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三国枭雄志> 第四章北行遇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北行遇阻(1 / 2)

竖日,辰时,天地放明。

大军渡过黄河,浩浩荡荡的沿着官道北行。

此番北去,除了臧霸十万大军坐镇平县,黄邵所部三万人马驻扎孟津外,北行大军不足十万人。

其中徐晃、杜雍统领五万多新营兵马,太史慈所率嫡系三万人。

合王丰万余先锋军团,加上零零散散的杂兵,共九万余兵,准备途径并州,北上幽云。

除了士兵外,还有一些从司隶带走的郎中匠人等,也一同北上。

而臧霸所部,则震慑洛阳,使朝廷不敢有所异动。

同时又留三万人马,驻扎孟津,若洛阳有变,则能保证讯息迅速传递,李唐也能迅速回师。

孟津渡口依临黄河,若事不可为亦可渡河南拒北守,是李唐的后手,亦是臧霸所部的后路。

临行前,李唐便秘密叮嘱黄邵,严令其把守孟津,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要理会。

只需守住孟津渡口,哪怕洛阳有变臧霸兵败,孟津三万人马亦不得轻动。

为了给臧霸减轻压力,怕其压不住新军将士,李唐特意把徐晃这等悍将调度北行。

更是将孙雍兄弟分割两地,让其不敢生出异心,就是方便臧霸掌控局势。

孙氏兄弟南北分离,若是有人生出异心,也要顾虑另一方的血亲,其中情况可见用心良苦!

北地苍茫,热风狂乱,官道上旌旗招展,人马嘶鸣。

贼兵近十万大军,排着长长的队伍,头顶骄阳烈日缓慢前行。

哪怕是入秋,天气依然闷热难耐,口干舌燥。

队伍后方,车夫匠人赶着一辆辆满载的马车,紧随大军前行。

“元图,莫要逞强,听为兄一劝,若不然这一路颠簸下来,怎得受!”

官道上,韩浩瞅着马背上龇牙咧嘴的某人,出言劝戒:“还是马车舒服些.....”

“是啊大人,接下来的路还长着呢,军中马车多矣,随时可乘!”

一些新依附于逢纪的狗腿子,也趁机劝慰!

三十军棍可不好受,即使是身材魁梧的悍卒,也要疼个几天下不了床。

更何况逢纪一届文弱之之士,没被打出屁来,算是手下留情了。

“马车!”

眸光闪烁,逢纪有些心动,最后还是咬牙道:“昔日主公身受剑疮,亦坚持纵马征战!

“吾这点小伤,算的了什么!”

“唉,受罪在你!”

眼见逢纪坚持,韩浩不在劝慰,其他人见此也只好作罢。

其实逢纪此时也不好受,受伤的屁股蛋、子,随着战马踏踏一起一伏,那火辣辣的滋味谁受谁知道。

但为了挽回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形象,还是坚持不坐马车,我不是矫情之人,也不是溜须拍马的小人。

此番,就要向世人证明,我逢纪,也是顶天立地的真男人,区区小伤算的了什么。

随行的贾诩,则没有那么矫情了,他老神在在的端坐于马车中。

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是默默的观察着着贼军调度。

更多的心思,也放在不远处,一直闭目假寐的李贼身上。

哪怕到现在,李贼已经首官封侯,只要一日没有接收封地稳固地盘,在贾诩眼里仍然为贼。

虽为贼,他却已经从其身上,看出枭雄潜质。

中牟城中初见时的喜怒无常,以及兵败龙岭后直击洛阳的刚毅果决,发民为兵的狠辣,乃至于由小见大生性多疑,又知人善人的谨小慎微。

生性多疑,从李唐的军事安排中便可以看出一二。

坐守后方的,是老贼出身的臧霸。

军队前锋,是心腹嫡系王丰。

新营徐晃、孙雍等人虽得重用,其中却复杂难言。

李戝手腕虽然稚嫩,却每时每刻都在进步,这些贾诩看在眼里,若不是因为出身贼匪的原因,将来天下必有其一席之地。

可惜在这个时代,背上贼名,便注定了举世维艰。

....

公元,一八四年,秋。

贼军北渡黄河,经河内、途上党、欲借道并州,前往幽燕。

同年,因贼军祸乱司隶围困洛阳之故,本该被朝廷覆灭的黄巾贼众,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此时依然坚挺的,屹立在大汉舞台上,绽放黄天光辉。

天下纷乱至此,无数野心家投机者冒了出来。

豫州董魔王的西凉集团军,在南部盘恒日久,不见动静。

虽然张曼成的黄巾主力被逼出逃,但是董卓心思复杂,导致战事弭乱一时难消。

川蜀益州,有巴郡张修造反。

江东扬州,有山越头领举兵,攻城拔寨肆意妄为。

青州北海、北部诸胡、乃至董卓老巢、西凉羌族复叛。

河北冀州,大汉老臣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与张角主力周旋,伺机而动!

卢植此人虽经儒堪略,但胸中文韬武略皆有所长,非一般腐儒文士可比。

贼军想要快速抵达幽州,却心有顾虑,不敢轻易走冀州直道,显然是碍于黄巾和卢植威名,怕途中出事。

河北的黄巾暂且不提,单是卢植的五部精锐,就让李戝忌惮,他可没忘记当初平原之战的惨烈,所以很犹豫。

卢植,卢子干,做为大汉三杰之一的人物,真的不容小觑,此人是大汉有名的经学家、将领,统帅、能臣、忠良等等好多头衔,就可见一斑。。

是人传,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

他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与郑玄、管宁、华歆为同门师兄。

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其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

不但人脉广,履历也是耀眼,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建宁元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

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辞职。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

后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的工作。

但刘宏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光和七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起义,天下有八州响应,朝野震动。

经四府商议,刘宏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也就是五部精锐三万人,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卢植连战连胜,张角虽有三十多万人马,但依然被打的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

卢植率三万大硬是包围了卢植老巢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想要困死大贤良师。

而这时,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检查工作,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拒绝。

左丰没讨到半点好处,于是怀恨在心,六月,左丰返回雒阳后,向刘宏进谗言说:“臣看广宗县城很容易攻破,卢植却按兵不动,难道他是想等老天来诛杀张角吗?”

刘宏大怒,欲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临阵换将,但是这些还没来得及实施,便被李屠夫围了洛阳,局势变得诡异。

这名中郎将,虽然没碰到李屠夫,但他率军与张角交战,与皇甫嵩朱儁,被称为大汉三名将,从这个称号上就可以看出三人的地位。

这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大佬,就连大耳刘备、白马公孙瓒亦曾为其门下子弟,可见一般。

只可惜,前二位人杰,猛则猛矣,却因为蝴蝶效应,小人弄权,一者被湮灭三族连累妻儿族人,另者直接被赵忠大能拉去陪葬,大汉三杰,如今只剩孤家寡人,好不凄惨。

按照这个局势下去,若贼军从冀州路过,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而且李屠夫目前也不敢去招惹他,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因祸得福,三杰气运加身,把自己吊起来抽打。

此时的河北战场周旋日久,两军主帅间的综合水平,便逐渐显现出来,卢植的刚猛程度,也向世人证明了其中的能力。

张角鼓动百姓,传播信仰很有作为,在军事周旋上也算是行家,但是与卢植老贼对峙良久后,却愈显颓势。

好在因为洛阳之围,导致卢植军心不稳,倒是让其抓住机会,隐隐有反攻之势。

此时的大汉朝可谓是风雨飘摇,一艘破船漏水透风,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起伏不定。

天下纷乱,李唐手中大军在握,兵坚甲利,只要他不去招惹是非,及时接收地盘,应该没啥问题。

军中各部统领,倒是想分兵两路,去河北试试,却被李屠夫训斥了一顿。

大军过境张角何想?

卢植老帅何意?

两军心思若何?

虽然很想早日抵达幽州,但他不会去自讨苦吃。

无论是以大汉忠臣自居的卢植老帅,还是盘踞河北的黄巾头子张角,李唐便不敢轻触锋芒。

如今冀州汉军、黄巾主力云集,两大集团军在冀州交战,此时过路,其中发生点什么,他找谁哭去。

张卢两军溺战日久,麾下将士更是身经百战,即使是石头也能百炼成钢,何况人乎!

恐怕河北战场上的士兵,早已锻成精锐,不是自己麾下乌合之众可比。

李唐所部士卒,也大都经历过惨烈的战火洗礼,已经不算新兵。

但是部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强征的青壮,加之贼军手段狠辣能震慑一时,若是有外部压力,保不准这些人就会反戈一击,摘了他的脑袋。

尽管逢纪整日宣传洗脑,搞个人崇湃,但其中有几分效果,李唐还真有点拿捏不稳。

人心是复杂的,所以万事需谨慎,万事需谨慎,万事还需谨慎。

.....

正如李唐所虑,贼军接受朝廷招安,举兵北上的消息传开之后。

有人欢喜有人平淡,亦有人咬牙切齿!

北地多绕,广宗城内,黄巾三张,以及黄巾众将,聚于天公府邸,商议大事:“这个叛徒,他怎么能,怎么敢.....”

“早知道,就该让张曼成发兵灭了他!”

说话的是黄巾军中的人公将军张梁,此刻他面目狰狞,好似与李贼有多大仇恨似的:“大哥,给吾一万兵马!”

“吾必让那叛徒受首,让他知道黄天的威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