

看看对方到底是狼还是羊,如果是狼那就少生事端,如果是羊,那就有的玩了。

匈奴人想法其他人不甚了了,对方肆意讹诈,李唐也知道军中将领有气,心中不服,但是为了大局战略,此刻也只得忍气吞声。

相较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匈奴人这点敲诈算什么,一些浮财就当施舍给他们了,早晚有一天会让他们加倍偿还。

施舍,这个词用得好,至少保存了自己还能保存最后的颜面,虽有脸上贴金之嫌,但那也有点光亮不是。

老子现在不想与匈奴人有所冲突,也不想去招惹他们,有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虽然不是他的性格,但有些事确实身不由己。

匈奴人不管怎么说,也是祖上阔绰过的,实力不容小觑,甚至巅峰时期敢说威压大汉数代君主踹不过气来,只能屈辱称臣纳贡送女和亲,可见一般。

提到匈奴,这个李唐卧榻之侧的紧邻,就不得不详细介绍一下他为什么那么忌惮。

很多人说匈奴没有大汉久远,这要看从哪个方面去看了,如果把夏商西周算上,匈奴人肯定没有大汉传承来的古老,若是从另一个方面就不一定了。

单从国祚追溯起来,匈奴人肯定比大汉还要久远,还要古老,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也就是所谓的匈奴。

还有人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匈奴故: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乃至汉,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即匈奴统一塞北部族。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匈奴人强横与残暴,人家不但历史久远,文化流畅,甚至连风俗习性也剽悍无比,非中原的温文之德可比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攻战,斩虏首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

由此可见匈奴人的剽悍,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荣誉的象征,比秦国的战争习俗还要牛皮,秦国把首级当军功,人家都把首级当军功和荣誉。

斩下敌人头颅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甚至时长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更剽悍的是,匈奴人还会将敌人的头颅,制作成饮酒的器具,这想想就让人心生敬意,用人的头颅喝酒,这种狠人谁敢惹。

这可不是夸张,而是确有记载,比如匈奴人崛起,在打败夙敌月氏人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作成了饮器。

就是将敌人的头骨沿眉弓切开,取头盖部分,裹上兽皮,并镶上金属边缘作成饮酒器具,与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

被猎杀者的身份越高,所制成的酒杯档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镶上金边,甚至缀以宝石,于枕边观赏,由此可见匈奴人强悍。

这个部族的风俗与习性,便决定了他们不是好欺负的,若无必要,李唐是不愿意与这种狠茬子兵戎相见的,因为人家根本不好欺负。

与其去欺负剽悍的匈奴人,还不如去大汉的幽州打打秋风,毕竟幽州民风虽然也剽悍,但他们是汉民不是,对于李唐现在的身份来说,自然是朝廷阉割下的汉民好搞一些,趁着大汉自顾不暇,多弄些地盘扩充实力才是上策。

........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唐军孝敬匈奴人数百箱财货之事,很快传遍整个并州乃至北地草原!

雁门,郭藴等将士听闻此事,更是心中不齿:“那李唐不是挺牛的吗,当初围洛阳战丁原的勇气哪里去了。”

“如今匈奴人随便呼喝一声便跪地乞怜,实乃吾并州将士之耻!”

张辽等人眼中更是愤怒异常,对方这种行为不但自己人不耻,就连并州边军的名声也跟着受损:“吾看那李唐只会窝里横,一见胡虏气势他膝盖就软了,不知自己姓啥了!”

“数百箱金饼,他李刺史倒是舍得,有此巨额财物用来招兵买马武装士兵,吾等也能把把匈奴人打的满地找牙........”

“够了,不要在说了,那李唐是朝廷新册的并州史,如今我等寄人篱下便要谨慎言行,这种话以后不必再说!”

郭藴直接将将士们的激烈言论打断,而后语重心长道:“我雁门将士本就与唐军格格不入!”

“万不可被其抓住把柄,若不然........”

其实郭藴何尝不感到憋屈,虽说并州这些年来被胡虏步步蚕食,但边军兄弟却从来没有怂过,他们一直战斗在百姓前方,保家卫民。

就连丁原在时也曾主动对匈奴人发起反击,虽然败多胜少,总归有勇气向异族挥刀,没失了气节,。

如今换了个李唐倒好,匈奴人还没怎样呢,直接软了骨头,一人之为累并州边军百年声誉,他们怎能不气。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大都重视名节,如今却出了李唐这种异类,还是顶头上司,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