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关于‘刘娥驾崩’的解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刘娥驾崩’的解释(1 / 1)

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为‘驾崩’。

  驾崩,也叫做崩、山陵崩。

  《汉书·高帝纪》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

  《汉书·外戚传》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

  《后汉书·舆服志》天子或皇太后出,有大驾、法驾和小驾。

  ‘驾崩’有‘皇驾崩塌’之意。

  古代皇帝死后之所以叫驾崩,是因为皇帝被称之为万人之上,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驾崩就是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死,在古汉语里也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为‘卒’,天子死为‘薨’,‘驾崩’是再后的叫法,有‘皇驾崩塌’之意。

  《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驾崩,也叫做崩、山陵崩。

  宾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死亡的天子(皇帝)一般称大行皇帝。

  宾天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故宾天也成了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

  宾天有时也可指达官贵人之死,而非仅针对天子。

  (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

  关于‘皇后’一词的解释





  皇后,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

  ‘后’与‘後’,古已有之。

  ‘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后启,后引申指‘君主的正妻’,在王朝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

  比如《左传》记载:“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夏后皋指的是一位夏代的君主。

  之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这是一个位份、称谓。

  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在甲骨文里,‘后’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型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

  《说文解字》上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

  因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

  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涵义。

  ‘后’原为君主之意。

  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郑玄各项笺曰:‘后,君也。’

  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