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光熹帝国> 第四十七章 光熹三年的招商引资大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光熹三年的招商引资大会(2 / 2)

瓷器在汉代出现并不新鲜,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从陶器发展出来的做工粗糙、具有一定瓷器特征的“原始瓷”。及至东汉,瓷器的制作已逐步发展成熟。在扬州上虞县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瓷窑,多数是依坡而建的龙窑。此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兼有一定量的黑瓷。青瓷的做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的玻璃瓷釉;黑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瓷器种类,始创于东汉,表面施有黑色高温瓷釉。

虽然青瓷与黑瓷在东汉存在普遍,但是其制作工艺却非常单一,并不像后世那样做工精美,受人追捧。其价值还不如刘辩未来准备量产的玻璃器皿。

所以那些刘辩邀请的大商贾们一开始对以售卖瓷器为由头的招商引资大会并不觉得有何吸引力。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当今天子竟然会邀请他们这些经营末业的商人议事,这让那些经常受士人鄙视的商人感到莫大的荣耀,能和皇帝扯上关系,对他们来讲这其中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有些目光长远的商人甚至隐约感到了朝廷是在释放出某种信号。所以别说是售卖瓷器,哪怕是皇帝让他们来商量卖屎,他们也心甘情愿的前来长安。

然而抱着这种想法的他们打开刘辩派出去的使者送上来的刘辩的礼物时,一个个却惊愕的张大了嘴巴。

所有的人都一样,盒子里面装的是一套青瓷茶器。这套茶器色如青天,瓷面光洁映人,用手一弹,声脆醒人。这些大商贾们也算走南闯北,见识不凡,可是却从没哟见过这样幽兰隽永的瓷器。拿起茶壶一看,上面竟还写着刘辩的亲提的两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实在是太贴切了,这晶莹剔透的青色茶器真如雨后的天空般令人耳目一新。如此罕见的瓷器可非普通的青瓷可比,更别提上面还有当今天子的亲笔题字,其价值千金难买!

那些大商贾们的眼中立刻露出炙热的目光,那一刻瞬间把什么天子邀请的荣耀都忘在了脑后,眼中看到的是一片通往更大财富的金光大道。

派来的使者趁此还向他们透露,天子在长安准备了不止瓷器这一种东西。总之多带钱,有好处!

拿出钱答谢了使者,接着那些大商贾们备好了资金和马车兴冲冲的开始前往长安。有些胆子大,可资金却不够周转的商人已经开始考虑卖掉一些田地筹备资金。

对于刘辩来说,这是一个利好的开始。

除了这些商人阶层,刘辩也向一些世族大家发出了邀请,如冀州的甄氏、颍川的陈氏等大士族。毕竟这国家的政治、经济的主体还是士族阶层,刘辩未来的改革虽然与这些士族大家的利益相抵触,会引起他们的反对,可是若是刘辩以暴力的形式扫除这些士族大家,强行进行改革会引起巨大的混乱,到时别说改革的成功,国家恐怕都要陷入存亡之间。所以刘辩在改革之前对于士族大家还是准备拉拢、分化、改造的。

这些士族大家对于刘辩的邀请却没有像商贾那么反应热烈,虽然这些士族都一向以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信念,对于刘辩抛来的橄榄枝也是非常欢迎。只是他们或者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排斥经商,或者惧于当地的诸侯,不敢明着和朝廷扯上关系。总之大部份刘辩邀请的豪族都向他表示了婉拒。不过刘辩也不在意,这些人还是向朝廷透露出了好感,利用他们在地方的影响,也有利于朝廷今后的全国统一。

刘辩在长安大张旗鼓的招商引资,也并不是没有引起朝廷士大夫集团的不满。尚书令士孙瑞便上表刘辩认为天子与商贾为伍是自降身份,有违正道。

刘辩回复他道:“先皇尚在宫中设市,仿商贾买卖,朕只是追随先皇之事而已。”

早年汉灵帝刘宏在宫廷中仿造街市,酒肆、摊贩,命宫女黄门假扮商贾买者,自己穿商贾服装游荡其中。这种轶事让刘辩拿出来当借口,说是自己召集商人只是向仿先帝,尽孝而已。

士孙瑞少时便继承家业,博学多才,在朝中历任显位多年,宦海沉浮,不可能就被刘辩一两句话蒙住。再次上表道:“先帝宫中设市,是受阉宦蛊惑,施以荒唐之作为,陛下不可效仿。应以孝武帝为标榜,重农桑,轻货殖,才是固国之根本。”

士孙瑞也真够猛地了,当着儿子的面骂老子。直接说灵帝的行为是乱政,让刘辩去学汉武帝如何治国。

好在刘辩对汉灵帝也没有什么感情,况且士孙瑞说的也对,故而也没有生气,只是在他的奏章下面批示了一句话,又发还了他。

“先祖光武善货殖,以此始创基业,续百年国祚,中兴大汉。如今天下乱起,犹如光武之世,当用非常手段,岂可效盛世孝武之行?施政者,当应因时制宜也。”

刘辩直接告诉士孙瑞说汉武帝扯远了,我的正牌祖宗光武帝刘秀就是靠做买卖在乱世中起家的,如今天下大乱,我为什么不能效仿?

士孙瑞无语了。虽然他是受了袁隗的指使来上表的,可他这个人并不是袁隗的铁杆党羽,只是同属士大夫集团。他的为人还算很正直的,至少是还要点脸面。一见说不过刘辩,便也偃旗息鼓。对于刘辩的某些看法,他还是比较同意的,尤其是那句施政者当应因时制宜,倒也说到他的心里去了。

不过袁隗其他的党羽就没有士孙瑞这么要脸了,伍孚、郑公业等人纷纷上书刘辩,以各种理由制止刘辩招商引资的计划。有些甚至是无理取闹。

刘辩对于这些奏章统统采取了无视,扔进了垃圾桶里。在长安召开招商引资大会就是有这点好处,离着朝廷那些士大夫们远远的,听不到他们反对的聒噪,他们又不可能擅离职守来到长安,只能通过上书来表达意见。刘辩的压力要小很多,只需准备大一点的垃圾桶而已。

不理那些反对声音,光熹三年六月,长安城里商贾汇集,大汉帝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商业盛会开始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