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诸天问答通历史,古人全破防了!> 第56章 一代妖后孙若微!毒殺宣宗朱瞻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一代妖后孙若微!毒殺宣宗朱瞻基(1 / 1)




大明,洪武时空。
此时的朱棣:???
他怎么也没想到,未来的儿媳妇儿,竟然会跟一些贵妃搞宫斗?
不是,你搞宫斗就搞宫斗,你去暗杀那什么郭贵妃啊?你殺你丈夫,这是什么逆天的脑回路?
朱棣都傻了。
不是,这张氏,是不是有什么大病?
张麟之女?
这个张麟又是谁?完全没有听过啊?
朱棣感觉很是奇怪……
这也很正常,张麟是父凭女贵,才有了后面的升迁,但现在,谁知道张麟是谁?
当然,要是找遍整个应天府的话,说不定还是可以找到张麟的,嗯,找出几个名字相同的,应该不难,但具体是不是那个张麟,就不清楚了。
“张麟?张氏?”
此时,朱元璋也跟着皱起眉,然后,有些惊疑不定……
他怎么也没想到,后世竟然这么乱。
先是朱棣被人谋杀了,然后,又有妻子弑夫。
怪,太怪了!
所以,这到底是阴谋论?还是真的阴谋?
这一刻,朱元璋也失去了判断能力。
……
而此时,大明永乐时空。
“胡说!”
这一刻,朱高炽是怎么也不愿意相信的。
自己的媳妇儿,竟然害死了自己?
他不相信,怎么也不愿意相信。
自己媳妇儿,这是被文官当刀了?
后宫内斗?
你内斗就内斗,你牵扯我干什么?
朱高炽也麻了……
不过,与其相信是张氏毒殺自己,还不如相信郭贵妃与张氏搞宫斗,结果,自己莫名其妙的躺枪……
嗯……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但相比较自己媳妇儿毒殺自己这种可能,宫斗,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
而且……
他也实在是难以把印象中的妻子与秦镇口中说的那个弑夫之人联系在一起……
不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弑夫的女子。
只是,古往今来,弑夫的,真的很少。
更别说还是皇后了。
“不是,老大,你这……你宠爱郭贵妃?”朱棣忽然开口,微微皱起眉。
“额,这个……”朱高炽一时无言。
的确,他是宠爱郭贵妃的。
不仅郭贵妃,张贵妃他一样宠爱……
人家又年轻,又出生显赫,长得又漂亮,身段又好。
而太子妃呢?
太子妃跟他年龄相仿,三十多岁的人了……
身为太子妃,保养的自然不会差!
但是,怎么能跟郭贵妃与张贵妃这种水灵灵的,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比?
人家还是武将世家……
就算朱高炽不是好色之人。
这两个大美人,英姿飒爽的放在身边,也养眼不是。
“我说你点什么好呢……”朱棣有些无语……
他就从来没有说宠爱哪个贵妃,徐妙云去世后,他也没有立谁当过皇后。
他与徐妙云,本就感情深厚。
与朱元璋一样,不说情根深种吧,反正,对自己的正妻,是真正的爱情。
而朱高炽……
或许朱高炽并没有觉得张氏如何如何。
但你宠爱别的妃子,你也不能冷落了正妻啊。
女人一旦吃起醋来……
“爷爷,娘肯定不是那样的人,这只是阴谋论,这件事存不存在是一方面,就算存在,我也更愿意相信,文官是把毒药还了,娘肯定是不知情的!”这时候,朱瞻基也赶忙开口。
那是他亲娘,怎么也得说好话的。
而且,他也不相信娘是那样的人。
“你家媳妇,有两个哥哥是吧?”朱棣忽然开口,看向朱高炽。
“是!”
朱高炽点头!
“官居何职?”朱棣再问。
“大哥现在在锦衣卫中任职!二哥在军中任职,为昭勇将军。”朱高炽回答道。
“嗯……”
朱棣点点头。
这下,他算是看明白了……
或许,这一次的阴谋论,就只是阴谋论呢?
主要是,张氏干掉了朱高炽,根本带不来半点好处。
自己两个哥哥,一个在军中,一个在锦衣卫。
张氏又怎么可能跟文官勾结在一起?
除非,朱瞻基不是张氏生的,张氏要另立储君。
但这就是扯淡了。
所以说,这一次,要么就纯粹是阴谋论,要么,就是张氏失手……
总之,朱棣也是不相信张氏敢动手的。
……
而同一时间,大明洪熙时空……
此时,张皇后已经沉默了。
他什么都不想说了。
“儿子,我还是去祠堂跪着吧……”这一桶桶的涨水泼下来,她是真的扛不住……
她就是个女人,就是个相夫教子的女人。
现在说她弑杀皇帝,她能怎么办?
她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啊!
关键是,人家说的还有理有据。
她的确与郭贵妃有嫌隙。
没办法,郭贵妃比她年轻太多了,又是武将出身,身段那叫一个婀娜,那叫一个水灵。
有时候,她都在嫉妒郭贵妃。
她也想过,郭贵妃要是能够死了就好了。
没办法,谁又能忍心看到别人抢走了自家男人全部的爱?
当然,想也只是想想。
她就没想过要付诸行动。
郭贵妃也威胁不到她。
郭贵妃的儿子,也威胁不到她儿子。
所以,她根本没必要去下毒手什么的!
而且,就算下毒手,那也是给郭贵妃下毒手,而不是给皇上下毒手。
但她说不出来啊。
那话就堵在喉咙上,想说,就是说不出来。
“娘,你先离开乾清宫,这边交给我!”朱瞻基沉声开口。
这事一出,必然有很多人拿这件事说事。
就算他娘毒殺他爹这事是假的,比较扯淡……
但那些文官,还真敢做出那些事来……
“杨荣,杨溥,杨士奇,黄淮,金幼孜,李时勉,罗汝敬……”朱瞻基眯起眼,眼中,已然出现冷冽的杀意。
他觉得秦镇分析的很对。
这些人,老家不就正好涉及海洋贸易的东西么?
江西的瓷器,福建的茶叶,浙江的丝绸,湖广的铜器。
好家伙……
如果只是一两个巧合,那还能用巧合来形容。
但是,这么多加在一起,未免也太巧了吧?
巧的都说不过去了!
还有那李时勉,竟然敢当中辱他父亲?
好好好……
你该死!
朱瞻基眼中杀意凛冽,恨不得现在就弄死那李时勉!
……
此时此刻,伴随着明朝各自的反应……
明朝之前的各个朝代,也是啧啧称奇。
乱!
太乱了!
他们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还希望真的是张皇后干掉了朱高炽,干掉了皇帝,这才劲爆呢!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顿了顿……
开口道:“以上,大概就是朱高炽被害的经过。”
“接下来,再说说朱瞻基的情况!”
“当朱高炽死后,张皇后让郭贵妃殉葬说过了……”
“现在说说内阁那边。”
“皇帝死了,内阁自然就拿出了所谓的遗诏。”
“当朱瞻基赶回京城的时候,就听到了遗诏,而其中一条最重要,意思是,让朱瞻基回南京,所有人想的也都是回南京,所谓的四方向仰,咸属南京!”
“很明显,这就不是朱高炽的意思,而是那些文官的意思,只不过,遗诏是杨士奇写的,随便添加两句,谁又能知道?”
“那些文官们知道在朱高炽那里,回南京没机会了,于是就干掉了朱高炽,以遗诏的形式,来控制朱瞻基,想让朱瞻基回迁!”
“可惜,朱瞻基不是朱高炽带大的,而是朱棣带大的!”
“可以说,深得朱棣的遗传。”
“他就根本不上当,压根不听你的。”
“回南京?回个屁!”
“当时朱瞻基也不小了,二十六七岁了,又常年厮混在军中,在加上朱棣的言传身教,以及姚广孝当初也当过他的老师,很多方面,自然能够看透看清楚。”
“所以,他继位之后,也延续了朱棣的执政风格。”
“以前,朱棣设定东厂,其实就是为了暗中监视文官集团。”
“而朱瞻基更狠,人家说他重用太监,的确,他是重用太监了!”
“看看朱瞻基都干了什么,他让翰林学士教导太监读书,让宦官通始文墨,然后,就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与司礼监掌印太监!”
“而这两种职位的太监是干什么的呢……”
“秉笔太监,就是帮助皇帝在折子上批红的,太监看了,要是不通过,还能打回去让人家重写!”
“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掌握印玺的,一份旨意要生效,你官员的印盖了还不行,还得皇帝盖印,掌印太监也还要看一遍折子,认为可以,就盖印给皇帝看,要是不可以,就打回去继续重写!”
“朱瞻基这是直接给内阁找了俩爹!”
“而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东厂提督的职位,就是去监视文官……”
“人家说宦官之祸从朱瞻基开始,就是朱瞻基设立了这两个内监职务,才导致宦官专政!”
“可你文官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十个文官九个贪,你说宦官之祸危害如何如何的大,但那也是你说!”
“没办法,谁让写史书的是你呢!”
“但凡太监能掌管写史书的权利,你文官不得遗臭万年就有鬼了!”
“而朱瞻基,与朱棣死亡的原因也几乎一样。”
“都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的事情!”
“朱瞻基上位之后,他发现,国家财政几乎快要崩溃了。”
“就是因为夏原吉提议,让朱高炽停止的那些项目。”
“没钱怎么办?”
“朱瞻基就只能开源节流,各种宫里正常采办的,被他停了,没办法,不停就真的没钱了!”
“关键是,这里又爆发旱灾,那里又爆发蝗灾,农民又开始起义,眼看着国库的钱是越来越少,没办法,在宣德五年的时候,朱瞻基就找了个借口,以外番多不来朝贡的理由,命郑和下西洋!”
“这理由找的很巧妙。”
“之前,朱棣让郑和下西洋,就是去贸易的,而这一次,朱瞻基就直接用外番不来朝贡的借口,文官们想反对也不好反对!”
“你外番不来朝贡,明显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我派人去找你收一下保护费怎么了?”
“当然,在此之前,朱瞻基也做了很多迷惑人的行为。”
“比如,在宣德元年的时候,郑和当时在南京当守备太监,同时,修缮因为地震导致毁坏的宫殿建筑等。”
“这时候,工部郎中就上疏,请求为修建南京佛寺的那些工匠们犒赏。”
“修缮的好,皇帝一高兴,犒赏点银子很正常。”
“但你上疏就不行,你上疏,这不就是来要钱么?”
“但朱瞻基没有责罚这个工部郎中,而是跟大臣们说,这是郑和指使,然后还大庭广众之下,让司礼监的太监去警告郑和!”
“乍一看,郑和与朱瞻基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也正常,郑和怎么说那也只是太监,还是朱棣身边的太监。”
“如今都是宣德朝了,朱瞻基给文官们放了个信号,让别人相信,你郑和失宠了!”
“到了宣德三年的时候,朱瞻基就专门让郑和与王景弘,将南京的绢、布运送到京城。”
“表面上看,这就只是运送绢布那么简单。”
“甚至,还隐隐有贬低的意思……”
“当京城的官员看到郑和与王景弘的时候,或许还会调侃:哟,这不是鼎鼎大名下西洋的郑大人吗?这运的什么?怎么都是破布啊?几年不见,怎么这么拉了?哎呀,皇上也真是的,郑大人好歹也是前朝重臣,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运布呢?要运,也得运金银珠宝啊!”
“的确,郑和与王景弘,一个是下西洋的总指挥,后来成了南京的守备太监,也就是南京城的太监头头!”
“一个是下西洋的副指挥,也是南京的副守备太监。”
“以前多风光,他们巴结还来不及呢,再看看现在……就运送些破布?还不是丝绸?”
“这简直就是要一撸到底的节奏。”
“当然,这也只是朱瞻基让那些大臣们看到。”
“其实这时候,朱瞻基就想着要为出海做准备了!”
“否则,运送绢布这种,完全可以交给锦衣卫,或者专门押送的押司来进行,用南京守备太监来押送,这不是大材小用了么?南京城的太监就不管了?”
“所以,有,且仅有一个可能,朱瞻基就是想出海了!”
“要不然,也不会喊郑和与王景弘这两个下西洋的一二把手来,这两个家伙,可是南京太监的头头,如果只是押送绢布,还轮不到这两位,如果只是喊二人的其中之一押运,朱瞻基就不一定是想下海,偏偏把两个人同时喊了过来!”
“没办法,没钱啊!”
“喊郑和他们上京城的时候,是八月份。”
“而宣德三年八月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朱瞻基收到消息,兀良哈有行动。”
“朱瞻基就亲自带兵去巡边,目的是震慑兀良哈,他也知道,光震慑没用,还得打出去才行,还得把兀良哈打疼!所以,又要打仗了!”
“可打仗就要钱,然而,朱高炽在位的时候,国家的钱,不说快用完了吧,也绝对算不上富裕,又是舍弃贸易产业,又是花钱赈灾的,又是花钱屯粮的,光支出没收入了!”
“要是没钱,这仗就没法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兀良哈劫掠。”
“而挣钱的门路,朱瞻基也很清楚,就只有下西洋来得快!”
“所以,这才喊了郑和与王景弘!”
“押绢布是真,要打仗了,这些绢布是用来做衣服的,北方寒冷,没有厚一点点棉布衣服,能冻死人!”
“但更主要的,还是喊郑和与王景弘来商量下西洋的事!”
“朱瞻基与郑和、王景弘是怎么商量的不知道,朱瞻基也不可能让别人知道。”
“但为什么又到了宣德五年才宣布呢?”
“这两年,肯定是用来秘密建造宝船了!”
“以前的宝船,不说毁了吧,这些年过去了,也没保养,想要远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得重新制造宝船!”
“同时,洪熙元年的时候,造船厂也几乎停工,还需要重新找回那些造船的工人!”
“于是乎,到了宣德五年,六月初九,朱瞻基正式任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而到了七月二十七,郑和还因为建造‘宝船’得当,受到了朱瞻基的嘉奖!”
“很明显,这就不是朱瞻基宣布之后,才开始造的船,古代造个宝船,至少也得以年为单位,更别说大明的宝船了!”
“大明下西洋的远洋宝船,主舰有多大呢,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
“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这么大的船,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能造好?开什么玩笑?就算有图纸,两个月,连个船舱也造不出来!很明显,就是提前两年制造的,眼看着造好了,朱瞻基这才宣布!”
“当然,他也不会宣布是去贸易,而是用不朝贡的理由,相当于出使那些国家。”
“可这次带了两三万人,跟之前几次下西洋的规模几乎一样,这就压根不是去出使,而是直接去贸易!”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直接在南京那边港口下海了。”
“等到宣德八年七月份的时候,船队回来了。”
“只不过,郑和也在返航的途中去世了,当然,郑和虽然去世了,但钱也带回来了!”
“在宣德八年之前,就是船队没回来之前,朱瞻基当时的政策,颇有朱高炽之风!”
“宣德七年,朱瞻基下诏抚须百姓,认为赋税过重,于是十减其三,六月,停了去西北边境卖马的政策,入秋后,又减免了受到水灾的嘉兴、湖州等地的赋税。”
“宣德八年,四月,又免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处理了一些冤假错案。六月,多地不下雨,干旱,于是乎,又免除了河南、山东、山西、湖广等地的税粮!”
“而等到船队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宣德八年,九月,让杨士奇、杨荣他们去修书,建造“通集库”、“皇史晟”等,这是在效仿朱棣建造永乐大典!”
“宣德九年期间,二百四十名御史官员降职,他又重新提拔一批,当时的弹劾奏折都有二百四十七份,揭发了至少六百名官员!”
“宣德九年的九月到十月,就这么一个月时间,就进行了三次巡边,在宽河之战中,只用了数百骑兵,就把兀良哈部给杀穿,兀良哈部听到是皇帝亲征,直接投降了!”
“这很明显能看得出来,朱瞻基在有钱之后,直接支棱起来了!”
“有钱之后,朱瞻基自然还想继续下西洋。”
“郑和虽然死了,但还有王景弘!”
“王景弘这么多年也是下西洋的二把手了,郑和死了,他就直接提拔王景弘上位。”
“宣德九年,命王景弘继续下西洋,出使南阳等国家!”
“然而,这一次,等王景弘回来的时候,朱瞻基就死了!”
“谁干的?”
“毫无疑问,这还是与文官脱不开关系!”
“之前,郑和下西洋,朱瞻基的各种迷惑行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朱瞻基就只是宣扬,说那些国家不朝贡,文官们将信将疑,于是乎,郑和下西洋了!”
“结果,带回来的钱,直接让朱瞻基支棱起来了。”
“那些文官们眼睛都红了!”
“他们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而朱瞻基还想继续下海,让王景弘去……”
“这下,文官们彻底忍不了了。”
“他们可不想再发生曾经的事,于是乎,把朱瞻基也给搞死了!”
“至于朱瞻基如何死的……”
“史书记载,生了病,病死的!”
“宣德十年,正月初一,朱瞻基生病了,正月十一,眼看着就不行了,正月十二,驾崩!”
“说实话,太快了!”
“明朝这些皇帝,从朱元璋开始,然后朱棣,朱高炽,加上朱瞻基!”
“一生病,用不了几天就病危,不出几天,就直接嗝屁!”
“有人说没问题,可这问题大了!”
“就拿唐太宗李世民来举例……”
“贞观二十三年,三月,李世民不舒服了,生病了,开始让太子代理国事,然后到了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份,李世民驾崩!”
“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算病来如山倒,只要有医生的正常医治下,好赖还能多活一两个月呢?有些更是多活一两年呢?”
“关键是,朱瞻基也基本上没怎么生过病,朱瞻基死前两个月,还在巡边呢,还打了一场胜仗呢!结果回去后,莫名其妙的就生病了!然后,才十二天,就挂了!简直快的匪夷所思,就好像皇帝没有医生治疗一样!”
“那李时勉被打的都要死了,还能被医生救回来。”
“宣宗实录是杨士奇写的,而这两个月期间,完全是空白期,压根没有任何记载!”
“就算给他编,他也编不出个像样的理由来,说朱瞻基怎么生病,怎么没的!”
“能看到朱瞻基的人太多了,正常上朝,正常处理政务,正常的等待着王景弘回来!”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你让杨士奇怎么编?!”
“所以说,有且只有一种可能,朱瞻基被人下药了!”
“而下药的人……”
“这就不得不说朱瞻基的好皇后了……”
“一代妖后,孙若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