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三国枭雄志> 第二十一章新人换旧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新人换旧人(2 / 2)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年,秦灭六国,秦始皇赢政建立了所谓的封建王朝开端,统一了文字,货币,服饰,度量衡等太多了。

这个封建开端,想要千秋万代的国祚很短,很短,短小精悍,深度有力,影响悠远,秦始皇规定礼服祭服以黑为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只许庶人着白袍,你要敢穿一身黑,那就看头够不够硬。

到了大汉汉高祖时期,采用秦朝的黑衣大冠为祭服,对一般服装,除刘邦当亭长时用竹皮自制的刘氏冠不许一般人戴之外,没有什么禁例。

高祖之后,经过七十年左右的经济恢复,到汉文帝时,国力已经充裕起来,但汉文帝只穿弋绨、革舄、赤带,王后的裙裾长不及地,提倡节俭,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经济进一步繁荣,出现了文景之治。

由于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上的服饰文化也逐渐由俭转奢,当时纺织品产量的不断增长,和由丝绸出口、交换进来的珠玉犀象、琥珀玳瑁等高贵的装饰品,刺激着衣着生活水平的上升。

京师贵戚的穿着打扮,逐渐超过了王制、高贵的服装面料,如锦、绣、绮、縠、冰纨等,原来属于后妃们专用,此时,富商大贾也都穿以为常,在他们嘉会宾客的时候,还拿这些高贵的丝织品裱被墙壁。

贵族之家,僮婢亦穿绣衣丝履,这在儒家看来,是一种尊卑混乱的现象,所以儒家学者贾谊就给汉文帝上书,建议按照儒学传统思想建立服饰制度,以确定人种尊卑,但汉文帝不予实行。

虽然汉承秦制,衣冠制度也继承了下来,但文帝却没有去施行,或者说没有去约束,这就是文帝,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推崇文景之治的妙处。

到汉武帝元封七年决定改正朔,易服色,表示受命于天,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这个时期,服饰这种东西又逐渐开始严格规定制度了,或者说服饰的制度开始施行了,这就常人推崇的武帝,牛逼的不得了。

普通的小脚之民,若是在他的统治下过活,你去亲身体验一下就知道了。

直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五十九年,下诏采用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确定了官服制度。

永平二年正月祀光武帝明堂位时,汉明帝和公卿诸侯首次穿着冕冠衣裳举行祭礼,这是某些学说演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衣冠制度在中原得以全面贯彻执行的开端。

汉明帝的祭服、朝服制度包括冠冕、衣裳、鞋履、佩绶等,各有等序,它的重点在冠冕,朝服采用深衣制。

衣冠这东西,延续隋唐时期,又有了新的变故,黄色成为君王的专用服色,文帝以赭黄色文绫袍为常服,高祖在听朝时也必穿赭黄色袍服。

这个时期,衣冠开始在一步进化了,进化的等级分明,武朝时期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服为大科绫罗紫色袍衫,三品官服紫色,四品官服绯色,五品官服浅绯色,六品官服深绿色,七品官服浅绿色,八品官服深青色,九品官服浅青色。

衣冠这玩意,与骑乘权如出一辙,赵怂即位后,将五代时卑不逾尊的服饰制度重新加以厘定,这一次名目更加广泛,制度也更加严谨,仅衣带的等级就有二十八种。

这就是有些人推崇的赵怂,这就是所谓富丽繁荣的赵怂,这就是有那么点道理。

时至大元时期亦代独具特色,从天子到官宦,质孙服的面料、颜色、花纹以及装饰的粗细,皆因身份不同而不同。

最漂亮的质孙服,无疑是天子所服,其冬服有十一种,夏服有十五种,包括穿红粉皮服、戴红金答子暖帽,穿白毛子金丝宝服、戴白藤宝贝帽。

官服中,装饰品发挥了特殊的效用,如一品官用雕花之玉,二品官用花犀,一直到八品用榨。

到了朱八戒时期,衣冠制度,再一步进化了,这一次更加严格,更加森然,更加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封建巅峰,从单纯的材质颜色,到所谓的纹饰样貌,也就是是说,龙凤纹样在平民中严格禁止使用。

明柳芳绿、红白闪色、迎霜合、鸡冠紫、橘子红、胭脂红六种颜色的使用,也被限制在贵族中,普通百姓可以想想,却不敢僭越,因为呵呵。

这个时期,服饰的等级区分是如此分明,以至陌生的人在街头巷尾相遇,凭借对方服饰便可断定其身份。

当时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平民百姓的衣服,因经济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地位不同,也有差别,名目太多了,让人顿生眼花缭乱之感。

野猪皮时期,衣冠这玩意,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又又又又进步了,这一次进步的有点小惨淡。

其中以八旗入关后,八旗制度被确立了下来,为确定人种尊卑,被分为二十四旗,继承了八旗的制度,但是,真正体现大臣爵位的,是他们的官服,让我们从他们的服饰来看看。

首先,官服分为朝袍和吉袍两种,朝袍便是我们常说的朝服袍,简而言之,就是在朝堂进谏君王的正式服装,其特点不同于吉袍的一点,便是他的围绕脖领的曲项,马蹄袖以及他的的上下可分装性。

就是朝袍可以上下分开而吉服不可以,这种礼制,源于东北的冰天雪地,所以,脖颈一般都比较脆弱,为了御寒,脖颈一般是可拆放的,并加厚一圈。

吉袍不同,吉袍上面的图案是蟒,而朝袍上是龙,吉袍穿的时间长于朝袍,吉袍一般大臣聚会,商讨政治都可以用吉袍,所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就是由于朝袍和吉袍上面图画不同,而用于区分。

另外,服装上面的颜色也有讲究,大家都知道,皇帝一般用龙做龙袍,上面的颜色都是明皇色,古文中记载的黄与皇的谐音,正是衣着颜色的体现。

其次,一般人不可使用这种颜色,违者当斩,也就是说,你要是弄个什么雕龙画凤虎头熊腰,头给你摘了,就问你服不服,这就是当时的封建盛世。

有人说等级制度贯穿整个中原史以及世界史,使王朝可以更长延续,使得秩序稳固,使得大量才人涌出,武将辈出,推进了文明的进步,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

等级制度的存在,是人类之幸,地球之幸,宇宙之幸事,在鼓吹一下,弄个没有人类就没有宇宙,这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还有人信,反正李唐是信了。

这就是衣冠变化,这就是李屠夫推崇的汉服,与某些人推崇的汉服不一样,因为他身上穿的这身汉服,与某些人捣鼓出来的那种花里胡哨汉服,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也不是同一个类型,甚至不再同一个层次。

李屠夫推崇的汉服,是于衣食住行中体现等级,体现阶级森严,体现高低贵贱,体现人种差异,没有种,就别想穿所谓的汉服,这就是微妙,这就是哈哈,这就是呵呵。

宇宙国经常嘲讽中原,说封建时代的中原百姓,根本穿不起汉服,其实这句话可对可不对,或者说是嘲讽错了地方。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射会中,你穿得起,却戴不起,因为穿的不合身,是要砍头的。

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敢僭越穿个花红柳绿,弄个新事物,搞些奈罩肚兜之类的东西出来,森严的法度就能把你的头给摘了。

这可不是胡吹,因为明确的法度典律在那写着,主要还是看朝廷追不追究,追究起来总能有名目让你跪。

常人只道封建社会等级严格,阶级森然,人种尊卑贵贱,三六九等,那它到底有多森严?

有多严格?

有多尊卑?

有多贵贱?

有多少等?

有印象吗?

能想象吗?

你能想象就如果不小心穿错了衣服,穿错了常人口中的汉服,是要摘脑袋的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