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二十二章相识不如偶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相识不如偶遇(1 / 2)

林启兆是七月二十七日跟着李鸿章进京的,因为贤良寺距离皇宫较近,所以他和李鸿章暂住在贤良寺,随时准备着蒙皇上的召见。

考虑到林启兆是布衣的身份,按照规矩是不能见皇上的,所以李鸿章还特意给林启兆捐了一个道台的三品头衔,明面上让他在北洋帮着盛宣怀协管招商局的事务。

这两天李鸿章都在忙着和户部打官司,今年应解往北洋的海防协款到现在连两成还不到,听也一同进京的盛宣怀私下里说,中堂大人在户部都拍桌子骂娘了,可临了还是被户部推了个一干二净,让李鸿章找各省督抚要钱去。

“这一说到钱,北洋就成了中堂大人自己的了。”盛宣怀也是一脸的无奈和沮丧,却也是半分办法没有。

就这么一直到今天,才从宫里传来消息,太后和皇上召李鸿章进宫奏对,商议和洋人合办银行的事情。

林启兆对合办银行的事情原本就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像李鸿章看得那么重,他之所以认为合办银行的事情不可能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是留过洋回来的,看过了外面那片日新月异的世界,再目睹着举国上下一片昏昏然的情状,心里面对大清的洋务不免充满了失望。

看得开了,反倒没有了那份患得患失的心情,整日里在京城里面闲逛游玩,毕竟是第一次到京城里面来,心中多少还是有着说不出的好奇。

这日晚间,左右也是无事,林启兆独自一人离开贤良寺,来到京城的街道上闲逛起来。

深秋的京城,在瑟瑟的秋风中随处可见拎着鸟笼的旗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流连在茶馆酒肆间。

满大街都是糖葫芦、炸糕的叫卖声,在来往行人穿梭中好不热闹。

林启兆原本是想到琉璃厂那边去看看,找寻点孤本、字画什么的回去拿给老爷子。可走着走着,抬头看到一家布庄,忽然间想到了老爷子曾经多次提到的,想购买洋人的织布机器开办织布工厂的事情。

目前,市面上洋人的机制纱布所占份额已经快接近7成,江南原本手工纺织的土布在洋布冲击下,由于产量低,售价高,质量也比不上洋布,已经渐渐失去了竞争力。林家其实早有购买洋人的纺织机器,开办纺织工厂的想法,只是迫于所谓“十年专利”,一时之间无法着手实施。

“十年专利”指的是光绪初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纺织业——上海织布局,并以保护专利的理由,在光绪八年经由李鸿章向朝廷奏准,明令规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想要新办织布业的话,十年之内只能以入股的形式和上海织布局合办,绝不允许私人开办。

眼下,十年之期已经快要到了。在上海,不仅林家,也很有些人在盯着机器织布这块肥肉。这次林老爷子同意唐廷枢之请,让林启兆出面帮助李鸿章主持银行的事务,多少也有着放一些手面在这里,为将来林家进入机器织布业打点基础的心思。

此刻看到布庄的幌子,林启兆心里也不觉微微一动,想看看京城里面布匹的销售情况,便信步走了进去。

大约是天色已晚的缘故,布庄已经准备打烊了,店里面并没有多少顾客,只有两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和掌柜攀谈着,一个仆人侍立在一旁。

林启兆也不在意,只是随意打量着柜台后面码放的布匹,看了一会儿,又叫过柜台里的伙计,详细询问起洋布和土布之间的优劣以及销售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