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计文石说了一句,随后便走出了学堂。 包括徐晋安在内一共二十四个学生也都是收拾好东西便准备离开。 刘景焕将书本笔砚胡乱塞进包里,随后又带着几个孩子来到姜小面前,故意捣乱,东拿拿西放放,就是不让她放好东西。 因为刘景焕知道,姜小每次下完堂都急着跑回去,自己若是给她捣乱拖延时间的话,对方绝对会着急的哭鼻子。 果然,姜小看着几人在她面前捣乱,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一张还算干净的脸顿时花了。 “哭鼻子了,臭姜小哭鼻子喽!”看到姜小哭鼻子,刘景焕大笑,随后便准备继续捉弄姜小,但是转头却看到徐晋安在看着自己。 毕竟是孩子,面对比自己年龄大好几岁的人,刘景焕还是有些惧怕,也没再捉弄姜小,而是带着他的小跟班大笑着冲出了学堂。 “我帮你收拾吧。”姜小还在哭泣,听到声音,抬头一看便看到徐晋安在其面前帮忙捡着掉落在地上的东西。 姜小慢慢停下了哭声,很快便与徐晋安收拾了东西,走出了春寿书院。 “你家住哪?”徐晋安问道。 “我住在安米巷。”姜小说回答道。 “那正好和我有一段同路。” “他们欺负你,你为什么不找计夫子?”徐晋安又问。 “计夫子不会管的,即便看到了他也只会罚我,不会罚刘景焕。” “为什么啊?” “因为我是女孩,我的家里穷呗。刘景焕的家里就很有钱,每年都会多给一份束修给计夫子。” “那你不恨计夫子吗?” “恨。”姜小答道。 这个回答让徐晋安意外,没想到回答的这么直接干脆。 “那计夫子就是个势利眼,趋炎附势,顽固秀才,知道自己考不上功名,水平不行,所以才把自己儿子送安崇书院去。” 安崇书院,是上京城中最好的几个书院之一。 “你觉得计夫子的人怎么样?”姜小好奇抬头问道。 徐晋安想了想道:“我也不知道,我到现在也才听过几次堂而已。不过每个人心中的夫子应该都不一样。像刘景焕,他爹给夫子多交了束修,无论他在学堂如何,夫子都不会罚他。所以他对夫子的印象应该是极好的。而你明明每次是被动犯错,受罚的只有你一个,所以你对夫子的印象便是不好的。” “你回头不要跟计夫子告状!”要分别之时,姜小看着徐晋安警告道。 “好。”徐晋安笑着答应。 “要拉钩,如果你跟夫子告了状,你就是小狗。”姜小还是有些不放心,要跟徐晋安拉钩。 “你不相信我?”徐晋安笑问。 “我为什么要相信你,我跟你又不是很熟!” “但你好像跟书院其他人好像也不是很熟吧?” “你别管那么多,跟我拉钩,否则我不让你走!”姜小说道,直接挡在徐晋安面前,插着腰,鼓着小嘴。 虽表面如此嚣张,但其实她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 眼前青年比自己大那么多岁,不像刘景焕,自己根本打不过,若是他明日真的与夫子告状怎么办? 早知道就不跟他说了,姜小心中有些懊悔。 “好,拉钩。”徐晋安忽然笑着开口,伸出了手指。 姜小愣了一下,随后也是伸出了手指。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小狗!” 拉了勾,姜小露出一脸轻松,蹦蹦跳跳走进了旁边的巷子。 这是一个陈旧的小巷,土石小路,黄土砖墙,估计是上几个朝代的建筑了。 看到姜小敲开一家院门,徐晋安这才离去,回到了江连巷之中。 ……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 今天上京的夜晚格外热闹,原因无他,只因为一流宗门水仙宫的兰玉仙子要在上京城中的铜雀台招亲。 铜雀台,设在青龙街的内城河上,为前朝所设,早先是因为先帝喜欢诗歌辞赋。建立铜雀台的目的便是用来欢宴、借文人创作诗歌,或彰显其平定四海功绩。 不过到了今朝,铜雀台几乎就已经不再使用了。 然而谁知道为了兰玉仙子的招亲一事,皇城竟然重新将铜雀台开放了出来。 这个在先朝最热闹,最具象征的建筑,便在今日重新显世。 内城河蜿蜒曲折,经过四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条街道最终穿过上京流入运河。 穿过青龙街的河道是最宽的,不过由于铜雀台的停用,青龙街并没有其他四个街道那么繁华。 然而今日铜雀台重见天日,青龙街变得比以往繁华热闹了许多。 徐晋安与岳华,江子晋,张开朗一行人也很快来到了青龙街,看到了那座建立于河道之上上的铜雀台。 高约十米,长宽各五十米,河道两侧各有一条长梯。 整座铜雀台由一直入河中的圆柱支撑,据说圆柱整体都是用精铁浇筑而成,坚硬无比,即便再过数千年也能屹立不倒。 站在岸边,只要站的高一些便能够看清铜雀台上情景。 徐晋安一行四人便站在一高处,可以看到铜雀台上,只见当中布满桌椅,只留出前端的空地,此刻铜雀台上已经坐了很多人。 有各宗天骄,也有众多江湖修士。 铜雀台自然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不够空间了,便在铜雀台下面,譬如普陀寺和桃花庵,他们并没有上去,而是在河畔驻足观看着头顶。 “是殿下来了!”身后忽然传来惊呼声。 徐晋安回头一看,便看到一辆马车驶来,有十多个墨甲兵护卫。 墨甲兵是皇子公主才能调动的,所以来人自然是皇子。 但就是不知道是哪位殿下。 车窗打开,徐晋安才看清了里面的人,是二殿下,当初在外使宴上徐晋安便见过二殿下。 “居然是二殿下,难道二殿下也要参加招亲?” “二殿下至今未纳皇妃,或许此次真的是为了兰玉仙子而来。” 看到是二殿下,河畔两侧的百姓顿时议论纷纷。 不过二皇子并没有下马车,而是停在路边,眺望着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