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天兵在1917> 94 还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4 还击(2 / 2)

反正那一天钢铁气的有够呛,回去之后直接掀了桌子:“斯维尔德洛夫这个家伙是一点大局观都没有,从长远看,这样的人不适合留在中央工作!”

斯大林这番表态可是有点惊悚,毕竟他和斯维尔德洛夫是一个级别的,甚至在列宁时代,他的地位还稍低于小斯。现在这是觉得托洛茨基不行了,自以为可以傲视天下了。

不过斯大林并不知道,与此同时,斯维尔德洛夫、鲁祖塔克和李晓峰也在讨论斯大林。

李晓峰说道:“从最近的情况看,斯大林已经是蠢蠢欲动了,我们必须提防他的野心!”

鲁祖塔克表示认同:“最近一段时间,斯大林的态度是愈发地咄咄逼人,连带着他那些狗腿子也开始人五人六。真心以为我们是他们的跟班,这个风气不可长!”

斯维尔德洛夫点点头,最近一段时间。斯大林确实越来越嚣张了。什么事情都抢在前面。真心把他自己当成了一把手。可惜,小斯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斯大林的二把手,想超他的车?哼!

斯维尔德洛夫很清楚,这是之前两年为了维护同斯大林的联盟做出妥协和让步的副作用了。如今,看样子得调整策略了。

很快,斯维尔德洛夫就向自己的人马传递了一个指示:不必让着斯大林的人了,只要这帮孙子敢逾矩,那就坚决地反击。一定要狠狠地打那些不老实的家伙的脸!

小斯就是要用这种强硬地态度告sù斯大林:“让老子做你的二把手,你丫地醒醒吧!”

斯大林很快就感到了压力,当斯维尔德洛夫不再选择妥协,而选择强硬地还击时,他的办法也不多。虽然总体形shì好转,但实话实说,他和斯维尔德洛夫联合起来才能压住托洛茨基,没有斯维尔德洛夫,他最多跟托洛茨基打个平手。

“现在怎么办?再试探一次?”斯大林向他的两个狗头军师米高扬和日丹诺夫问道。

后两者苦笑了一声,还有什么好试探的。斯维尔德洛夫已经用强势表明了一qiē,再试探恐怕会被打脸!

“暂停吧!”米高扬叹了口气道。“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慢慢来!”

米高扬为什么软了了呢?不光是因为小斯的强硬,还因为昨天乌博列维奇这个总装备部长忽然下了一个通知给米格设计局,告之他的弟弟小米高扬米格-1截击机立刻停止生产,红军将不会再定货。不光是停止米格-1的生产,还否定了米格-1的低成本改进方案,甚至已经上马的米格-3方案的资金也被削减了大半。这对米格设计局来说,就是当头棒喝!

大米高扬很清楚,这是为什么?还不是之前他为了帮助自己老弟狠狠地摆了波利卡波夫一道,以出国考察的名义将老设计弄出国,然后指示小米高扬成立新的米格设计局,而这个所谓的米格设计局其实就是抽调波利卡波夫的老底子,将格列维奇等一批高手全部拉走,架空了波利卡波夫。

等波利卡波夫回国之后,是立刻傻眼了,他原来的已经不存zài了,各设计师纷纷独立成立了新的设计局,而所谓的波利卡波夫设计局根本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甚至连办公地点都没有落实。

当然,这些也就算了,更气人的是,一直由波利卡波夫主持的伊-200项目(米格-1)也被米高扬和格列维奇摘了桃子。这给老设计师气得,差点当场突发脑淤血。

而李晓峰知道这个事儿之后,也是相当的愤怒,因为米高扬干的事儿太不地道了,官司一直打到了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的案头,最后为了维护政zhì联盟的稳dìng选择了不了了之。

反正当时是闹得很不愉快,李晓峰只能自己想办法弥补波利卡波夫,动用候补局委的手段重新帮老头东山再起,以波-1的名目研究米格-1的改进型。

而现在,情况变了,李晓峰立刻就给米高扬上了眼药,敢打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脸,难道不要付出代价?总装备部可是他这边的,让米格滚蛋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且米格-1在部队的口碑也确实不好,收拾它乌博列维奇和阿尔克斯尼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

那么大米高扬为什么会忍让呢?很简单,客观上说,斯维尔德洛夫的势力确实比斯大林强那么一点,以前人家是为了团结忍让,现在不让了说不鸟你就不鸟你。

如今人家还仅仅是下马你的项目,如果你再不知进退,下一步恐怕就是关闭你的设计局,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呢。闹到了那一步,那可是相当的不好看了。

在斯大林还没有决定跟斯维尔德洛夫翻脸的时候,米高扬不会傻乎乎的挑起冲突制造矛盾。他是玩政zhì的,不是街头的泼皮无赖。

李晓峰在获知米高扬服软之后,冷笑了一声:“算你识相!”实际上这位已经将后续手段全准备好了,只要米高扬敢炸刺,分分钟就收拾他老弟,最轻的也是去西伯利亚垦荒,至于会不会不明不白地死在KGB的监狱里那谁也说不准。不就是个中央委员的弟弟嘛,算个屁!

为波利卡波夫出了一口恶气之后,李晓峰也就放下了这个事儿,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关注。比如西班牙战场上的情况。

让我们暂时回到西班牙,顺便将时间往前拨两个月,在阿兰胡埃斯战场,迎头对撞的图哈切夫斯基和古德里安杀得那个叫难解难分。

在获取更多的战机夺取制空权未果之后,图哈切夫斯基也只能面对现实,一方面调整兵力配置,另一方面也积极思考新的突破战术。通guò之前的战斗总结,图哈切夫斯基发现,红军的装甲部队突击速度是没有问题了,但是攻坚能力不足,在面对坚固的野战工事时,BT-5的火力严zhòng不足,他迫切地想要一种攻城拔寨的坦克……(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