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三国:一切皆可鉴定> 第79章 补办婚事(求追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补办婚事(求追读)(1 / 1)

要说东北的取暖手段,鲁达首先想到的还是土炕。

  砌砖的成本偏高,夯土才符合普罗大众的需求。

  一间屋子一半炕,前面烧饭后面睡觉,一家老小都能受惠。

  类似的供暖手段,在春秋时代就出现,西汉也有记载,不过似乎没有普及。

  鲁达就是简化火炕构造,减少成本,然后主动推广给百姓。

  “建造村聚的时候,房舍就按照这样来做。”鲁达把示意图交给梁习。

  他不可能亲自过去指挥,这种事情交给下属处理就好。

  顿了顿,补充道:“如果有什么好的设想,也可以说出来,只要对百姓有帮助的都可以。”

  主要还是给出方针,才反应过来。

  人家既然汇报上来,那说不定已经有解决的思路。

  结果自己先一步拿出解决的方针,都没有给对方表现的机会。

  鲁达暗暗告诫自己,下次不要那么积极,要先问问对方有什么想法。

  否则什么都给自己解决,这帮下属可是会成长不起来的。

  最后别说人才养成,超越历史,别诸葛亮给自己养成刘禅才好。

  “属下有点拙见……”梁习的确有些想法,甚至和鲁达的相仿有些靠近。

  说到底就是建设大型暖室,最大限度保证燃料的利用率。

  开发山林这点,他是没想到,主要是有些担心,百姓到山林里面,后续要怎么维生。

  山林里面适合耕种的地方可不多,除非是开梯田,总不能指望采集和狩猎?

  “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耕种,要从社会的供需关系入手。本身粮食已经足够,甚至已经溢出,那么不如发展其他还不足的行业。”鲁达想了想回道。

  可话说回来,如今这气候减产绝收都要成为常态,各地都担心粮食不够。

  就算种植其他作物,若收购方故意压低价格,这些百姓也只能妥协。

  毕竟他们需要把这些东西卖掉,来换取足够的粮食。

  古代不同于现代,若没有足够的粮食打底,百姓可不愿意种别的东西。

  就算是蔬菜,都是用零星的田地,甚至路边或者屋角来种植。

  让他们当纯粹的菜农,除非鲁达强行推行下去,同时还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以前从没考虑过这问题,也不需要考虑,现在才意识到两个时代社会层面上的参差。

  “要说木材和山货都能卖钱,可到底不是粮食。”梁习也是那么认为的。

  “我们还有海产!”鲁达回道,“木材可以做成渔船,甚至大型海船,从辽东到渤海,甚至到青徐。大的海船一次可以装很多的粮食,而且路上没有乱七八糟的关卡。我们可以从徐州采购粮食回来,同时把我们这边东西卖到他们那里。”

  这只能说是一个构思,保底需要三年以上去实现,基本能五年内初见规模就不错了。

  要说公孙度也是厉害,占据辽东,实际掌控乐浪郡,同时还进一步扩充出带方郡。

  向南甚至派出海船,把东莱郡给打下来,可惜官渡之战后,被曹操拿了回去。

  这样说明一个严峻的问题:辽东这旮旯,的确是没什么人才可用。

  这年头真要避难,一般都是跑去荆州,其次是江东,最后是交州。

  也多亏黄巾之乱,以及或许的中原大战,荆州和江东的文化底蕴迅速提升。

  这个影响,几乎是一直持续到现代。

  毕竟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懂的都懂……

  逃到辽东这旮旯的,扣除太史慈、管宁、邴原和国渊,鲁达也不知道还有谁。

  可就这四个人里面,除了管宁其他三人最后都回去了。





  都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可就辽东的底蕴不想办法多吸引一些人才,自己的发展必然受限。

  “辽东这边海港不少,渔业也丰厚,不过跨海贸易的确没人做过。”梁习若有所思。

  辽东有很长的海岸线,有好几个渔港,若能挑个位置好点的,改造成贸易码头倒也不错。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士,梁习主要是在农桑,以及吏治方面进行思考,工商方面很少涉及。

  仔细想想,自己的确是有失偏颇,没有把辽东的资源都给利用上。

  “什么都要摸索,什么都要尝试。为了保证百姓不饿死,我们什么都要考虑进去。”鲁达感慨。

  这也有他的锅,辽东本来没受战乱波及,人口依然是稳定提升。

  眼看蛋糕越来越少,突然十几万百姓一涌而入,要说这辽东也才三十八万人口,转眼多了一半,怎么消化?

  谁一口气吃体重一半的食物,那也得被撑死。

  问题是人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好好安置妥善。

  实在不行,学潮汕以鱼当饭也要先活下去。

  最后还是这长白山脉的问题,能开发也尽量开发出来。

  记得没错的话,后世从辽阳以东,山区里面多少还是能凑一些县市的。

  从交通的角度来说,从襄平到西平,得从沿海绕一个大弯过去。

  若能从长白山脉,直接横穿过去,那少说都能减少一半的路程。

  是否能借着这次开拓,把这条路开出来,至少开一半出来……

  “这些卑职会与同僚好好商量。”梁习与鲁达一番对话,也是受益良多,打算去消化消化。

  “嗯,尽快拿出章程,把流民安置妥善。”鲁达点头。

  要说这算不算压榨,扣除日常的工作,他们还要考虑新的治政框架,如今又要加班加点考虑这个问题。

  好好的朝九晚五,怕是给自己弄成007了。

  转念一想,自己这算是锻炼他们的治政能力,负罪感瞬间就没了。

  反正不管多么辛苦,都辛苦不到他这里。

  接下来这几天,鲁达每次来上衙,都能看到整个衙门上下忙忙碌碌的。

  要说府衙和县衙分开,可眼看府衙那么忙,在甄逸的示意下,甄豫也会带人过来帮忙。

  最后上下都那么忙,鲁达这边就显得非常空闲起来,这该死的负罪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你也在忙?”鲁达看着陈登也忙里忙外的,不免好奇问了句。

  “大部分都是我负责的琐事,当然要忙。”陈登没好气的回了句。

  当初约定错了,这些琐事都交给自己负责,偏偏最多的就是这些鸡皮蒜毛的事情。

  “下面不是有许多佐吏么?”鲁达不太明白。

  “不仅是这些琐事,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说起来和子顺也有关系。”陈登回道,“阿父已经选好良辰吉日,亲朋好友也已经邀请完毕,一个月的两场婚礼会如期举行。”

  别看鲁达已经和陈宓成亲,说不得这一个月耕耘下来,陈宓都已经怀上。

  可两人之前办的婚事,只是极其简陋的,不如说按照鲁达的预想,只是先订婚来着。

  陈家当然不希望,自己嫁女别人都不知道,陈登那边也要迎娶荀氏女,荀氏和陈氏也要大办。

  最终确定是在一个月后,两家同时把婚礼给办了。

  还不仅是他两个,鲁肃和甄道的订婚礼也要举行。

  “我不会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吧?”鲁达指了指自己。

  “我这不专门过来告知了?”陈登笑道,“反正还有一个月时间,什么准备都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