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19 至情至孝(1 / 1)

第319章至情至孝

  “没有,我没有!”玉翩翩歇斯底里惊叫出声。

  抬眼望去,只见堂内诸多宾客,视线都满含探究望着自己。

  此时此刻,她仿佛一块案板上的肉,血淋淋被人晾那,供人围观取乐。

  “据我们所知,这位玉二小姐亲生父母皆姓夏,出自五壶县夏村。父亲十五年前死于一场意外,而其母夏氏,也于三年后,也就是……十二年前,因病故去。”平康郡王敲着骨扇满面笑意看向浑身发抖的玉翩翩。

  “出生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两位姑娘竟被两家抱错。直到玉姑娘三岁,也就是夏氏病逝之前,夏氏才将玉姑娘辗转送回玉府。”

  “随即,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玉夫人在明知抱错情况下,依然将错就错留下夏家姑娘,并将亲生的孩子送去小福村庄子寄养。”

  “玉翩翩,哦,应该称其为夏翩翩,她才是夏旺祖亲外孙女。”

  “此番是夏翩翩小姐,于半月之前,便接来夏老爹,一直安顿在西园街小巷。等什么呢?就等玉老太太大寿这日,在诸位宾客面前,好给大家唱这么一出,好戏!”

  公堂内外,众人一片哗然。

  玉翩翩只觉昏天黑地满嘴发苦,眼前更是阵阵晕眩,几乎听不清堂上众人在讲什么。

  “西门大人,案件至此应十分清楚明了。”平康郡王笑眯眯看向西门不归,“夏翩翩怂恿夏旺祖,在玉老太太寿宴期间当众演这么一出,就是想将大不孝这等罪名,栽赃到玉姑娘头上。其心可诛啊,其心可诛!”

  公堂外的吃瓜群众们闻言,顿时骂声不迭。

  “瞧着年轻轻漂漂亮亮的,怎心肠如此歹毒呢?那可是大不孝罪名啊!若真栽赃成功,是会死人的。”

  “就是,到时候别说名声坠入谷底,小命怕也保不住。”

  “太恶毒了,什么仇什么怨要这样整别人?你们看她,年纪轻轻手脚乱颤,像得了什么老年病一样……”

  “狼心狗肺,天道惩罚吧。”

  “你们别胡说,不准胡说。我女儿没有,没干过这些。她心地善良断不会做出这种事,没有,没有!”霍氏紧张的手心直冒汗,搂着玉翩翩眼睛都气红了。

  于氏扶着霍老太太立在玉府一众人后面,闻声不由翻了个讥诮大白眼。

  围观群众突然觉得今天这热闹没白凑,竟吃到礼部员外郎家一个大瓜。

  这不就是戏文里所说的真假千金么?

  但这戏文里每每真千金回门,家里都要哭上三天四夜,打发掉抢占亲女儿位置的假货,再舍了命好好补偿亲女儿。

  但眼前玉府这出戏,却跟话本子上演的,完完全全不同!

  匪夷所思得很!

  “这玉夫人真搞笑,怎么跟自己亲生女儿弄得水火不容,把夏村姑娘当个宝?”

  “玉夫人如此维护这假千金,这夏村姑娘肯定很有手段了。”

  “可怜这玉小姐从出生起就被抱错,好不容易搞清楚送回去,还被亲生父母如此嫌弃。”





  “诶哟,这都什么父母呀?有这么当爹娘的么?”

  “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家生了姑娘也不至于这般对待,他们这些当官的大户人家,家风怎如此滑稽?”

  “可不是么?明明早知弄错,人家夏氏临死前托孤送回,这还不好好养着亲姑娘,反倒送去乡下庄子寄养。”

  “这么大的人家,添双筷子的事,怎么就养不活个小姑娘了?”

  “我听说他们大户人家规矩多,你们没听那玉夫人一口一声,什么丧门星祸害啊,说玉姑娘克他们呢。”

  “读书人家的夫人都听信这种荒诞不经之事,愚昧至极。”围观群众嗤笑出声。

  真假千金被当堂揭穿,玉府上下跟乱了套似的。

  尤其玉老太太,那皱巴巴老脸仿佛给人重重打了几巴掌一样,连最基础的微笑都几乎维持不下去。

  “禀大人,证人已带到。”

  “速传!”西门不归大手一扬,小鼓昂首阔步领着二老二少穿过人群走上公堂。

  “老朽夏村村长夏三丁,见过各位大人。”夏村村长带着村人蓦然出现在堂上,夏旺祖惊的两眼发直。

  夏三丁转头恶狠狠瞪向夏旺祖,“你个猪狗不如的老东西,老夫跟你拼了。”

  眼看夏三丁带着夏村人想当堂殴打夏旺祖,西门不归急忙叫停,“夏村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人,莫要听夏旺祖这老匹夫胡言乱语胡搅蛮缠!玉姑娘妙手丹心至情至孝,全夏村上下至今都承她恩情,没齿难忘。”

  “此事要从五年前说起。”

  夏三丁神色激动下,难免有些结巴,便转头对一位白面书生道,“晗儿,你来帮祖父陈情,如实禀告大人。”

  “是,祖父。”夏晗温声点头,上前一步躬身行学生礼,“大人,学生乃上京华康书院学子,夏晗。”

  夏晗娓娓道来,众人从而缓缓了解,玉琳琅三岁那年其实就已离开夏村,辗转被送回魏州玉府。

  夏旺祖所谓的多年来辛勤养育,此言压根站不住脚。

  予她真正有恩的是夏旺祖之女夏氏。

  夏氏即便临终前,都要想方设法通知玉府将孩子接回,显然夏氏从头到尾都知晓,自己身边养着的孩子,其实是玉府千金。

  “玉姑娘五年前回到我们夏村探望夏旺祖老爷子,并给她雇了人翻盖大屋。由于老爷子年纪渐大,玉姑娘甚至还帮老爷子请来一位婆子,日常照顾起居。”

  “当时她也不过十岁左右,虽年幼却知书达理聪慧异常。她帮我们夏村村民改良水渠,用以浇灌农田增产。当时在我们夏村停留足足一年之久。”

  “在此期间,我们的粮食产量有显著提升,此事当年还曾上报魏州府,都是有卷宗记录在案的。”

  “另外,玉姑娘帮我们在村内盖起了大学堂,并将购得的百亩良田赠予学堂设立帮扶资金。同村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因此能去念书。学生也因玉姑娘帮助,才有机会踏出夏村,来到咱们大齐最繁华的京城走进华康书院大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