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第16章 要出远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要出远门(1 / 1)

故乡的山,还有故乡的水,总在游子孤独的时候进入梦乡。

  那遍野的山花,那弯曲的小径,无时无刻不在心中魂牵梦绕。

  爷爷说,老家很美,漫山遍野四处都是绿色。

  人老了,家乡情结总是愈加浓厚。

  回故居老家,是他这么多年来的一个夙愿。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回去一次算一次。

  毕竟,他已经75岁了。

  他有一种预感,也许,这恐怕也是最后一次回老家了!

  杨辰来到他居住的地方,看看准备工作做得怎样了,什么时候动身出发?

  爷爷说,吃了早餐就行动吧!

  距出发时间还早,杨辰就在爷爷的房间坐下。

  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在爷爷的房间里面坐够十分钟。

  因为,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他要和爷爷在一起生活几天。

  自己长这么大,说起来,还是第一次要跟着爷爷出远门。

  他详端着爷爷所住的房间,这是生产队安排给职工家属住的。

  整个房间不足十个平方米,靠墙角的地方放了一架床铺,就占据了房子的大部分空间。

  屋内再摆上一张六十厘米宽的竹椅子,基本上就没有转身的地方了。

  平时若是天气晴朗,当需要织鱼网或补渔网时,他都会把工具和凳子移到门口外去做。

  在靠近墙角的地方,放置着一个长约六十厘米,宽约五十厘米的椭圆形竹柜。

  柜子上面有盖,上下部分都装有锁。

  以前杨辰几兄妹还小的时候,都是爷爷一手带大的。

  这个带锁的竹柜子,就是几兄妹小时候的摇篮。

  爷爷一辈子都做点小生意,卖过豆腐,腐竹,糖果等。

  他肩上挑着的担子,时常一头是货物,一头是孙子。

  小孩子想睡觉了,也是睡在这个像竹篮一样的竹柜里。

  若竹柜里的小孩子睡觉时,他就把柜子上面的盖子打开通风。

  这个竹柜子跟着爷爷行走江湖已经有十多年了。

  由于保养得很好,除了外表有些磨损之外,看上去还是挺结实的。

  爷爷在收拾着行囊,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杨辰正在环视他房间里的家具和物品。

  此时,爷爷正在打开他的竹柜子,从里面拿出衣服和裤子,把它们叠放到一个布袋里面去。

  接着,他又从竹柜子的最底部,拿出了用牛皮纸包住的小纸包。

  纸包打开后,里面是一张张纸币。

  这些纸币有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的,最大的面额就是伍角。

  杨辰看到爷爷按一样的面值把这些纸币归类好后,然后就分成几份,外面分别用牛皮纸包好。

  看到爷爷清点和包扎好纸币以后,杨辰问他:“一共有多少钱?”

  爷爷说道:“有六块多钱,够我们爷孙两人来回坐车搭船的费用了。”

  这是爷爷挑着担子走村窜户,日积月累的积蓄。

  他靠卖一颗手指头那么大的“鸡仔糖”,收入一分钱。

  一条像粉笔大小的“薄荷糖”,得到两分钱。

  这是一分一毛积攒起来的啊。

  这是爷爷卖糖果所赚取到的血汗钱哪!

  他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

  因为早就有了想回老家的想法,所以他一直在一分一厘地积攒着路上所需的费用。

  他也知道,没有钱,想办成什么事情也是不现实的。

  这种时候,花钱对于他来说,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带着自己的孙子回祖居老家走一趟。

  他觉得,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也就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了!

  名义上说是要收拾家当,做好出门的准备工作。

  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要准备的。

  说起来,不外乎就是一两件换洗的衣服、一条毛巾和一顶竹叶帽而已。

  这唯一的一条毛巾,他是不放在竹柜子里的。





  他一旦出门,总是习惯性地把这条毛巾放在肩膀上。

  天气那么热,要走那么长的路,行走时身上肯定会出大量的汗。

  到时候,这条毛巾就派上用场了。

  再就是,爷爷把仅有的一双布面洗得发白的解放鞋也带上。

  平时在家里,他是舍不得拿出来穿的。

  只是每次要出远门时,他才拿出来,穿在脚上。

  而在家里,一天到晚,他都是穿着一双木拖鞋。

  这种木拖鞋,若是走在坚硬的地板上,你还在几十米外,别人就听到木拖鞋敲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了。

  这种鞋的材料,是用当地已经晒干的苦楝树木板来做的。

  只是在木鞋的前半部分,用小铁钉把一块宽约三厘米,厚约三毫米的胶板固定在两端,然后再把它钉住就可以了。

  这次出门,爷爷还特地携带了两床长约三十米,高约八十厘米,网眼有两个手指大小的渔网。

  可别小看这两床简单的渔网,它可是爷爷谋生的“工具”。

  杨辰的包袱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他一共有两套用棉布做的学生装。

  这两套衣服,原来是深蓝色的,现在已经褪色。

  他已经穿了好几年,经过无数次的洗涤,表面已经被洗得发白。

  在阳光的照射下,经过反复晾晒的衣服,早就失去了原来的色彩。

  这两件衣服是不分季节的,一年四季都可以穿。

  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他就穿着一件这样的外套。

  若是在冬天,则以这件学生装作为外套。里面再加上一件卫生衣,里外共穿两件衣服。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只能这样挨过一个冬季了。

  现在,一套穿在身上,一套放在挎包里。

  杨辰的挎包是在读中学的时候,父亲特地为他买的。

  从家里到县城走田间小道的话,有十五到十六公里远的距离。

  走路一个来回,要花上三个多小时。

  七十年代末期,草绿色军用挎包是时髦品。

  当时,军用挎包是抢手货,断货是常有的事。

  为了买一个挎包给杨辰到中学读书,父亲在整个县城里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货。

  历经周折,父亲还没有买到挎包,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自己那么辛苦从家里走路来到县城,却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让他感到很失望。

  然而,他不甘心就这样空着手回去。

  于是,他打算再花一点时间去碰碰运气。

  最后,他沿着靠近河边十字街的南街方向走去。

  在下南街一个比较偏僻的百货大楼里,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买的挎包。

  后来父亲说,当时看见货架上有挎包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挎包是父亲花了七块五角钱买下的。

  挎包翻盖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的字样。

  在交钱买到挎包之后,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经过几年的时间,原本鲜红的字体也已经褪掉了一些颜色。但是,挎包盖上面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

  杨辰在这个挎包袋里,放了一套换洗的衣服、一条毛巾和一双袜子。

  吃过早餐,爷孙两人就出发了。

  具体怎样走,先到哪里,晚上再到哪里住宿?

  这些,爷爷也没有告诉杨辰。

  杨辰也没有刻意去向爷爷打听。

  反正,“吃和住”的问题,都有爷爷一手包揽负责。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爷爷的“跟屁虫”。

  爷爷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总之,一直跟在爷爷后面转就是了。

  杨辰从不觉得,爷爷做事会有什么悬念。

  相反,自己跟着爷爷一起出门,心里面会有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

  待所有的工作准备好以后,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钟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