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出自宫中和王府的人平时那也是个顶个的牛逼人物,寻常官吏他们都不太放在眼里敢硬冲,但那也得分是谁。
他们是傲,不是傻。
这些人平时都在宫内和王府办差,头脑灵活,消息相当灵通,清楚如今的天下是个什么情况,更知道谁不能惹。
庞大的车队顺着官道缓缓东行,经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四县开往长安。
唐代的县治划分实际上就是按照车程来计算的,一般相距五十里左右,按照皇帝的车驾速度正好是一天的行程,设驿馆。
张军这一次也正好顺路察看了一下岐山扶风两县,了解一下地方上的情况。
结果还是比较满意,对政令的执行能判个八十分,在这个年代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大唐这会儿,县已经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县令的自主性是相当大的,可以说一地一样,个人风格明显突出。
最令张军意外的是武功县,按说这里已经是京畿地面,不归凤翔管了,但是武功县明显执行了凤翔的一些政策法令。
这让张军很欣慰,着人悄悄打听了一下这武功县令的消息,暗暗记在了心里。
车队于第五日由西渭桥过渭水,再过沣水,汊水,在(氵皂)水西岸驿馆铺扎营。
此地距长安十里,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
尚食宫人和诸王府厨工长随的车驾拜别张军,离开车队继续东行入长安回府,而张军要在此地停留,着信使入长安去给皇帝送信。
等皇帝批准,首相签字,吏部派人过来查验核准,张军才能重新启程入京。
其实张军就算是直接进城也没什么,皇帝首相都不会怪罪他,吏部事实上也管不到他,他本身算是京官出身,在长安也有府邸。
最关键的是,他现在在大唐算是一枝独大的顶级武将藩镇,满朝文武就没有人敢轻易得罪他。
但张军并不想那么做,越是显赫,越是要讲规则守规矩,让自己别犯私错。不是为了图口碑,而是随时警醒自己。
本来大小娘子可以直接进京回府的,规矩管不到妇人身上,可是小清禅不干,不想和耶耶分开,大娘子也不舍,就陪着张军在城外等候。
这几日行军,时时腻在一起,夜夜笙歌不休,大娘子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柔乡,恨不得随时被郎君爱弄才好,才不要分开。
张军自是随她们娘俩的意,反正也不是吃苦。
也没等多久,赶着在净街鼓响之前送报,晚饭还没有煮好,吏部就来人了。
还不止吏部,来人有三,是中书侍郎刘从一,门下侍郎萧复,吏部尚书乔林。两位辅相一位前辅相。
张军得到通报坐在那愣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还是大娘子伸手在他腰间掐了一把这才惊醒。
“郎君。”
“无事,某去迎接。”张军伸手在大娘子脸上抚了一把当做安慰,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袍往外走。
“果真无事?”大娘子还是有点不放心。
“确实无事,不用耽心。”张军摆了摆手。
之所以发愣,是因为来的这几个人,和他记忆里有点对不上号。
记忆里这个时候乔林应该已经在七月七日被处死,代替他的就是萧复。
而这个萧复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唐玄宗的亲外孙,新昌公主的儿子,是梁武帝的后人,他爷爷是玄宗朝的宰相致仕,官至太子太师。
算起来,德宗李适应该叫他一声叔叔,他和肃宗是亲姑舅兄弟。
其实唐朝的重臣和皇帝之间相互都是亲戚。
这时候同姓不通婚,但只要不同姓不是亲兄妹就随便嫁娶,差着辈儿的都有,什么姨表姑舅的都行。
张军和刘从一是熟人,李适去西园的时候刘从一做为中书侍郎,以辅宰的身份同行。
但和乔林还有萧复还没见过面,甚至他都不知道萧复是什么时候从兵部侍郎转任的门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