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战国征途> 第三二七章 稷下学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二七章 稷下学宫(2 / 2)

因此一直到两千多年以后,还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时代才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灿烂、最活跃、成就最为恢煌的时代,后来的汉唐盛世、宋明盛世也许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超过战国时代,但从思想、文化上来说,仍然远远不及。大约只有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才能和这个时代相比。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在战国时代之后,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再也沒有出现过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因求一般来说,思想文化一般都是在大统一的盛世时代才会有重dà的发展,而战国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分裂、最战乱的时代。

有的学者就认为,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最分裂、最战乱的时代,才会产生出百家争鸣的盛况,原因就在于,这个时候中国正是分裂时期,统治者对思想控zhì的力度不强,因此才使各种思想能够自由的发挥、发展。而一但国家统一,统治者必然会加强思想控zhì,自然不可能产生百家争鸣的盛况。欧州能出现文艺复兴,也是因为欧州是由多个国家組成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几个说不通的地方,一是中国历史虽然是以统一为主流,但分裂的时间也不为少数,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金宋时期都是长达近百年的分裂时期,但这些分裂时期根本就没有产生过任何的思想文化发展,相反,在南宋时期到是产生了对中国发展靠成巨大影响的朱程理学。而欧州也是一样,在文艺复兴前后的所有时间里,欧州一直都是基本处于分裂状态,但文艺复兴却也只有一次。因此分裂使思想文化发展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而真正的原因是,这东西方的两次思想文化大发展,正好是处在东西方历史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变革才是造成思想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百家争鸣之后,中国社会进入古代的快速发展时期,远远的将欧州和其他的古代文明甩在了身后。而文艺复兴也给欧州带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欧州先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并且全面的超过了中国。

淳于博父女来临淄以后,就住进了稷下学宫,因为他们父女都是学者的身份,而且和稷下学宫中的上等博士博于越是亲族关系。这几天的时间里,淳于博父女都住在稷下学宫里,参加讲学交流活动,而淳于钟秀则和洛明珠协商,这次论战的方式、论题等等,虽然齐王建也给他们父女送来了请谏,但被父女挽言谢绝,并沒有出席参加齐王建的寿宴。

在今天一早,淳于钟秀就来到馆驿,和高原一起赶赴稷下学宫。因为这一次去稷下学宫是参加学术活动,因此高原并没有带急风三十六骑,连赤龙都没有骑,而是和淳于钟秀一起乘车而行。男女同车在这个时代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诗经】是就传门有一首【有女同车】,就是讲说年轻的贵族男子带着自己美丽的女伴,架车出游的情景。

高原道:“淳于小姐,那个洛明珠是什么人?”

淳于钟秀微笑道:“怎么,大人己经急不可耐的想见到洛明珠了吗?”

高原苦笑了一声,道:“我只是有些奇怪,她怎么会在稷下学宫里呢?”

淳于钟秀道:“洛明珠的家族本来是鲁国的公室后裔,本来是姬姓之族,但鲁国灭亡之后,家族迁移到洛城定居,也改为洛姓,以经商和治学为业,家族中每一代都出了不少的学者,因为鲁国本是周室的开国功臣周公的封国,因此洛家的治学都是以周制为主,属于儒家学者,但到了洛明珠的父亲这一代时,家道开始中落,家族中的男子多善于经商,而对治学不感兴趣。而洛明珠这一代人,男子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研究学问,到是她一个女孑,从小就聪慧睿智,悟性过人,才思机敏,家里的兄弟都不如她,而且不限于儒家学说,对法、道、墨、名等家都有涉猎,博学多才,既然是在稷下学宫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毕竟是家传治学的传统,她仍然是以儒学为尊,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分歧所在。但我对她的学识也十分佩服,如果她不是一个女孑,恐怕早就出仕为官了。”顿了一顿,道:“说起来我到是很羨慕大人的夫人,能够自己独立组建一支军队,驰骋疆场。这一点我们两人到是一致的。”

高原也有点无言,虽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还比较开放,对女子的限制和要朮也没有到宋明那么变态的地步,但毕竟还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在其他领域,如商业、学术方面也许能够做出一些成就,但在政zhì方面,仍然是男人一统天下。尽管在一些国家也出现过太后、王后干政掌权的局面,但这种权力还是依附于男人产生的。就像李瑛鸿在代郡可以自建一支女军,也是因为她是高原夫人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只能算是一个特例。

两人一边说着,己经出了临淄城的西门,走了不远,只见一片规模庞大,形像雄伟的宫殿似建筑群落出现在眼前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