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X
-
100%
+
苏闲很快回到格物院。 目标已经定下,现在就是怎么实施。 如果单单从一个小案件开始,这样太慢,不符合自己预期。 况且,小案件积蓄不起来大势。 如今胡惟庸如日中天,在所有人眼里,圣上似乎已经放权。如果在此事上,胡惟庸派系稍微在中途阻止一点儿,可能就半途而废! 可能连知府林一德,都没办法放出来。 毕竟朱元璋那样子,已经开摆了,短期不会阻止胡惟庸做任何事情。 而这给外界释放出去的消息,就有些让人揣测不明了。 所以,还是要蓄势……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苏家这个新起之秀,还没起来就被打落尘埃。 苏闲只能将视线,放到了“格物院”之上。 而这段日子。 格物院除了外面,整合盈利性质的商铺之外,就是朱雄英自己对这个“小班”的整合了。 至于从国子学而来的众学子,还有那些核心工匠,都在格物院之内,并没有参与“机械式”的味精制作。 苏闲特意从格物院的营收中,划分出一批利润,除了让那些学子,在《力的分析》上大做文章,整合文章,分析深化之外。 至于剩下的那些工匠…… 苏闲并没有让他们做太难的东西,而是配合那些学子,在力上做一些“灵光一闪”的实验。 比如最简单的――利用蒸汽。 此刻,苏闲带着白珏和林安栋,正来到格物院的“工坊”。 工匠一应事务,现在还是由吕善负责,看见苏闲到来,后者并没有如同外界的人一样,对苏闲开始轻视。 毕竟身在格物院内,他可是太清楚,内院和外院完全是两个级别。 内院之中,有自己的正门,是亲军都尉府的人马专门驻守。 这段时间,苏家虽然陷入生死案情。 但宫里的皇子和那位皇长孙,还有勋贵子嗣可还是几乎每天都来,这种频率,固然可以说他们年纪小还贪玩。 但格物院只要一天如此,就足以证明,苏闲并不是外界传闻的那样。 更何况,那传说中的八皇女的娃娃亲婚约,到底是圣上为了让那个“免死宝钞”更有威信一点? 还是真的有意如此? 这就值得揣测了。 要是万一是真的,那不过五六年,那时候苏闲应该就十三四岁了,按照各皇子公主娶妻嫁人的年龄。 基本上,那时候苏闲就已经是真正的皇亲了。 “院长……”吕善见苏闲到来,连忙放下手中的事务。 苏闲朝着其看去,发现对方正对着一块废铁铜料发呆。 “这是做什么?” “还不是黄先生那边。”黄先生自然是黄恪,吕善叹道:“说之前的铁不行,烧起来会炸炉,他们让我们想办法让炉子耐烧一点儿……” 吕善说着。 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道:“您跟我们来。” 说着,其就带着苏闲绕过廊道,前往另一边的院子。 说是院子,其实是一片平整起来的宽阔院子,不远处就是马厩。 而此时,苏闲到来后眼睛却亮了起来,被一个雕刻的栩栩如生的木马所吸引。 “这是?” 苏闲一愣,说是木马也不尽然。 只是一个码头,而下面却是一个轮子。 而在木马之后,则是一个车厢,车厢跟一个大型的铁炉接着。 第一眼看上去很粗陋,按照苏闲的推算,怕是把这个锅炉给烧炸了都不可能让这个马车前进哪怕一步。 只是。 苏闲却并没有打击,而是装作不知。 此刻吕善也急忙解释道:“黄先生和贾先生他们,也不知道从哪儿听得,院长你在宫里说的那些话。” “他们弄明白了这水沸腾时产生的力后,就想着借用这种力把马车拉起来,可是别说拉动马车了,就是这铁炉都不耐烧,温度稍微一高,人都不敢近前去,时间再一长就可能炸。” 吕善似乎对此颇有怨言。 “黄先生他们拿着毛笔,记录了半天,又分析了半天,说是得想个办法缩小这炉子,还不能太烫,烧水能力不足……最后又说咱们这铁不行,让我们想办法炼铁……” “我们现在,就赶着他们的想法来,一阵子变一下。” 吕善说到这儿有些为难,“我说,院长是不是得提醒他们一下,毕竟这么耗费下去也不是个事儿,皇长孙前段时间还派人来问,说是要成立什么监察的,专门查贪污!” 啊? 看来常森的打击还是太大了。 苏闲心中一笑,旋即说道:“提醒什么?就按照他们说的做。” 今天来本是另有事情,却不想得到了意外之喜。 苏闲并不准备提前参与其中。 反而乐见其成。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温度”以及“材料”问题。 设立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目标。 在很多人眼里,似乎都是耗费钱财、耗费人力和资源。 然而。 苏闲深知,只有如此,才能一步步的进步。 现如今,大明各地的冶铁工坊可是很多的,铁矿也发现了不少。按照大明眼下的“环境”,其实是不缺铁的。 过个几年,洪武皇帝为了精兵简政,甚至还得关闭一些铁矿以及官方工坊,转而由私人承包,打造农具。 看似国力越发强盛,连铁都不愁。 然而……没用! 铁矿杂质太多,冶炼出来的铁,最多就是一些简单的刀兵,甚至做火铳都炸膛。 而如今,格物院能借用此事,先一步注意到了“材料”的问题,只要攻克。 可不是简单的高温煅烧那么简单。 恐怕到时候,连大明的军事力量都能焕然一新。 “把黄恪和贾贤他们叫来。” 想到这里,苏闲心中萌生一些想法,连忙让吕善去叫人。 吕善不明所以,但还是点头派人去叫。 不一会儿,有些疲惫但双眼明亮的二人,匆匆前来。 黄恪高高瘦瘦,贾贤倒是普通样子,也有些瘦。 “院长也看到了?”两人到来,表情有些担忧。 “嗯,做的不错。”苏闲先是点头。 两人却恍惚起来。 “我刚听吕先生都说了,继续做下去吧,不过要达到你们想要的那种程度,之后烧水可不行,得用那种……”苏闲想着,忽然道:“知道家里的菜油吧?但不是它,而是那种地里出来的黑色粘稠之物。” “院长说的是石油?”吕善仿佛想到什么,“我在沈公的的《梦溪笔谈》上曾见过此物,黑色粘稠之物,可燃烧……此前在挖掘井盐之中,听说山西还出来过此物。” “就是它!你们记着就行了。”苏闲道:“还有煤炭,用它来炼铁,可要比一般的木炭强多了。” “院长说的是煤石?”吕善又问道:“这不止从山西发现过,各地都有,我们也用过,然而效果并不如木炭。” “正是!”苏闲谆谆善诱道:“总之你们先记着就行了。” “先找到它们的共通之处,不求学会使用,先认识,再从各地的消息渠道中,前去查探,一旦确认!” 苏闲眼中放光,“不论任何价钱,全部归于格物院名下!” “甚至,不只是大明境内,哪怕是大明之外,旦有消息,也即刻汇总记录。” 三人是第一批进入格物院的,对于苏闲的话无比相信。 只是,听到不论价钱,吕善还是问道:“真不论价格吗?要是……” 面对几人质疑,苏闲只说了一句话。 “这两物,比黄金白银更珍贵!” “我知道了!” 吕善立刻点头。 “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情,现在的格物院还做不到这些,只要从应天府、甚至是南直隶中发现就行。” 苏闲继续叮嘱道。 三人继续点头,听到以后之类的话,不可避免的放松了一些。 然而,苏闲没注意到的是。 身后的白珏,和林安栋互望一眼,却均是看到了各自眼中的坚定―― “院长要这个!” 而这时。 黄恪和贾贤,也准备离开了,苏闲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再度重拾信心,准备继续坚持下去。 只是。 “先别走,现在才说的是正事。下一版的格物快报定下没?” 听到这句话,黄恪和贾贤先是一愣,旋即大喜过望。 “院长有想法?” “自从去年的惊蛰之后,国子学试验和《盐引论》,引发的轰动彻底让格物院在京城站稳脚步。” “此后他们这些被称作前来格物院,是投机取巧之辈的,一下也变成了早有眼光。” 对于此,两人可是经历过那场变化的。 而后来几次格物日报,虽然也有一些小的轰动,也送出去了两三个“盐引官员”,但总体而言,根本比不上第一次。 他们此前也问过苏闲,但后者一直陷入大风波中。 如今……似乎正好闲下来了。 两人心态着急。 “下一次刚好是惊蛰!正好一年了。”黄恪连忙说道:“也该再度出现轰动一点儿的消息了。” “的确!”苏闲点头。 “真的!院长你可是不知道,这格物快报越来越难了。” 这一次,看见苏闲态度,三人越发惊喜! 也急忙说起近期的困境起来。 一直以来,格物快报分为四个版面:工艺版、新品版、招新版、以及策论版! 前三个,从味精这个成品之后,出现最多的也是灶户们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的新的“香料”。 基本上没有大的突破。 至于工艺版完全是半成品,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招新版和策论版,才是格物快报的主流。 只是这一年来,基本上都是吃第一版的延伸…… 再加上,近期胡相掌权,民间言论不由得忌惮了一些。 连带着格物院,也不敢再提及盐引。 只是,再这么继续下去,没有新东西出现,恐怕《格物快报》很快就被人淡忘。 “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我闲下来了,也不用去大本堂了,连带着此前救护太子妃的功劳,圣上也已经仁至义尽,似乎就等胡相的那把刀落下来了。” 苏闲开玩笑的说道。 谁知道他刚说完,三人的表情却严肃下来。 好吧,看样子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不过,既然闲下来了。”苏闲笑得越发灿烂,“那就得再度输出一些东西了。” “四个版面……都要有新进度!” 此话一出,三人越发惊喜。‘ 却见苏闲继续说道: “第一,新工艺版,就以……这炼铁来说。这么久了,这炼铁工艺上,应该有进展吧?” “如果用木炭的话,还好一点儿。”吕善回答道,这话他刚才就说过了。 “但是用煤石,烧出来的总有些脆。但相比较而言,比市面上好的太多了。” “待会儿我说一个办法,你们照此办法炼一把剑,也算是第二版面的成品展示了”苏闲随口说道。 随后又道: “至于这第三版面,招新……” 苏闲转念一想,“京城中最高的地方是哪儿?” 啊? 闻听此言,两人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 “钦天监的司天台。”身后,白珏连忙回答道。 苏闲一想,好像的确如此。 司天台,是大明开国后,仿元朝大都的司天台所建造,几乎是京城最高的建筑。 但这地方应该难上去。 但……一个人可以。 “准备两个铜球,要实体的,一个拳头大,一个人头大。” “记好了?”苏闲叮嘱道。 黄恪连忙问道:“难不成招新版,用这个方法?” “不错!” “此次……”苏闲道:“我准备借着机会,让格物院再扩大规模,此前收了那么多皇家土地,总得用上不是。” 吕善在一旁记下。 而这时…… 黄恪和贾贤的目光,已经变得火热起来。 对于整个京城乃至他们而言。 格物快报,由于上一次的《盐引论》,几乎是最受欢迎的版面。 毕竟上一次的国子学试验,只是新奇。了解原理之后,大家都不用再谈。 但是策论时政,却几乎是挠到了百姓的痒处。 特别是当下这个“特殊时刻”。 胡相稍微出手,苏家就已经衰落。在百姓眼里,都是此前那盐引论,得罪了胡相。 而现在…… 苏闲似乎是知道他们心中所想。 “第四版面――” 苏闲伸出手,“拿纸笔来!” 黄恪两人一愣,还是一旁的吕善反应快,连忙派人取来纸笔。 苏闲接过,只是略微一想,五个大字,就出现在纸面之上。 还是在宫里说的……暗渡陈仓! 只是,就在顷刻间,苏闲的想法已经再度扩大。 富户?民收民解? 不! 而是……不同于此前,将富户、匠户、商税、杂税乃至田亩税,近期所言统合―― 《四民税收论》! 要来就来一个大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