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晋王朱棡没直接走,他瞅准时机,悄悄跟上了大哥朱标。 朱标一眼就看出他心里着急,却假装不明白:“三弟,又有啥事啊?” 朱棡帅气的脸上写满了不满,他和朱标同为马皇后所生,亲兄弟俩。 现在京城里,藩王里面除了朱棣,就数他年纪大,其他的弟弟们都还没封王出去。 这次朝廷开会,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父皇要削减藩王权力,朱标不可能不知道,加上朱棣还在旁边直接表示赞同,让他觉得自己里外都不是人。 他甚至觉得这一切就是冲着他来的,怎能不叫人心慌? 但当朱标问起时,朱棡又说不上来。他怕万一太子真承认了是针对他,他该怎么办? 跟朱棣暗地较劲这么多年,他哪敢像朱棣那样直接认栽,然后留在京城当人质呢? 朱标停下脚步,看了一眼三弟,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 “削减藩王权力,是我的提议,但这事儿百年内不会有大变动,是我和父皇商量好的长远计划。” “可父皇以前也不会这么草率决定这种事啊。”朱棡的话里全是不满。 他心里还是想为子孙们争取点权益,虽说五代听起来长,但实际上也就不到一百年时间。 在这个十五六岁就成家立业的年代,如果他朱棡活得久一些,五世孙转眼就能见到。 “想知道答案,跟我来吧。” 朱标淡淡一笑,领着晋王朱棡到了文华殿。监国那会儿,他差不多一半时间都耗在这儿。 对朱棡而言,这不是头一次来了,跟着朱标进了偏殿。 朱标翻找了一阵堆成山的文件,然后推给了朱棡。 朱棡打开扫了两眼,眉头就拧成了疙瘩,那么多数字看得他头晕。 越往下看,朱棡越难掩饰脸上的变化,按这趋势,宗室将来很可能成为大明朝解不开的难题。 朱标见状不禁笑了,当初在家庭聚会上,儿子一点点报出那些天文数字时,父皇和他比朱棡的表情更夸张。 回宫后,他找了十几个精通数学的翰林学士,按照实际人口推算了一百年后宗室的数量。 宫里有详细的宗室情报,连夭折率都算了进去,结果仍然让朱标吃惊不小。 就凭这推算出的两百年数据,他和朱元璋讨论了一整晚,才决定在朝会上出手。 五代,一百年,限制宗室人数,对大明来说绝不是坏事。 朱棡不笨,明白了原委,就知道这事他拦不住。 “父皇和皇兄思虑周全,儿臣遵命。”朱棡深深拜倒。 作为皇亲,他和大明是利益相连的,无论于情于理,他都该支持这个决定。 朱标只笑笑,摇了摇头,真正心思细密的,不是他,也不是父皇,而是那个不愿意回京的儿子。 “眼下没事了,你还是早点回太原吧,不久父皇就要我北上,一路上还得三弟多费心。” 朱标平静地告诉朱棡。 朱棡敏感地察觉到这事不简单,现在大明北方,最重要的三个藩王晋王、燕王、周王都在京城,若父皇要处置,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那么目的或许很明显了,二哥,秦王朱樉。 “臣弟即刻去向父皇辞行。” 朱棡行礼告别。 “父皇不愿见到兄弟相残,你明白吗?”朱标平静地说,“别再和四弟过不去了。” 朱棡默默转身离开。 这次回来和偷跑回来差不多,只是相对于被罚的五弟周王朱橚,他事先跟父皇打了招呼。 本来就想借父皇压一压朱棣的气焰,他知道父皇会倾向于保持藩王间的平衡,一开始情况确实如他所料,可后来却变得难以捉摸。 但现在看,父皇和大哥眼中,秦王才是心头大患。 朱棡离开文华殿,半路遇上了蓝玉,两人互相行礼,也只是点头之交。 他本能地感到蓝玉危险,不是因为蓝玉会威胁他的位置,而是蓝玉的性格,父皇恐怕忍不了太久。 蓝玉向来特立独行,本就来找朱标的,朝堂上一言不发是听了李善长的吩咐,来找朱标还有件事挺重要。 “末将参见殿下。”蓝玉见到朱标,规规矩矩行礼,虽然他是舅舅,但之前他们是君臣。 “舅舅别客气。”朱标亲自扶起蓝玉,“你见过了?” “嗯。”蓝玉点点头。 “他说了什么吗?”提起朱寿,朱标也不由得问起来。 “他好像自有打算。”蓝玉也只能含糊其辞,毕竟朱寿也没告诉他什么消息。 “哈哈,正常,连父皇都猜不透他想干嘛。”朱标爽朗地笑起来。 “今年他应该十六了吧。” 蓝玉随口说,带蓝芷晴回家后,蓝芷晴显然没以前活泼,有点心不在焉。 “是啊,父皇催我早点安排这小子的婚事,我还正头疼呢,颖国公的小女儿年纪倒合适。” “殿下觉得芷晴怎么样?” 蓝玉突然问。 “芷晴,她还小吧。”朱标脑海中浮现出小女孩的模样。 “嗯,再过两年就及笄了。” “到时候让朱寿自己挑吧,我们安排的,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毕竟一个人在外面那么久了。” 朱标的话让蓝玉沉默了片刻。 “那过年时让他们见见面也不错。”朱标也想给个机会。 虽然朱寿和蓝芷晴是表兄妹,但关系不算太近。 蓝玉点头,这已是他能为蓝芷晴做的极限,不能仗着战功逼皇上赐婚。 “此行战事不顺?”朱标问。 “南蛮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只是士兵们不太适应那里的环境,所以拖到现在。” 蓝玉回答。 “对你的奖赏已经准备好了,加俸五百石。”朱标平静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