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幕仍旧继续,【夏朝是否存在一直讨论不休,直到在千禧年,一件在海外的西周中期青铜器‘遂公盨’,底部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才间接证明了夏禹这位帝王存在。 那夏朝遗址到底在哪里?或许夏朝的存在证据在河南二里头遗址里,为找出夏朝历史痕迹,考古专家从六十多年前研究至今,仍在继续辨认寻证,期能得夏物,出夏字。 不过虽夏有疑,但山西省陶寺,经过考古学家长期勘察,将碎成片的陶器复原,再据史料佐证,几乎确认陶寺就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都城‘平阳’。】 听到挖了六十几年还是个疑似结果,夏启非常不满,当即对左右下令:“嗟!司铸铜鼎数,刻夏之威,深埋山腹,作铜门,建祭台,覆铭文,以证我夏迹!” 吩咐罢在祭祀台前放满贡品,大声祷告:夏迹将落于九州,望后世子孙寻夏迹,记夏历,恭于祖,扬夏威! 而跟在朱棣身旁边的朱高煦突然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爹,这相当于找到爷爷的坟却没找到你的墓,是这意吧?” 朱棣一脚踹过去,虎目威视:小兔崽子,信不信朕现在就让你进坟墓? 被踹到一边发抖的朱高煦:不敢信不敢信 【这座五帝时期的城市遗址里,我们找到了先祖们祭祀天地的礼器,这些礼器在《诗经》《尚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佐证五帝时期文明发展程度,在深挖后还找到‘天人’思想中,量定天下中心最关键的物品——圭尺!】 玉璧、玉琮,鼍鼓等玉物,对于百姓而言,他们不配用,也不敢用,但是遗址外空出的一块块土地,却让他们万分心疼,恨不得捶胸长叹:“呜呼!那么好的地为何用不植粟?惜哉!痛哉!” 赵匡胤apapap朱祁钰看到天幕展示尧舜时期所用的圭尺时,眼眸顿红,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圭尺,用于量丈天下,测量日影,是确定天下最终点的圣器。 天子身居天下之中,为‘天下定一’,以示天下安定,万民臣服! 既然后世如此尊恭炎黄五帝,若能找到此圭尺,借尧舜圣之名,于祭礼上配以玉圭祀天,以示天下,显示自己得位正统,得圣人之德,想必朝野议论声定会少上许多。 想到此处,两个时代的皇帝盯紧了天幕,期待能从天象中获得陶寺地址,好派人寻找这件‘圣物’,以示自己有向尧舜德行之心! 而其他皇帝对尧舜用过的圭尺并无兴趣,只专心天幕内容。 汉帝刘彻饶有兴致地瞻望天幕演示的陶寺观象台用法,依次将冬至、春分、秋分及夏至的分辨方法一一演绎,听到天幕说陶寺观象台是世界第一个观象台时,不禁击节赞叹:“尧舜禹大才也!” 说罢脸上笑意一收,面目突变冷峻威严,对侍臣下令:“传令各郡,民间有仿造尧舜灵台者,重法处置。” “诺” 汉帝刘彻微眯起眼,开始正视天幕给朝廷带来的利弊,天象之观, 岂能让庶民知之,更论掌握? 天象观乎历法,皇帝为天子,是万道正统,当朝历法仍沿用秦朝‘颛顼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但汉岁之朝又分注三朝,指‘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用来区分秦历正朔。 想到太史令曾上言近年来历时与秦时天象有所不同,农人耕种时节混序不清 汉帝刘彻坐在垫上,耳听天幕评见,心下却在思索,自己身为天子,当重新确认整岁正旦,待历法完整,再由他颁布于天下,由此指导天下农耕,保田地丰收,使万民浴天子恩德。 对于汉帝重法下令,身后的臣子皆是赞成,历法乃国本,岂能外泄! 见侍臣领命,众臣子又重将注意力放回天幕上:【尧舜等共主透过宽窄不一的天柱缝隙,观察太阳和星空,掌握历法,指导农耕,定祭祀时节。 古人认为,天象星斗的指引,让他们在大地回春时,躬身耕种,待天狼星闪烁时,于秋丰收,养活家人; 于是古人祭祀天地,认为天地滋养万物,万物应敬天地;又谢先祖,以血肉之躯开辟农田,建立屋舍,使后人有栖可息。 在祭祀当日,共主立于‘天下中心’虔诚祭祀,与天对话,共祈先祖,将人跟天跟神明先祖连接在一起,共同遵守对天的敬畏,及祭祀神灵先祖的文化信仰,以德行为纽带,在各部族间建立一种相对平衡的秩序,形成了公天下的社会秩序。 这就是国家体系的源头,具有文明性质的文化,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遵守,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团结在一起组成联盟,建立共同认同的世界秩序。 天下共主,须以身担责,以德化天下,上古时期五帝共主,皆用自身德行而领万国部族,弘扬大德,让家族、百姓甚至万邦诸侯都能和睦相处,不复战争,和平相处。】 明朝太史记激动得帽子都落了下来,顾不得捡取,望着天象大声赞叹:“授时,明天道,便是尧最大的恩德啊!” 没想到平生竟能见到圣帝所得,听闻陛下欲建瞻星台,他要请奏陛下,以圣帝灵台为本,根据本朝天时,进行瞻星台设计修建,以定历法! 于是洪武十八年,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南京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设备最完善的观象台(这是真的!) 【中华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天下型国家,从最初的天下共主,到禹化部族建夏朝为国家,成为君主,再到后世历代的皇帝,他们本质责任从来没有变过。 维护四方秩序,安居天下! 夏承续上代时期的祭祀,再次进行演变发展,用青铜鼎、爵、玉亲、玉戈等器作礼,将天地人连接在一起,得天地福泽,祈先祖庇佑,为后世政治正统的雏形。 祭祀天地,为皇者特权,是各王朝中重之又重的首要之事。】 听得有些无聊朱樉撇了撇嘴:“祭祀天地不就是天子沟通天地,表示受天命,代天牧民嘛!洪荒初年爹不是将天祭祀于钟山之阳,祀地在钟山之阴吗?这有啥好稀奇的?” 还以为天幕能投出什么惊天动地大消息,谁知就是一些破铜烂铁,老得掉渣的故事,有什么好听的? “滚蛋”朱元璋大喝一声,指着殿门破口大骂:apapapldo什么都不知道的废物,不想听仙人语就给老子滚进屋去!℡℡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按明朝祭祀规定,天地祭祀为分开制,可近年来朱元璋总是琢磨,天地分祀,如父母相分,不合大明教民之义,一直想要改天地合祀,可朝臣以‘天者,至尊无对,关乎大礼万世纲常,上应天理,下合人心!’来反对合祀,既然天幕都说祭祀天地 朱元璋瞅了眼天幕,转头对大儿叮嘱:“标儿,你记着,待天幕结束咱就叫群臣拟出天地合祀流程来。” “是”朱标应承后继续将目光注视着天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天地绵延近四千年,它将上古崇拜神灵的宗教性和敬先祖‘德’性合二为一,变成了属于古时王朝的政治核心——‘天命’。 它是政治结构的重要柱体,能祭祀天地者,只有天子,天子源自‘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子受命于天,为天下法统】 后世是这般看待天命? 朱标抬手按了按眉头,心底有些发愁,天子自周朝以为便成为君主的独尊,代表中国君主权力来自上天,是君权神授的象征,有神秘意义才有权威性,臣民才会承认天子为天下王,是民父母。 天幕解释得如此直白,对于朝廷并不是一件好事,况且天幕言语未免偏颇,他们对此心有不满,也拿高高挂在上空的天幕高无可奈何。 对于天命之言,各代黔首并不清楚其代表意义,只一边干活一边如看天幕中的画面,那样艳丽生动的图画,是他们平生未见之物,看到天幕上的土柱子,老者惊叹:“原来圣天子便是如此辨历法吗?天子可真厉害” 身边小辈蠢蠢欲动:“爹,要不俺们也建个历法台?这土柱子俺们也会夯,花不了多少时日,出把力气而已。” “你没听见神仙说要量天下中心?你想害了家里不成?” “就是,等天子发布历法就是,有力气不如担粪去田里肥庄家!” 【‘天子’一词由商朝信仰中衍生而来,记录在甲骨文上,商人信神,将天地间最高的神称为天帝,天帝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商王是天帝亲子,是天帝任命他统领万民,每任商王死后都会化为臣子侍奉在天帝左右。 因此商王所有政务无论大小皆以甲骨卜问,通过火为桥梁,在烧后的甲壳上分辨天帝神谕,再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以示恭敬,这种文字,被我们称呼为甲骨文。】 听到甲骨文三字,将政务竹简搬至殿前处理的秦始皇抬起头:这就是能证明商朝存在的证据? 望着天幕上出现一块块规则不一的龟块,辨认半晌也认不出上面符合其义,遂转头问一旁整理竹简的李斯:“你可认其字?” 李斯遥望了眼天幕,他奉命统一文字,曾研究过七国文字根本,甚至连周时期铭文也曾研究过,但……这文字他真没见过。 而明时一药铺里,头发花白的大夫对天眯眼看了半晌,突然急忙返身从药柜里倒腾出一物:刻着字符的‘龙骨’药,巍巍颤颤地拿到门外一对比,惊讶地睁大了眼,真的是神迹上所说的商朝甲骨文。 原本继续述说的天幕突然一顿,叹了口气,遗憾道:【当今的我们,追寻历史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展望未来,知道我们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药店作为药品出售,光绪年间王懿荣老先生反复进行推敲对比,确认是一种文字,可惜未能解其义。 现今发掘存世的甲骨中国有外,在战时被其他国家抢去两万多片】 听到被其他国家抢去,众时空的皇帝臣子眉头瞬间皱起,他们虽然对这些龟壳片不感兴趣,可殷商好歹属于中原朝代,一瓦一片即使烂在中原也不能被人抢去。 而刘彻再次注意‘战时’两字,对卫青道:“难道后世人懦弱,引得其他国家来攻?” 卫青想了想宽声劝道:“想必战时已过,否则怎么会有考古六十几载之说?” 六十多载,足够一人一生时光,后世人能花费两三代时间去追寻夏代痕迹,定是个强大的国家吧! 刘彻也明白卫青未尽之意,看向天幕的眼中坚沉一片:匈奴与大汉,不死不休,终要一日,朕定要挥兵北上,雪白登山之耻,复大汉数十万死难军民忠臣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