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四十一章 我的房子在哪儿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我的房子在哪儿呢(1 / 1)

“不好这小子有枪,遇上硬茬子了”

  众人脸色瞬间变了颜色儿,正在犹豫着是不是要冒险,跟他拼了的时候。

  刘之野,从兜里掏出一本红色证件。递给了一位,明显是领头的人。

  这人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证件儿一看,大松了一口气。

  脸色也恢复了正常,他双手将证件儿递了回来。

  “原来您是交道口刘所长啊”

  “真是不对起您啊”

  “这么晚了,我们在巡查一些可疑的,大晚上的,还随便的出没人员。”

  “职责所在,希望您不要见怪”

  然后看向其他人,示意大家放轻松没事了。

  “这位是交道口的刘副所长,误会都是误会嗨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了”

  刘之野面无表情的,将枪收回来,刚才他也只是吓唬吓唬他们,保险都没有打开。

  但是他的手依然,扣着那个小年轻的手腕子,不撒手。

  这小子呲牙咧嘴的,嘴里一直喊着疼,请求刘之野快放开他。

  “这小子还挺横啊你们就是这样执法巡逻的吗?”

  这位领头的闻言,眼神儿透露着恳求说道:

  “刘所您好,我是北新所的穆春林。这几位是附近街道的,值班治保员儿。”

  “今天我们做事太冲动了,态度也不好,我们诚恳地向您道歉。希望您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保证再也不范此错误了”

  这穆春林倒是人精儿,一看不好,他上来就是一番自我批评,希望大事儿化小,小事儿化了。

  刘之野拽着那小子的手腕儿,一拉一推,就将他丢了出去,“嘭”的一声儿撞到了,另外一个治保员身上。

  “我不是你们的直属领导,也管不到你们的头上。但是你们也要记住喽,你们是什么身份,在做什么事儿”

  “你们可不是,建国前的黑皮子再有下次,犯到我手里,绝不轻饶”

  然后指着,刚才那个小年轻。

  “你小子,要是感觉教训的,还不够,尽管使劲的作”

  领头的穆春林赶紧给他使眼色,意思让他道歉认错儿。

  刘之野,也懒得搭理他们的说辞。横了他们一眼后,骑上车就走。

  到了四合院,还是关大鹏出来给开的门。这小子是,今天最后一天值班,就要“刑满释放了”。

  关大鹏见是刘之野,眼神里闪过一抹恐惧。硬着头皮上来打招呼:

  “刘刘科长您回来了”

  刘之野漫不经心地说了句:

  “嗯这么晚了辛苦你了”

  这小子狗腿似的,一边帮着抬自行车,一边摇尾乞怜般的说道:

  “不辛苦不辛苦为刘科长服务是我的荣幸啊”

  “荣幸之至荣幸之至”

  刘之野推着车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停下车。对正在关门的关大鹏说道:

  “关大鹏”

  吓得这小子浑身上下就是一个哆嗦,头也不敢回,以为又要挨揍

  整个人的身体一动不敢动,姿势僵硬的答应道:

  “在在”

  “刘刘科长我啥也没干啊别打脸成吗”

  刘之野,看到这一幕心中也是好笑。这关大鹏明显是,心里被打出阴影了,这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你放心,今天不打你。我是想告诉你,如果还想卖东西的话,尽管来找我”

  说完推车就走了。

  身后的关大鹏长出一口气,表情阴晴不定地转换着。

  回到家,父母们已经睡下了。他们最近已经习惯了,刘之野的早出晚归。

  回到自己的屋,他躺在床上后。想起了王姨与他说的,关于安排住房的问题。

  据她所言,按照生活条件儿,当然是住楼房,当下应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可惜啊,区政府去年申请,今年才开始动工建设的住宅楼。早在去年计划实施时,就已经分配完毕了。

  其次,就是条件好一些的,独门独院的平房,这样的房子,在建国初期就所剩无几了。

  还有些就是,保存完好的私人住宅,和一些收缴的四合院改成的大杂院。

  前者就需要从私人手中购买,政府可以给予他补贴。后者倒是可以分配的,但也没剩几间像样的。您也别嫌弃,就这样的也是供不应求。

  建国初期的国家,可是真的困难。您不到一定的级别,是不可能享受太好的生活物质条件的。这可不是改开以后,国家开始富足了,一般的干部就能享受,什么局长楼科长房的。





  华夏新成立后,四九城作为首都,机关工作人员等非生产性人员的数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且在不断增长。

  因此一度出现了“房慌”问题,虽然华夏建立初期,也积极建设了很多的住宅。

  但是随着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加重,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保证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职工住宅投资比例不断下降。

  “1953年住宅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124,1954年93,1955年66,1957”

  1956年,行政院在给四九城人委会的通知中批示:“凡属要求追加国家行政经费统一开支的行政建房,一律不批,诶1957年第三季度在由四九城进行统筹”

  而四九城人口从1949年的209万人,到1958年的6318万人。

  四九城城市职工数量及相应的住房需求大副增长,城市职工的住房日益严峻。出现了严重的城市职工住房问题:住房难以满足需要,供需矛盾突出。

  市工联对全市563272名工职工的综合调查显示:迫切需要解决宿舍的的职工有150220人,约占被调查职工总数的27。却单身宿舍的80145人,占缺房职工总数的53。缺家属宿舍的70075户。

  与此同时,已有住房的职工也存在住房问题,家属人口的增多,居住环境交差。“一处二间房,住一家老少七口人。”

  1956年第一季度安置的大批转业军人,也只能暂时的住在临时工棚,且多户合住一间房屋的情况。

  综上所述,国家是真的困难。房源是真的紧张,这么多人都在默默等待,排队安排房子。谁也不能,就随便搞特殊化。即使你是转业干部,战斗英雄,也只能是适当的照顾。

  这個时代的人,觉悟也比较高大家伙儿都在讲究奉献。难道就伱职务高,功劳大,就可以无视现有情况,要求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吗?

  所以他只能选择:

  一是等待安排,最好住上住宅楼,这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啦。

  二是选择分配,住在条件不好的大杂院里。说实话,这个选择也不太好,不说居住环境如何;就是重新跟邻居之间的交往,就够他费心费力的。

  三是选择自己买房,政府给予一些住房补贴。

  但是这个年月里,手中有私房的都是些什么人?要么是遗老遗少,要么是大资本家。

  不说人家能不能卖的话,就是人家能卖,那你也得买的起啊。一处稍微像样的四合院,动辄几千元起。

  这可不是将来,起风了的那会儿,这些人为了出海,把房屋进行贱卖处理的时候。

  再说你这时候,突然花了大几千元买处儿宅子,你当有些部门是摆设啊,你这钱是哪来的?

  就是调查清楚了,也够你喝一壶的,这年月里被调查了,呵呵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刘之野不是不想搬走,毕竟要是他弟弟放假回来了,住房就有些拥挤了。而是目前搬不走,没合适的地儿般。

  刘之野思来想去,实在不行就选择住大杂院里。到时候进行适当的改建,尽量的住的舒适些。

  等过个几年,再低价去买套不显眼的四合院,这样熬到改开后选择性可就多了。

  

  心中有了主意后,便不再想这些。又想到明年开启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不是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了?

  别的不说光是粮食,就得提前一点儿一点儿的准备,不可能一下子购买到那么多的粮食。

  也没有地方去买,粮食是统筹统购的。你要是敢大批量买,也没地儿敢卖,抓到就是吃花生米的下场。

  只能去一些鸽子市,黑市私下一点儿一点儿的小量交易,积小成多。

  至于肉食品同样如此,这空间里是绝对是静止的状态,什么物品放进去,都能保持着原样丝毫不会改变。

  而现在的空间,也扩大到了30个立方米。这段时间,他分批次的,把“破烂候”在废品收购站里,收藏的藏品一扫而空。

  这么多的藏品,大概有300多件儿。这其中有珍贵的,孤品文物艺术品。也有年数久远的,民间老物件儿。这要是搁在后世,最少能值几个小目标。

  而这些古董艺术品,也花了他一千多元。这使得他的小金库,资金额缩水了不少。

  自从转业回来后,手里头的钱儿,加上这一个月的工资,一共有三千多元。

  扣除这个月的日常花费,只剩下了15325元。看来为了以后的大计着想,要去想方设法地去搞钱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