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第28章 物是人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物是人非(1 / 1)

离开石牙潘家,爷孙俩继续往东北方向走。

  爷爷说,再走三公里远,就到桐响公社的街上了。

  道路的两旁,依然是在忙着收割和打田的农民。

  太阳火辣辣的悬挂在空中,可是种田的人一刻也不敢懈怠,怕耽误了农时。

  今天是桐响五天一墟的街日,路上时不时有人走过。

  他们大多是到街上买一些农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人。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桐响街上了。

  来赶集的人很多,街上人来人往,把本来就不宽敞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街上都是人挨着人地往前拥挤,后面时不时有几架自行车在按着铃声,但是挡在前面的人依然不会为他让道。

  因为街道太过窄小了。

  爷爷说,他的大半生就是在这个街上度过的。

  爷爷三岁时就已经丧父了,自己七岁就给地主放牛,可以得到一斤谷子作为报酬。

  尽管不多,但是至少可以补贴一点家用,分担家里的一些困难。

  爷爷还没成年时,就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重担。

  他十七岁成家后,几乎每一个街圩日都是早出晚归,到这里来卖豆腐,奶奶就在街上卖粉。

  由于善于开动脑筋,他很快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技术。

  他所做的豆腐由于口感好,且价格公道,还没到下午,他的豆腐就全部卖完了。

  在街上卖了几十年的豆腐,他与街坊都混得很熟悉了。

  可以说,他对这里的情况很是了解,也很有感情。

  他路过一些门面时,偶尔也会和店铺的老板打起招呼,问候一下。

  因为要赶路,爷爷也不会停下来与他们唠叨家常,只是象征性的点一下头就离开了。

  爷爷说,今天中午的目的地是杨辰的姨妈家灯影村。

  “我靠,爷爷干嘛净是走亲戚路线的啊!”

  从昨天出来到现在,一路上混吃混喝了几餐,还住了一晚上,爷爷硬是没有花上自己的一分钱!

  杨辰心里也算是臣服这个爷爷了。

  姨妈家在玛村大队灯影村,距离桐响公社有六公里远。

  昨天一天走了二十多公里。

  今天会少一些,但是也有十多公里。

  相对于昨天,今天上午走的路程要短一点,体力的消耗也会少一些。

  走出桐响街,过了两公里的地方就是爷爷原来的老家了。

  老家归属玛村大队管辖,爷爷所在的村庄叫做油坊村。

  在解放前,这里有人家开了一间榨油坊。后来,油坊就成为了这个村庄的名字。

  村庄不大,就十多户人家。

  六十年代末期,杨辰的父亲动员爷爷出来帮带孩子。因家里已经没有人了,所以,父亲就把房子给卖掉了。

  这也是相当于断了爷爷赖以生存的后路。

  从此,爷爷就像一棵浮萍一样,跟着杨辰的父亲一起“漂流”。

  现在,爷爷经过生他养他的家乡,他却半点没有要进去歇脚的意思。

  就像昨天他在路上说的那样,“好马不吃回头草。”

  自己既然已经走出去了,好歹也得走下去。

  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不能将自己的难处表现在家乡的父老乡亲面前。

  在爷爷心中,这是一个回不去的村庄!

  现在,村庄就在他右手边二十米远的斜坡下面。

  好在走过这一百米远的路上,没有遇到本村的一个熟人。

  要不然,下一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传闻呢?

  离开老家五六百米远,就是大队部了。

  在距离队部一百多米的地方建有一所中学,在七十年代的高峰期,也有几百名学生在这里就读。

  这里的地势是整个大队最高的。

  队部是一栋由青砖建成的两层楼。

  楼房后面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左边是一张大池塘,看样子有十多亩的面积。

  水塘里的水可供给低洼处的农田灌溉和村民家里养的牲畜饮用。

  到了秋冬季降雨量少时,池塘里的水位会严重下降,甚至干枯。

  玛村大队这里距离杨辰姨妈居住的村庄不是很远了。





  大队离灯影村的距离有四公里多。

  人站在高处,肉眼就可以看见灯影村。

  说到姨妈家,杨辰小时候的暑假去得最多。

  姨妈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

  前面大的两个是女儿,后面三个是弟弟。

  姨妈的大儿子叫做启祥,大杨辰两岁。

  姨丈在生产队里是负责放牛的。

  每年暑假一到,杨辰就会和表哥一起去放牛。

  姨丈则可以腾出身子来管理旱地和水田。

  一个暑假的假期是三十天,杨辰至少有二十五天是和表哥在一起放牛的。

  直到暑假将近结束时,他才从姨妈那里回到家中。

  到了初中以后,杨辰到姨妈家里的次数就比上小学时要少了。

  表哥也是读到高中后,就在家务农。

  那时候,他的志愿是“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滚一身泥巴”。

  他的这个想法,与当时社会上提出的“知识青年应该到农村去,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口号是一脉相承的。

  毕业后,尽管他留在了农村,但是,他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表哥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他还是经常以书信的形式与杨辰进行联系。

  以至于在杨辰读书时,每隔两个月左右,他都会收到表哥给他的来信。

  每次老师通知杨辰去领信件时,老师和同学们都投来诧异甚至是羡慕的目光。

  眼看着离姨妈的家是越来越近了。

  杨辰想与表哥见面的心情也变得迫切起来。

  以前,他和表哥在一起放牛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早上,他们赶出去的牛,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牛或者是年纪尚小,还未达到成年的牛。

  而青壮年的牛是要拿去水田里面进行耕田的。

  到了中午,做了大半天苦力工的水牛就要休息了。

  所以到了下午,他和表哥放牧的水牛数量会比上午多了将近十头。

  杨辰和表哥一起将牛赶到小河里去泡水,用水帮它们清洗身上的泥巴,让皮肤的毛细血孔更加通透一些。

  待水牛体内的温度降下来后,又要把这些身强力壮的水牛赶到有草的地方,让它们吃饱。

  到了第二天,这些恢复了元气的水牛才有力气去耕田。

  杨辰清楚地记得,每当这些劳动后的水牛趟在小河中泡水的时候,也是他和表哥最快乐的时刻……

  这时,他和表哥就会爬到下河边的水榕树上去,摘一些已经成熟的水榕果来吃。

  如果看到哪一串榕果的外表变成了深蓝色,用手摸上去感觉已经变软了的,那就是已经成熟了的榕果。

  别看水榕树长得枝繁叶茂的,可是这种树枝的韧性却不大。稍微不注意,或者你站在比较细小的枝条上,就会容易出现树枝折断的现象。

  有一次,杨辰为了摘一串已经熟透的榕果,他硬是冒着险往树枝细小的地方走去。

  果然不出所料,树枝承受不了那么大的重量。

  只听见“咔嚓”一声,杨辰整个人便从树枝上掉了下来。

  好在树枝离水面不是很高,再加上河水有近一米的水深。

  要不然,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当你把摘到的榕果放进嘴里,一股酸酸甜甜的果汁便从牙缝中流到舌头上。

  每当吃到这种榕果,特别是它本身特有的一股清香味,更是让杨辰没齿难忘,记忆犹新。

  姨妈家原来是住在距离河边比较近的地方。

  后来,几个子女都相继长大,原来居住的房子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了。

  鉴于自家的情况,姨丈便向生产队里打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他们家就搬到距离原来老房子那里有六七百米的地方另建新房子。

  房子也是就地取材,全是用小河里的鹅卵石建造的。

  除了柱子是用青砖以外,所有的墙面都是用鹅卵石建造。

  建造这种房子时,只是用石灰和黄泥搅拌均匀就可以作为砌墙的灰浆了。

  当房子建好后,还会在房子的内部刮上一层保护层,主要是为了美观,便于清洁和擦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