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可传千古(1 / 1)

君臣相视。

  褚遂良被李世民这般看着,面色略显惶恐,连忙是摇头。

  从李象的字里行间,李世民看出了褚遂良的笔风,他这道眼神是在询问褚遂良,是否私下教授李象书法。

  李象写完第一句之后,稍作停顿,察觉到了二凤和褚遂良之间的异样,稍微想一想,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有点意思。’

  ‘赵佶在宋朝造出的子弹,被我这个来自于千年后的帅比射出,命中了五百年前的褚遂良。’

  李象苦练瘦金体小十年,自然是了解瘦金体的起源。

  瘦金体是赵佶大成之作,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

  但受影响最深的,还是褚遂良的字,毕竟薛字也是师学于褚字。

  接着。

  李象深吸一口气。

  笔锋陡然快了起来,在这宣纸之上,有着一行又一行诗句呈现,李世民和褚遂良的目光和注意力,亦是从看字变成了品诗。

  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李世民眼中神色逐步变化,从惊疑到惊异,从惊愕到惊叹,再最后演变成不加掩饰的惊喜。

  君臣二人,此刻面对这一首五言律,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呼……!”

  一气呵成,笔落。

  塞上行』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李象放下狼毫的举动,李世民和褚遂良并没有回过神来,依旧沉浸在了这豪迈壮阔、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境之中。

  整首五言律所描绘的是贞观初年之景,李世民肃清草原十八部、征服西北的雄伟景象,五原、阴山、大漠、瀚海,这些曾经威胁中原的胡马之地,在天可汗的无边光辉之下,全数臣服于大唐。

  全诗六十字,字里行间,皆在称颂天可汗李世民的伟岸功绩。

  ‘二凤这是被太白这首塞上行戳到心巴了啊。’

  李象瞄了眼李世民,他能感觉到李世民起伏澎湃的心情。

  天下奉迎之诗甚多,但是像这般精品,达到这等巅峰水准的,李世民是头一次见。

  事实证明,千古一帝唐太宗并不是不喜欢被拍马屁,而是拍的人都没有水平。

  “此诗,可传千古!”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给出了评价。

  唐之诗歌,只要是绝佳上品,一经推出,必定会风靡整个大唐百州,甚至是传至万国外邦,于亿万万人之间交相传唱。

  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而在李世民看来,这等称颂自己伟岸功绩的绝品佳作,一经广而传播,大唐天子的威名必定也将随之传颂万万里,大唐对四夷外邦的威慑力将会随着这首诗,陡然骤升,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恭贺陛下,得此诗一首,可抵百万雄兵。”

  “四夷见此诗,陛下之天威,大唐之雄兵,便是如同近在咫尺眼前,再不敢起不臣之心。”

  “这首诗,可做我大唐悬在四夷头顶的无形之剑。”

  褚遂良深深叹道。

  “好,好啊。”

  李世民亲手拿起这写着‘塞上行’的宣纸,越看越是欢喜。

  “象儿,你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写出这等佳作,说明你没有欺骗朕。”





  “你的字,你的诗才,皆出乎朕的意料。”

  得二凤称赞,李象脸上不显丝毫傲色,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心虚。

  ‘太白鸽鸽,希望你以后不要活在我的阴影中。’

  ‘真要是我自己写的,现在尾巴早就翘天上去了。’

  “皇祖父谬赞,孙儿微末技艺,不比皇祖父万一。”

  李世民何等人,阅人万千无数,一眼便是看穿了李象的真实心境,那是真的谦虚,真的不恃才傲物,心中一时不禁万分感慨,自己李家竟是出了这等少年大才!

  十三岁,这才十三岁啊!

  “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错。”

  将手中‘塞上行’小心递给旁边的内侍。

  “速交与太常寺,告诉太常寺卿,此诗要由最好的乐师谱曲。”

  “另外誊抄百份,发往京师各处有司,朕要让这首诗在最快的时间传遍四海万邦。”

  内侍弓身接过,急匆匆离殿而去。

  对于二凤来说,推广这首诗不仅是满足自己装杯的心情,更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唐国际影响力。

  ‘诗歌,诗歌。’

  ‘果然在大唐,诗是用来唱的。’

  李象有点好奇,唐诗唱起来,究竟是个怎样的曲调。

  此时,李世民已经再次打量跟前的李象,眼神有着难以觉察的细微变化。

  若说一开始李象为李承乾挡鞭,李世民更多是被孝心感动,是身为祖父的慈爱,那现在看向李象的眼神,就是一个帝王看向大才的欣赏。

  “象儿,你可想出仕?”

  “你今年十之有三,朕在你这個年龄时已经开始为高祖分忧,你可愿为朕分忧?”

  李象心中一顿。

  ‘机会来了!’

  ‘如果单是这个东宫长公子的身份,想做的事情实在太有限了,尤其是在现在太子失势的情况下,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卖面子。’

  随即开口道:“孙儿愿意。”

  ‘穿越不当官,不如回家卖红薯。’

  面对李象的直率,李世民赞赏点头,道:“很好。”

  “朝中三省六部,五寺九监,你想去哪一处?”

  可见二凤并不反感李象的直率,反而很是欣赏,大唐和大明不同,宗室是可以出将入相的。

  ‘得蹲个能让长安这帮高官又敬又畏的坑。’

  ‘三省六部就不去了,全是功臣大佬,去了也是被人当花架子架着。’

  ‘五寺的话,大理寺好像不错,判案的都有实权,电视剧里的大理寺一个个都牛逼哄哄。’

  李象心里头琢磨着,最后把选项锁定在了大理寺。

  对于李象来说,大理寺是最熟悉的唐朝衙门,可以说没有之一,唐朝的影视动漫里经常看见,什么神探狄仁杰、什么大理寺日志的。

  再者,大理寺是实权部门,作为大唐的最高法院,手中握着审判百官的权力。

  在唐初,尚书省刑部主要审理七品以下以及平民案件,七品以上的官员犯案,交予大理寺审理,且重案、大案、命案,皆由大理寺负责。

  ‘如果没记错的话,李承乾造反的瓜是被纥干承基破的,而纥干承基又是因为齐王造反案被抓,负责审理纥干承基的就是大理寺,我如果能进入大理寺,就可以在瓜破之前抓住先手。’

  ‘再不济,运作一下,也不至于去黔州吃土了。’

  ‘就这个了!’

  想定,李象开口回道:“回皇祖父,孙儿愿去大理寺。”

  话音落。

  可见李世民和旁边的褚遂良,都被李象的选择惊了一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