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唐德宗李适这个想法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和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晟及时劝阻。 本来唐德宗李适放弃奉天来到梁州已经打击了士气,如今再撤退到蜀地,恐怕长安再无收复之日。 这次唐德宗李适听劝了,他放弃了南下的机会,留守梁周,并且还加封李晟为宰相。 大将李晟也没有辜负唐德宗的信任,李晟大败朱泚,在《新唐书》中详细记录了李晟的收复长安的经过。 朱泚带着残兵败仗一路逃回泾州,泾州是此次泾原兵变的老巢。 之前咱们说过,造反的只是去长安的泾原兵,其他留守泾原的士兵还是心向朝堂的,因此朱泚吃了闭门羹。 随后跟着朱泚的手下叛变,杀了朱泚,彻底投靠朝堂,泾原之变终于结束。】 【阿斗】:那李希烈呢? 【所有的反叛都被平定,只剩下李希烈,他的后果可想而知。 李希烈麾下大将陈仙奇买通了郎中,毒杀了李希烈,并且杀了李希烈全族,最后投靠了朝堂。】 蜀 阿斗听到叛乱的这些反贼都没好下场,心里舒服多了。 到底是大唐命不该绝,虽然有奸臣但是也有忠臣,虽然忠臣时不时的会变成奸臣。 不过阿斗有个疑问,他想着唐代宗时期外族吐蕃一直攻打唐朝,怎么唐德宗时期消停了? 阿斗的疑问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阿斗】:外族吐蕃怎么没动静了? 【吐蕃自然不会消停,要知道在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吐蕃对大唐发起斗争高达三十于次。 之所以吐蕃这次没趁火打劫,是因为唐德宗李适做了妥协。 发生泾原之变厚,唐德宗为了尽快平定战乱,把安西、北庭以及泾川、灵武四州之割让给了吐蕃,以此为代价让蕃军参与平叛。 实际上吐蕃大军只是以平叛为名行抢劫之实罢了,随后还以天炎热为由不在出兵。 尽管吐蕃在此次平反中没出什么大力,但是唐德宗李适仍想履行契约,但是大臣李沁坚决反对。】 “联合吐蕃?”李豫大吃一惊。 在李适的思想中,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他一登基就对藩镇节度使剑拔弩张。 【实际上唐德宗李适的想法一直是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他登基后就和吐蕃签订了清水之盟。 并且因为在唐德宗李适还是太子的时候,在回纥受辱,因此唐德宗李适一直是亲吐蕃远回纥的政策。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泌有理有据的劝说唐德宗李适,好在经历了大难后的唐德宗李适不再一意孤行,同意了李泌的意见。 并且就在唐朝拒绝割让不久后,便发生了平凉劫盟。】 李适的心口再次闷顿,他没想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他不但内忧没做好,外乱竟然靠割让土地,自己这个皇帝当 的真失败… 【既然说到了平凉劫盟,咱们就展开说说这场屈辱的外交。 公元786年,唐朝内部的战乱终于平定,可是在同年八月,吐蕃却对唐朝发起进攻,唐德宗李适立马派出大将李晟、浑瑊率兵退敌。 但偏偏这个时候,淮西吴法超又发动了叛变,大唐面对内忧外患,唐德宗李适只能派出大臣李泌。 别看李泌是文臣,但有能力的人向来是能文能武,李泌顺利平底了怀西之乱。】 宋 “大唐后期真的是太难了。”赵匡美感叹,“内忧外患,根本不知先平定哪个。” 之前赵匡美一直觉的唐德宗是昏君,如今看他虽然决策上失误了几次,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根本不是普通君王能够应对的。 赵匡美想了想,如此局面,怕不是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还有自家大哥这样的能带兵打仗的皇帝才能解局。 “大哥,若换做是你,是不是能平定大唐之乱。”赵匡美问。 赵匡胤沉默不语,要知道重塑一个王朝可比重新建立一个王朝难的多。 【于此同时,李晟、马燧、浑瑊众大将也迅速扭转了局势,吐蕃开始向大唐求和。 一直在西北的大将李晟、韩游知道吐蕃的德行,因此他们二人都觉得其中有诈。 但万万没想到大将韩游病逝,而李晟和马燧的意见不和,马燧觉的可以接受吐蕃的求和,而李晟一直主张联合回纥打击吐蕃。 前面说过,唐德宗李适一直对回纥有怨念,因此他采纳了马燧的意见,同意和吐蕃讲和,并且罢免了李晟的军权。】 李豫不由的叹气,他这个儿子终究太小心眼,为君者怎能以自己的个人恩怨影响决断。 李适听此,又干脆利落的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下定决心,只要听到自己犯错便打自己一个耳光,以此铭记于心。 【此次唐德宗李适派出的代表是大将浑瑊,浑瑊临行出发,李晟还讲述了自己的担忧。 最后大将李晟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吐蕃根本不是诚心诚意的求和,吐蕃派出数一万精兵突袭唐朝派来结盟的六十多名大臣以及几千名士兵,只有大将浑瑊一人逃脱。】 李适又打了自己一巴掌,他的脸已经被他自己扇肿。 【其实吐蕃此举就是为了离间唐德宗对手下大将的信任,而李泌恰好识破了吐蕃的计谋。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泌带着李晟和马燧两位老将一起面圣,李泌说这二人对大唐有大功,若有人上谏谗言,希望唐德宗李适能保住他们。 而唐德宗李适则道自己一定会保住二位大臣,李晟和马燧感动大哭。】 “李泌,朕就知道他有大才。”李豫感叹,他下定决心若他此次能凯旋归来,哪怕三顾茅庐也定请李泌出山为相。 【讲真,李泌不愧是大唐德奇才,除了会识人用兵之外,他还看一眼看透了导致大唐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土地兼并 和府兵制的破坏。 因此在他担任宰相后,他着手于恢复被破坏的府兵制以及屯田制。 比如用他用大唐积压的劣缯染成彩缬,通过党项和吐蕃换去可以耕地的牛。 并且把麦种贷给边境的戍卒,让他们种地,来年只要归还麦种就行,并且朝堂还会以加价五分之一的价格收购其他的麦子。 要是这些戍卒愿意留下来种田,那么土地就给他们永久耕种。 如此,关中地区慢慢稳定。】 秦 秦始皇嬴政把李泌的这些对策都记录下来,所以说大唐后期不是没有能臣,只是君主不善于用人罢了。 “识人之术。”秦始皇嬴政在书简上刻下这几个字。 【咱们再详细说说奇才李泌在军事上的想法,困蕃之策。 李泌主张的是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结南诏来共同围困吐蕃。 对于唐德宗李适来说最难得就是联合回纥,因为唐德宗李适始终放不下对回纥的恩怨。 李泌则表示,若唐德宗李适不同意,那他就告老还乡。 最终,唐德宗李适向李泌妥协了,从这咱们也能看出唐德宗李适的改变,他不再像之前那般的武断。】 “回纥。”李豫喃喃道,他特别想详细听听李泌之策,为何回纥如此重要。 【李泌之所以如此重视回纥,是基于当前的形式,远在西域的大食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南诏离吐蕃虽近,但是因为地势原因易守难攻,也只能起到牵制作用。 然而回纥却不同,若能和回纥联盟,一来可以解放防御回纥的朔方军,二来可以给吐蕃施压,让吐蕃不敢再轻举妄动。 更重要的一点,避免吐蕃和回纥联盟。 回纥相当痛快的答应和唐朝结盟,因此此时回纥的可汗政权不稳,需要联盟。 这就是著名的贞元之盟,结盟后,吐蕃明显被牵制,对大唐的攻势明显减弱。】 “李相公乃是奇才。”李豫再次感叹。 李适也折服于李秘的才华,若自己有李泌一半的才能,大唐也不会如此。 【阿斗】:有这样的能臣,唐德宗李适想必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阿斗期待唐德宗李适的改变,他坚信唐德宗李适会是一个好皇帝。 【怎么说呢,经历了泾原之难,奉天之困,唐德宗李适的确改变了不少。 但是他似乎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唐德宗李适的两个重大改变。】 李适的心再次揪了起来,虽然神迹还没说什么,但他有预感,这两个改变或许不是什么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