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海还想磨蹭一下,转动他聪明的脑袋想找个好借口再进去招供。 卧室里边鸿萍可是不愿意了,“于王海,你给我滚进来,比别以为老娘能放过你,你怎么狗改不了吃屎,这么多年了,老娘忍够了,不过就离!” 鸿萍一声高过一声的嘶吼,她也不怕孩子们听见,这自建的小三层楼,隔音效果可没那么好。 其实孩子们早就听见了,可是没人吭声,他们也和奶奶一样,见怪不怪了。 这个家,不是爸爸妈妈撕逼,就是债主上门,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锻炼到非常强大了。 “老婆,老婆你听我说,你听我解释。。。。。。”于王海没办法只好进了房间,唯唯诺诺的站在床前,不知道怎么才能让鸿萍息怒。 “编!继续编。。。。。,老娘倒是要看看你能编个什么花样出来!”鸿萍半躺在床上,一只手举着那只耳环,抬起床边那条腿就踢到了于王海一侧大腿上。于王海身子一晃,赶紧又站稳,冲着鸿萍哈着腰,似乎想爬上床去。 他知道这个女人欲望非常强烈,如果能够满足她,她的气就消了一半,同时也就能证明自己在别的女人身上并没有消耗多少精力。 哪知道这次鸿萍没有像以前那样半推半就,可能鸿萍也早已识破了于王海的伎俩。 这两口子面和心不和,同枕异梦已经很十几年了。 当年他们结婚也是奉子成婚,没办法,谁让十八岁还是单身的鸿萍怀孕了呢,不然的话她哪会嫁给这个穷小子。 鸿萍家里有钱,学也没有上几年,她爹说就等她年龄到了,嫁个门当户对的有钱人就行了。 鸿萍就经常和自己闺蜜一起出去疯玩,经常一起出去喝喝酒跳跳舞,打麻将。。。。。。跟着那些古惑仔飙车泡吧也是经常的事情。。。。。。 有一次闺蜜过生日搞了个酒会,一群人喝酒喝到断片儿,男男女女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可是没过多久鸿萍就怀孕了。。。。。。连是谁的都搞不清 十里八村的都不敢娶这样的女人,有钱的人家肯定不愿意,穷人家怕丢脸也怕养不起。。。。。。 可是于王海不在乎这一点,他愿意和鸿萍结婚。 于王海家里穷,但是他也看不上那些穷人家的女孩子,挑三拣四的自己也二十六七岁了,年龄相近的都已经结婚了,年轻的谁愿意嫁给他呢,人穷不说还花名在外。 于王海的父母也是做过生意赚过钱的,那时候于王海也是公子哥一枚呀。 后来父母的生意失败了,可是于王海的身段还是放不下,总想着有翻身的那一天,所以娶到鸿萍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笔投资啊! 当时的于王海想,只要能攀上这门亲事,翻身的机会就来了。 有鸿萍老爹的家产在,替别人养个孩子算什么。 那时候的于王海还挺帅的,虽然家里穷了点,鸿萍也就嫁了,好歹遮遮丑。再说于王海身体素质好,一次几十分钟,足可以满足鸿萍的终极爱好。 从婚后鸿萍待产一直到她坐月子哺乳,于王海对鸿萍尽心照顾没有嫌弃,这也感动了鸿萍家人。 老丈人给了他一笔钱,也好让于王海咸鱼翻身,让女儿跟着他过上好日子。 鸿萍做月子的时候,于王海已经把自己老爸老妈接过来伺候鸿萍。 等过了百日宴,自己就去省城开个服装厂。鸿萍在家乡喂养女儿,两个人虽然聚少离多,只要于王海回家探亲,两个人都要尽情云雨,这孩子自然是一个接一个的就出生了。 于王海当时觉得反正老丈人有钱,只要生了孩子,老丈人看女儿面子还会继续帮衬自己。 至于自己经常不在家,鸿萍有没有和别人乱搞,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于王海才不在乎呢? 反正这个女人就是个摆设,也不帮自己做事情,不像其她服装厂和服装档口的夫妻,齐心协力勤劳致富。 没有家人帮忙,只能自己一个人起早贪黑,管理那么多工人,还要出去跑市场,进面料。 销量做大以后,于王海忙不过来,不得不请两个外省人帮忙,这两人报酬不低,服装厂的利润就更薄了? 后来这两个外省人学会流程就自己单飞了,开了一个厂和自己搞竞争,还带走了一批熟练工。 自己厂小,住宿吃饭等条件都不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千年的道理。 这几年自己的工厂就像是在做培训,出了不少能干的人,出去做档口生意的还好,可以把货品赊销在档口,卖了再结账。 可是出去开厂的,就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可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 服装这一行门槛又低,但凡不笨的,谁学不会呢? 于王海想想这样经营下去肯定不行,就动了转行的心思。 最可恨就是鸿萍这死婆娘,只会生娃,不会做事,花钱如流水,刷卡眼睛都不眨一下。 为了和她那些闺蜜攀比一下,一副太阳眼睛都要买几百块钱的,一套束身内衣几千块,美容院包个美容卡上万。 老丈人以前给的钱也不够她花的,于王海每月还要给她几万,她说起来是给孩子花了,其实孩子的学杂费、伙食费算都算的出来是多少。 鸿萍对自己好,里里外外应有尽有。对于王海却抠的非常奇葩。有时候为了表示她对于王海关心,偶尔给于王海买件衣服,于王海手一摸就知道,这样的衣服也就九块九一件,完全是商场搞活动为了冲人气酬宾才会卖的。 这样廉价的衣服于王海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不穿吧怕鸿萍骂他不知好歹,穿吧,那边的天气闷热,一出汗就完全糊在身上,难受不说,还一身臭味。 更难堪的是会被同行笑话,自己做服装的,怎么会穿如此廉价低劣的衣服呢? 如此种种,两个人的感情这样面和神离已经十几年了,两个人各自在外面寻找安慰,互相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