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又名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人便陆续知晓了花生、土豆、玉米、木薯等改变世界的农作物。 16世纪,花生传入欧洲,明朝年间传入中国,李儒如何知晓这些。 贾诩暗恼自己的脱口而出,只能胡扯道:“花生米是一种域外植物花生剥壳后的果仁,小拇指般大小,清脆可口。” 李儒“哦”了一声,指了指陶碗,“你说那花生是域外植物,这个芝麻也是啊。” 贾诩笑道:“你提到芝麻,不禁让我想起了博望侯张骞,他开拓西域丝绸之路,当年带回来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芝麻等农作物,造福大汉子民,改善了多少人的饮食习惯。” 贾诩说完,心里还默默的祷告,伟大张骞,带来的农产品改变中国饮食习惯两千年。 李儒感叹:“西域好啊,物产丰饶,奈何间隔滚滚沙漠戈壁。可惜西域长史府很久没有消息了。” 一提起西域,贾诩脑海里就浮现出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武家壮举。 汉朝西域治理,自张骞出塞,汉武帝开拓河西走廊,班超治理开始成型。 西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班超为西域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西域长史始于此。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又以班超为都护,以徐斡为长史,长史之职略如副都护。 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复以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治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执行都护任务。 自此遂以西域长史行都护职,至汉灵帝时连任不绝。其姓名见于史册的,桓帝时有赵评、王敬二人,灵帝时为张晏。 西域长史驻地不一,汉恒灵二帝时期,西域长史赵评、王敬驻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后移治楼兰城(今新疆罗布泊西北)。 现如今已是汉献帝初平三年,西元192年了。 捡起来的故事,都是一百年前了。 遥想西域各族反反复复,贾诩有些伤感,说道:“也不知道长史张晏还在不在了。” 张晏于汉灵帝末期担任西域长史,已任十余年。 李儒回答,“很难说。起码这几年我们西凉军掌权期间,没收到西域来信。大汉强,西域稳。大汉乱而衰,西域诸国必反。” 大汉帝国作为农耕社会,与北方游牧部族匈奴一直都是死敌。 西域,也一直都是大汉与匈奴势力交汇的热点。 数百年来,大汉强,西域归附大汉;大汉弱,西域又归附匈奴。 贾诩对李儒所见,深以为然。 李儒突然又感叹,“我们操心数千里之外的西域干嘛,有心了无力耳。你不过一郡守,我现在不过一白丁。如今天子还未元服,任重道远。” 元服,男子十二周岁的典礼。 天子刘协准备明年年初元服大礼,昭告天下,大赦天下。谁来辅政,到时候,也是与董太后决战前夜。 贾诩目光沉沉,“文优,你我皆有抱负,何必妄自菲薄。如今长安不还是我们西凉军掌控,皇帝年幼,大有可为。” 贾诩这话简直是大逆不道,公然无视幼主。 李儒不动声色,继续擂茶,捣鼓一通后,道:“文和,我听闻西凉军现在是李傕掌权,我承认李傕才智手段不弱,但容人和气魄远远不如董公。” “郭汜、樊稠更是莽夫,鼠目寸光,只顾眼前苟蝇之利,不足为谋。我奉劝你,贤臣择主而仕,良禽相木而栖。” 李儒还是很懂董卓旧部众人,把这些人的优缺点分析的头头是道。 历史上的贾诩,劝说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后,从初平三年(192年)到兴平二年(195年),差不多四年时间里,西凉军阀把关中治理的大旱、荒灾弥漫,民不聊生,皇廷最终被迫逃回洛阳。 李傕贾诩等西凉军阀错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机会,给刚拿下青州的曹操摘了果实。 贾诩既然穿越了,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 他知道李傕郭汜等人只可谋战,不足以谋国,自然不会走回头路。 贾诩盯着李儒,反问:“文优,难道我们只配当一名谋主么?” 李儒闻言目露出精光,一闪而过,呵呵一笑,“文和,我发现你行事变了,你果然承认变了。” 贾诩觉得李儒是个人才,多次献策董卓。如果董卓能像曹操那样成功,李儒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是“王佐之才”,堪比荀彧。 想到这些,贾诩笑道:“不是我变了,是世道变了。只有变得更强,才能施展我们匡济天下的抱负,不枉费一生所学。” “文优,董公的事情,我们出谋划策,但总被董卓删改变味。废长立幼是顺从董太后的,迁都长安是顺从西凉诸将的,原非我们本意。” 是啊,谋主只是出谋划策,却并无决策权,还要看当权者是否采纳。 李儒作为谋士,自然有发言权,自嘲道:“可不是,王允老儿区区连环计,奈何董公被女色迷惑,不听我言,宛如何进匹夫,被莽夫所刺。” 贾诩却有不同看法,“文优,换做是谁,从一个地方官一飞冲天变成太师相国,权倾天下,整个天下官职、财富、美女都任由支配,心态都会失衡的。” “唉,你说的有道理。董公飞升的太快,他的心根本还没做好接管天下的准备,被洛阳滔天富贵、皇宫无数姹紫嫣红迷了色心。” “所以,与其为人出谋划策,寄希望于被人听命行事,我们为何不自己试试看?” 贾诩的话已经很直白了,与其给别人打工,听天由命,为何不自己创业? 不当谋士,当君上。 李儒长啸一声,站了起来,握住贾诩的手,说道:“我静养这这几日,越想越不甘心,文和,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古人智慧真不可小觑。 没想到李儒居然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贾诩也紧握李儒的双手,二人大笑一声。 贾诩真切的说道:“历史可以重演。文优,今日长安后宫执掌者还是董太后那个人,你我尚且可以辅佐董卓夺得洛阳,你也可帮我成就伟业。” 李儒不屑一顾道:“董太后并非和熹邓太后可比。” 李儒说的和熹邓太后,名讳邓绥,东汉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 和熹邓太后是汉朝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被后世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以“女君”之名亲政长达十六年。 邓绥带领东汉克服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十年天灾。同时派兵平定羌乱,剿灭海盗,征服乌桓、鲜卑、南匈奴等外患;支持班超设立西域副校尉,恢复东汉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并将九真郡外的夜郎蛮夷纳入版图,扩张领土两千里。 邓绥引导蔡伦造纸,任用张衡研制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创办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堂,为女子提供学堂教育;又命许慎等人到东观矫正文字,推动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问世。 贾诩遥想“皇后之冠”邓绥时代的科技发展,又想到那白月光万年公主,豪气的笑道: “董太后不行,我们就创造一个邓绥邓太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