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黄山云隐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汉平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汉平帝(1 / 1)

不久后,一位名叫朱诩的小吏引起了王莽的注意。

  他曾是董贤在大司马府中的下属,深受董贤的照顾和信任。

  为了报答昔日的恩情,毅然辞去了官职,自费购买了棺木和衣物,去到监狱中挖出董贤的尸体,为其穿衣入棺并重新安葬。

  这本是出于私人的忠义之举,王莽闻讯后却勃然大怒,立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朱诩杀了。

  王莽再次展现出,那种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行事风格。

  董贤之下场是王莽人生中第二次出手。

  同样的一招致命,狠辣手段,且滴水不漏。

  上一次,成功铲除了排在他前面的政敌淳于长。

  这一次,彻底搞垮了差点被禅让的董贤。

  在权力的道路上,王莽正坚定的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王莽重新执掌大权后,却从未认真思考过,这背后所蕴含的种种幸运因素。

  而其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姑姑王老太后的长寿与健康。

  在长寿太后的历史排行中,王老太后以八十四岁的高领,保持了两千年的长寿纪录。

  但凡是王老太太有点小病小灾,王莽都无法在权利交替中站住脚。

  此外,谁也没有料到,哀帝、丁太后、傅太皇太后会在相继离世,且并未留下子嗣来继承权力。

  这样的变故,如同是生死簿上的一个组合,在短短几年间内被一一勾去。

  使得王老太太再次成为了朝廷中至高无上的权威。

  王莽的成功上位,除了这些种种幸运之外,董贤的政治无能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王老太后的优势在于她具有法统的权威性。

  然而,这种权威的施展却需要依靠官员们的支持和执行,尤其是内朝官员。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董贤已经控制了皇宫内外,弟弟和父亲更是掌管着皇宫卫队。

  手上还握着最具有权威性的传国玉玺,

  这样的优势,基本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即便是在老太后掌握了玉玺兵符,明确翻脸后,董贤依然有机会通过兵变来扭转局势。

  在禁宫之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更是对宫中的情况了如指掌。

  毕竟王莽与王政君已七年有余没参与过朝政。

  再一个,老太后年岁已高,孙子不幸离世,在悲痛欲绝之际,情绪激动追随孙子而去,这种理由很好编造。

  可他却并未采取任何行动,而是选择了束手就擒。

  这不禁让人感叹,权力的游戏确实是拼脑子的。

  他明明不是那块料,却玩着全天下最危险的游戏,可以说死的不怨。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王莽的崛起。

  如若没有这些机缘巧合,王莽的政治生涯或许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而王莽正是凭借着这份难得的幸运,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

  重回大司马职位,王莽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征召新皇帝了。

  朝堂之上,择选新皇也成为了最紧迫的议题。

  王莽选定了一个吉日,召集了三公九卿,共同商议这关乎国运的大事。

  由于成帝和哀帝都未留下子嗣,新皇的人选只能上溯至元帝的子嗣中寻找。

  然而,就在众臣议论纷纷之际,红阳侯王立突然站起,打破了朝堂的平静。

  他重提成帝在位时的旧事,提及成帝与许美人、曹宫人的秘闻,以及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的钳制。

  尽管这些往事众人皆知,但王立此时提及,却让人不禁猜测他是否另有深意。





  果然,王立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震惊朝堂的消息。

  声称成帝在民间尚有一子,是当年微服出行时所生,名为杨少孤。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王莽更是愣怔当场,暗自恼怒这位六叔的不安分。

  同时心里跟明镜似的,“王立这老家伙演的这出闹剧,明摆着是有他自己的小九九。

  不管是真是假,杨少孤一旦坐上那个执政的位置,自然不能忘了曾经被王立收养举荐的恩情……”

  随即王莽立马提出质疑,要求验明正身。

  于是,一行人急匆匆地赶往王立家中。

  杨少孤被召到思恩堂,只见他年纪尚幼,眉眼间虽有几分成帝的影子,但举止却大相径庭。

  王立命他拿出御赐的七宝玲珑锁以证身份,然而王莽却对此一脸质疑。

  认为仅凭一块内府之物,不足以证明杨少孤的身份。

  更何况杨寄身为官奴婢,与成帝的关系也难以确定。

  王莽这番话得到了大臣的认同。

  纷纷点头称是,认为不能冒险迎立一个身份不明的人为皇帝。

  于是,众人打道回府,继续商议遴选新皇的事宜。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终于在哀帝逝世的一个月后,王莽与三公九卿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选择了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来肩负大汉的皇位。

  后世称为汉平帝。

  汉元帝共有三个儿子,其中嫡子是汉成帝,汉成帝没有子嗣。

  傅昭仪所生的是定陶恭王,其子便是哀帝。哀帝也没有子嗣。

  而另一妃子冯昭仪所生的中山孝王,则留下了刘箕子这一脉。

  尽管哀帝与刘箕子在辈分上是兄弟,按照大汉的制度,不应遵循“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

  但在汉元帝的后代中,确实已无更下一代的男性继承人可选。

  因此,刘箕子便成为了皇位的不二人选。

  随着刘箕子从中山王晋升为皇帝,按照惯例,他的母族本应入朝,舅舅们也应担任如大司马般的重要职位。

  然而,王莽在深思熟虑后,以先前哀帝一脉,外戚干政太过丑陋的案例为鉴,

  果断地一纸诏书,将平帝的娘家人挡在了长安城外。

  就连平帝的母亲卫姬,也被无情地封在了遥远的中山老家。

  这背后不仅是他对权力的渴望,更有着儒家“为人后”之义的支撑。

  所谓“为人后”,在汉朝是关乎身份、继承与祭祀的重要礼仪。

  一个人若没有明确的后人,死后将成为孤魂野鬼,这在当时被视为极其可怕的事情。

  在朝堂上,王莽向众臣阐述了此理念:

  “‘为人后’之义,乃儒家之精髓,亦是大汉稳定之基石。

  哀帝就是不懂“为人后”之义,将生母甚至祖母都弄到长安,重设名分,从而扰乱了朝纲。

  箕子既为汉成帝之后,自当遵循此义,以王氏家族为外家。

  此举不仅合乎礼仪,更有助于朝廷稳定。”

  王莽表示应当以此为鉴,决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更是坚持汉平帝只应继承汉成帝的皇位,而非汉哀帝。

  这样一来,刘箕子便成了汉成帝之后,而平帝的外戚自然也就成了汉成帝的母族和妻族——即王氏家族。

  就这样,在儒家礼仪的掩护下,王莽巧妙地运用“为人后”之义,为自己的权力之路扫清了障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