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第五十章 鲁王监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鲁王监国(1 / 1)

王之仁大手一挥,让自己的儿子陪倪懋熹去东阁吃饭。

  而他自己则是接见了谢三宾的使者。

  “王总兵,乱民势大,非王总兵亲自带兵前往恐怕宁波难平啊!”谢三宾的使者开口道。

  “听说谢大人欲以千金相赠,不知这千金到底是多少啊?”王之仁打趣道。

  “这……”谢三宾的使者为难起来了。

  谢三宾在给王之仁的信中说是以千金相赠。

  可是千金具体是多少,他心里没底啊!

  这要是开口说少了,人家王之仁不乐意。

  要是开口说多了,自家老爷大出血也绝对饶不了他!

  “王总兵,现在浙东各地都有乱民暴动,若是王总兵能与我家老爷合力助大清稳定了浙东局势。”

  “那么朝廷一旦得知必定大喜过望,对王总兵委以重任啊!”

  “等到那时王总兵就不是浙江总兵了,而是浙江提督了!”

  谢三宾的使者转移话题道。

  “哼!”王之仁心里冷笑了两声。

  这谢三宾要自己出兵去宁波助他,结果连具体的价码都不提。

  这样的人哪来的诚意?

  “尊使,请转告谢大人,陈潜夫已经被我杀了。”

  “三天后,本帅必率大军前往宁波。”

  “请他稍待两日,切勿暴露,以免为乱民所害。”王之仁笑道。

  “好!”谢三宾的使者大喜过望连忙道谢道:“多谢王总兵,多谢王总兵!”

  “尊使,去吧。”王之仁挥了挥手。

  谢三宾的使者自感完全使命,连忙回去复命去了。

  三天后,宁波城外。

  钱肃乐聚集百姓、士绅于城隍庙。

  向大伙宣誓效忠大明,并要求城内的士绅巨富带头捐粮捐饷。

  一时间百姓们群起激昂,而大部分士绅一听说要捐粮捐饷便皱起了眉毛。

  就在这时,王之仁突然带领麾下的数百骑兵先行抵达。

  谢三宾见状大喜过望,连忙带着自己的家奴们前来相迎。

  “王总兵,这些人便是那六狂生!”谢三宾指着钱肃乐身旁的华夏等人道。

  “原来你们就是想要聚众造反六狂生啊。”王之仁看着这群年轻的生员微笑道。

  “不错,王总兵,我等便是誓死驱逐鞑虏,匡扶大明社稷的六狂生!”

  华夏等人拱手道。

  “宁波不止有钱老大人,不止有六狂生。”

  “还有我举人张煌言!”

  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二十五岁张煌言傲然出列。

  “张煌言!你也要造反!”谢三宾惊呼。

  张煌言自幼便是宁波的神童,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

  如此文采真的令一众大儒汗颜。

  还不止如此,张煌言自幼见鞑虏猖狂,国势日艰。

  于是在读书之余还练习骑射。

  在考中秀才和考中举人之时。

  都给大伙来了一手三射皆中!

  如此文武全才,若是投靠满清,那可是能够平步青云的。

  哪曾想宁波神童,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的张煌言竟然也参与了造反!

  这可是自毁前程啊!

  “原来是自幼文武兼修,三射皆中的张举人。”





  “有趣,有趣,有趣得很啊!”

  王之仁看着这一众年轻的学子感慨道。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可是谁年轻的时候没轻狂过啊。

  张煌言这些年轻的生员、秀才、举人,无不是家境优越者。

  甚至几乎都是官绅世家出身。

  然而国难当头这些年轻士子的表现却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这不由地让王之仁为之怀念以前。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想要灭虏剿贼,匡扶咱大明朝的社稷!

  正如昔日闯阵救父的吴三桂,鞠躬尽瘁的左良玉,誓死不降的尚可喜一样。

  “王总兵,别跟他们废话了。”

  “杀了这些犯上作乱的乱民,还我宁波一个朗朗乾坤!”谢三宾狗仗人势道。

  王之仁闻言笑了笑。

  “来人啊,把谢三宾谢大人拿下!”

  “什么!”谢三宾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置信。

  “王总兵,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连忙道。

  “什么意思?”王之仁冷哼了一声。

  “钱老大人,张举人他们这些文人士子尚且不顾杀生之祸,挺身而出,匡扶大明社稷。”

  “我身为总兵,贵为伯爵,又手握重兵。”

  “自然得举兵反正,恢复大明朝的江山了!”

  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

  钱肃乐、张煌言等人竞相向王之仁行礼。

  并纷纷赠诗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而谢三宾迅速被拿下,但是他乞尾求饶,又尽出家产。

  最后竟然被钱肃乐动了恻隐之心,饶了他一命。

  在王之仁举兵反正后,整个浙东的抗清局势一片大好。

  由于钱塘江以南,满清就只有王之仁这一支成建制的部队。

  所以待这支部队反正后,整个钱塘江以南顿时不复为满清所有。

  很快在绍兴郑遵谦,宁波钱肃乐,定海王之仁尽数举兵抗清后。

  金华的朱大典,败退入浙东的方国安也纷纷领兵响应。

  一时间除了杭州等地外,浙江大部分地区尽数竖起了大明的旗帜。

  待光复地方后,王之仁、方国安、钱肃乐、朱大典、郑遵谦等人商议。

  决定拥立一位明朝藩王先就任监国,而后再登基称帝。

  用以号召天下复明人士,稳定人心。

  而此时此刻,潞王等浙江明朝藩王皆委身鞑虏。

  唯有鲁王朱以海还在台州,未随博洛北上。

  于是一众浙东文武便遣使去台州恭迎鲁王监国。

  不愿意降清的鲁王朱以海也没有推辞,当即北上绍兴就任了监国之位。

  鲁监国政权正式在这片因剃发令而光复的土地上成立。

  鲁监国政权成立后,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普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不久又起用旧辅臣方逢年入阁为首辅。

  任命章正宸为吏部左侍郎署尚书事,陈函辉为吏部右侍郎,李向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余煌为兵部尚书,张文郁为工部尚书。

  钱肃乐、孙嘉绩、熊汝霖起义有功,均加右佥都御史衔督所部义师。

  进封大将方国安为镇东侯,王之仁为武宁侯,郑遵谦为义兴伯,以大学士张国维为督师,统率各部兵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