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X
-
100%
+
“壮烈,今天的那个娱乐新闻是怎么回事?” “您是指?” “真的还是假的啊?让我摸不着头脑。” “呃,是假的!” 电话那头的李壮烈有点尴尬,解释道:“邱先生,我本来想等节目播出,有个好彩头再向您汇报。前些天,大陆的那位陈先生来找我……” 他巴拉巴拉讲了一遍,邱德根听罢,问:“那你节目准备好了没有?” “器材在定制,目前在选场地。” “还选什么场地?放在宋城吧,宋城有水有空间,还能吸引游客,我吩咐一下让你们免费使用,一举三得。” “好的,多谢邱先生!” “对方真的说,要与我们多多合作?” “是啊!” “那你不要急,看看节目效果再谈。” 挂断了电话,邱德根又是一乐:“假新闻,竟然是假新闻,有意思!” 他被《太极2》的宣传思路逗笑,完全出乎意料,也非常好奇,这种招数竟然是大陆同胞想出来的,一点都不像啊! 但并未因此对陈奇有什么坏印象,无论在哪里,这种大商人的道德感都很灵活的。 炮制个新闻算什么? 邱德根对那个水上竞技节目很感兴趣,期待李壮烈快点完成,至于宋城,是他自己开发的一个仿古旅游景点,展现了部分《清明上河图》的景致。 但香港寸土寸金,这种仿古游乐园不可能做太大,宋城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横店影视城的五千分之一大小。 ………… “撒切尔要去京城,也不知谈不谈得来?”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英国佬也好,大陆也罢,我们有饭吃、有房子住才是最重要的。” “可大陆要是把香港收回去,我们是不是都要变回穷人了?当年就是老家太穷,我和你妈妈才逃到香港来的!” 一户普通民宅里,一家四口吃着晚饭,看着新闻。 夫妻都是50多岁,俩孩子大的20出头,小的也十几岁了,小的问:“爸爸,我们老家不是还有几个亲戚么,你们没想着回去看看?” “我们来香港都是违法的,谁知道回去会不会被清算?我每月寄回去100港币,对得起他们了……” 男人叹了口气,似乎没了食欲,只点上一支烟默默抽着。 两地历史上,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港潮,分别在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官方明文记载的有50多万人,实际上翻一倍都不止。 香港在这个年代,其实是有点工业基础的,以服装、电子、玩具、五金等出口为主。 本地才多少人啊? 这些逃港者充当了廉价劳动力的身份,推动了香港经济起飞,跟美国那边差不多。 夫妻俩在港干了20多年,攒下一些家底,正吃着饭,忽听新闻又报:“暑期档展开惨烈厮杀……太极2首映……外国观众……李连结……” 然后便看到了马里诺的大脸,极度拉踩: “中国功夫永远的神!” “难兄难弟,退票!” “哈哈哈!” 男人一下被逗乐了,道:“洋鬼子有点眼光,知道中国功夫好,想当年我在村里也练过几招,教我那个老头说是给一个清朝王爷当过护卫,有真本事啊。” “这个洋鬼子挺有意思,还这么夸我们?”妻子也笑道。 “当然了!我们中国人怕过谁?” “爸爸,我能不能去看电影啊?”小孩子趁机道。 “去!正好明天休息,全家都去!” ………… 别的国家不清楚,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在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很希望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 比如港片里,各路好手经常暴打洋鬼子,但也经常会出现这类台词: “洋人就是见识少!” “让他们见识见识老祖宗的东西!” 一边鄙视外国人,一边又渴望得到外国人的认可,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而且这种心理一直延续到了40年后,比如网络时代,老外们说方言、吃中餐、在中国旅游……各种大呼小叫,惊叹莫名的视频,流量都很好。 《今晚新闻》播出后,效果立竿见影。 很多观众给电视台打电话,其他纸媒也纷纷转载,这叫新闻传播新闻,还有影评人专栏,一本正经的讨论起本土电影文化的命题。 而其中的一部分受众,都转化成了电影票。 陈奇有30个老外啊! 用掉了一个马里诺,还剩29个,艾德和埃米自持身份不愿意参与,那还有27个人呢!他们本身就是龙套演员,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 “每人5美元!每人5美元!” “不用干什么,去戏院门口排队买票就行了,如果有记者问你,就说电影好看,中国功夫厉害!” “分批去!” “今儿去三个,明儿去两个,这样间错开来,不至于太冷清,也不至于太热闹……” 清水湾片场,陈奇像个横店群头在拐带人口。 今天执行任务的龙套们,排队过来领钱,每人一张美钞,他直接拍在大家手里,领的人很开心,纷纷道:“老板,这种额外的活能不能多来几个?” “老板,能不能记下我的信息,以后有戏找我,我很愿意为你工作!” “是啊是啊,你存一下我们的信息吧!” “我很喜欢香港的!” 陈奇一想也是,道:“等《美丽人生》杀青,我会把你们的信息存档,以后多多合作!” “……” 施楠生在旁看着,啧啧称奇:“喂,你是不是有点太夸张啊?” “我请大家看电影,有什么夸张的?我不能请大家看电影么,你看他们多高兴啊!” “是啊,我们新闻收视率都上涨了!” 丽的电视记者点头附和,带着大家上了面包车,还探出头喊:“陈先生,以后有这种活动也记得找我啊,我也很愿意的!” …… 于是乎! 左派在市区的8家大戏院,外国观众忽然多了起来。 说是多,每家分一分,也就3-4个人,但人家是货真价实的老外啊,夸是真夸,跟李连结、甄梓丹互动也热烈,天天上新闻。 电视媒体的传播力,比纸媒强多了。 “暑期档提前结局,《太极2》日均票房破150万!” “银都透露,据初步统计,日均票房和观影人次比第一部上涨约40-50!” “《难兄难弟》上映一周,上座率大幅下滑!” “《太极2》热映一周小结,票房已破千万!” 首周成绩出来,陈奇和施楠生都松了口气。 首周破千万,次周肯定下跌,但总成绩2千万是没跑了,就看最终能达到多少。 《太极1》去年延长放映,票房才过了2千万,毕竟有点勉强。《太极2》如果堂堂正正的破2千万,底气就足了。 接下来的《孤儿怨》不适合香港市场,就算有日本篡改教科书这件事,陈奇也不抱大希望。如果是一部简单粗暴的打日本人电影,那或许还行。 但《孤儿怨》的反日是偏西方思维的,主演也都是外国人…… 他预估成绩,能在700万以上就挺好了。 《妈妈再爱我一次》属于北影厂出品,银都引入,票房与他无关。 再跟着,便是年尾的《人鬼情未了》,这部戏是要好好营销的。三部戏下来,票房一分,陈奇就有钱了,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