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何故变节(1 / 1)




红墙碧瓦,雄伟庄严。
入夜之后,帝盛宫依旧灯烛辉煌。
顾孟祯传召议事。
龙椅之下,入座之臣,是方之玄和宁奉哲。
屏退左右之后,顾孟祯首先问于方之玄。
“先前,朕让你说和亲家,成效如何?”
方之玄低了一分眼眸,谦卑顺从,恭敬回应。
“回禀皇兄,宁国公因旧年朝局,而心向璃王,不易说动。”
“宁夫人与宸王貌合神离,或许有间可乘。”
“臣弟谋划,利用宁云溪,取信三女婿宁暄枫,已经略有成效。”
“以臣弟之见,宁夫人爱子心切,由三女婿动其心志,最合适不过了。”
宁奉哲知其身份,也听得懂他的话中之意,随即嘴角,薄出一抹不屑。
顾孟祯心满意足,笑眸注视方之玄。
“谋算宁三女,谈何容易?”
“贤弟知难而进,实在辛苦,即便没有成效,朕也能理解。”
说罢转眸,继而问于宁奉哲。
“劝说宁三女回归之事,进展如何了?”
宁奉哲俨然低眉,不失一分该有的礼数。
“回禀父皇,此事已然绝无可能。”
“以儿臣之见,未免后患无穷,必须尽快根除,方为上策。”
方之玄提出异议,顺势离间。
“根除了她,谁来根治皇兄的旧疾?”
“难道转而去请帝瑾王?”
“奉哲说得轻巧,却丝毫不考虑皇兄的病痛,这便是身为人子的孝顺之心么?”
顾孟祯微微蹙眉。
宁奉哲见状,急忙解释。
“父皇明鉴,并非儿臣懒怠、不愿劝说,儿臣几乎费尽心思,宁云溪就是不为所动。”
“实在没了办法,儿臣这才进言,请父皇永除后患。”
方之玄扬起一边的眉梢,谈言微中。
“果真是费尽心思吗?”
“天下谁不知道,你和宁云溪相处融洽,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争执。”
“之前,宁云溪归附皇兄,亦是追随于你之故。”
“有你在,她怎会变节?”
宁奉哲气恼于心,不甘示弱。
“她何故变节,皇叔心中最清楚,不是吗?”
方之玄理所当然地矢口否认。
“何出此言?”
“我与她非亲非故,几乎无有往来。倒是你,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陪着她一起长大。”
“我是局外之人,哪及你了解她?”
宁奉哲漠然凝视,眸色如刀,无比锐利。
“皇叔真是局外之人么?”
“书信之计,是谁在暗中保护宁云溪?”
顾孟祯疑起眉心,龙眸深邃。
“此话何意?”
宁奉哲既知真相,自然揭发。
起身离座,双膝而跪。
“启禀父皇,儿臣已然知晓,皇叔与宁云溪是舅甥关系!”
“事关方仁舒姐弟阴谋,更涉及父皇的安危,因而,儿臣等不到查明一切,便要提前上奏。”
“儿臣早年便已禀明,宁云溪是抱养之女,身世不明。”
“而今知晓,原来她就是方仁舒失踪多年的女儿。”
“先前,母亲搜证,已是人证物证俱全,足以证实皇叔就是方之玄。”
“父皇不觉得,他与宁云溪,若有几分相像吗?”
“反之,那位声称自己是方之玄的人,与方仁舒、宁云溪并无半分形似。”
“书信之计,究竟是我母亲刻意指点迷津,还是皇叔暗中阻挠?”
“父皇福慧圣明,其中蹊跷,不想而知。”
“当年方族灭门,是罪有应得。然而,于宁云溪而言,却是不解之仇、不共戴天。”
“她骤然性情大改,完全听不进儿臣之言,正是因为得知身世。”
“所以,任凭儿臣唇焦舌干,亦是徒劳无功。”
顾孟祯听到了重点,立即疑心。
“鱼目混珠之计,你果真参与其中?”
“当时,你真的在偏殿?”
“还是说,这些都是从穆蓉那里听说的?”
“朕已有口谕,此事不许外传,她怎敢违抗?”
宁奉哲很快寻了借口。
“儿臣未曾参与,母亲亦没有多言。”
“之所以知晓,皆因儿臣关心父皇安危,所以偷听了母亲的自言自语。”
顾孟祯暂且信之,转回话题。
“如你所言,事有蹊跷。”
“但你皇叔的疤痕,朕已经确认无疑,他怎么可能是方之玄?”
“难道方之玄,于相同之处,也有一道伤疤?”
“这未免太过凑巧了吧?”
方之玄亦是起身,郑重叩拜,行了大礼。
“臣弟以为,奉哲之言,自相矛盾,请皇兄细想。”
“宸王府大火之后,皇兄便有旨意,命奉哲劝说宁云溪。”
“依奉哲所说,当时,宁云溪已知身世,因而变节,并且完全听不进他的劝告。”
“可是,在那之后,她为宁夫人求情,因此与帝瑾王有了嫌隙,险些伤了自己的性命,该作何解释?”
“她不是早已变节了吗?”
“宁云溪以家人为重,人所共知。由此可见,即便转投帝瑾王,她心中重视,还是宁家人。既如此,又怎会听不进奉哲的劝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另外,方仁舒之女,更是无稽之谈。”
“方族灭门,宁夫人参与其中,献计献策、身先士众,她若真是方仁舒之女,怎愿舍命相救?”
顾孟祯静听细想,沉色点头。
“言之有理。”
“方仁舒的样貌,朕实在记不清了。”
“不过宁云溪与你,确实有几分相像。”
方之玄眸色从容,没有一丝波澜。
“天下相像者,不计其数,却非相似之人,皆有亲缘关系。”
“皇兄见谅,情势所迫,臣弟有一事,不得不谏!”
“臣弟合理怀疑,宁云溪变节,另有隐情。”
“表面看来,她是因为离心宸王、与之分道扬镳,所以转投帝瑾王;实际原因,大有可能是奉哲变节,并告知于她,不许继续辅佐皇兄!”
“其中根据,臣弟细细分析,请皇兄一听。”
“鱼目混珠之计,宁夫人看似襄助帝瑾王,安排线人蛰伏皇兄身边,其实是利用帝瑾王之计,顺势谋夺庄府之财。”
“宁夫人实际心向,依旧是宸王。”
“她收到了一些子虚乌有的消息,以为一半国库,暗存庄府之中,便企图吞并。”
“图谋国库,无疑是在与皇兄作对。”
“众所周知,奉哲母子的关系一向亲睦,加之懿贵妃,收了宸王为养子。”
“另有,臣弟离京寻医问药,亦是奉哲建议的,岂非调虎离山?不难想到,图谋国库,他必定参与其中。”
“臣弟大胆猜测,宸王与宁云溪举案齐眉,并未离心。假意和离,只是取信帝瑾王的手段。”
“他们兄妹,一人一边。宁云溪伺机行刺帝瑾王,奉哲则负责对付皇兄。”
“璃王因为旧事离京,尚不能归。一旦朝局落定,长子璃王不在,顺水推舟,自然而然由次子宸王继位。”
“臣弟寻来的郎中,正好与杏林堂有关,皇兄不觉蹊跷吗?”
“借帝瑾王之名,谋害皇兄,顺势令帝瑾王背上负义的骂名,尽失民心。最后,谁能坐收渔翁之利?”
“奉哲平时藏巧守拙,实际智谋无双,皇兄是知道的。”
“以他的谋算,是否足以撼动朝局,臣弟愚钝不知,皇兄自有定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