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283章:三苏出场,小苏辙吐槽苏良的文章难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283章:三苏出场,小苏辙吐槽苏良的文章难背!(1 / 1)



山坡前。


  千名新兵老兵皆面带愧色。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再努力一点点,就能改变这个平局的结果。


  可惜,结果已定。


  上四军的老兵们觉得与这群新兵娃子打成平局,实属丢人。


  他们没赢,根本原因在于前期过于低估了这些新兵的斗志与破坏力。


  重骑兵的新兵们也觉得甚是遗憾,他们差一点儿就能以此战扬名。


  他们没赢,根本原因乃是缺乏战斗经验,从而导致在体力下降后,战斗力迅速衰减。


  赵祯望着众兵士,笑着道:“今日,没有平局,朕认为你们统统都是赢家!”


  “上四军的士兵们赢在没有让朕丢脸,你们用自己的实力和斗志向朕证明了,你们并不是只会站在大殿门口的礼仪兵,伱们能战,你们有斗志,有血性,由你们戍卫宫禁,朕很放心!”


  此话一出,上四军的士兵们都露出了笑容。


  他们虽没能证明自己很优秀,但却证明了自己并没有苏良所言的那么差劲。


  苏良也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


  随即,赵祯又看向另一方的五百新兵。


  “你们也是赢家,你们赢在让朕看到了我大宋士兵的未来,看到了我大宋年轻人的冲劲与血性,当下,你们已有资格成为朕的亲军,你们已有资格拥有你们的番号!”


  一旁,张茂则立即会意。


  他从后面拿出一面旗子,大手一甩,高声道:“官家为重骑兵五百名,赐番号为:龙羽。”


  龙羽军,龙之羽鳞,天子亲卫。


  上四军的番号分别为:捧日、天武、龙卫、神卫。


  如今,龙羽一出。


  双方听上去倒像是自家人了。


  “多谢官家赐名!”五百新兵齐齐拱手,心情甚是激动。


  他们终于拥有了在大宋禁军中的一席之地。


  赵祯环顾四周,再次道:“朕准许所有人放假三日,调理身体。三日后,朕在龙羽军军营设全羊宴,请你们所有人吃饭,如何?”


  “谢官家!”


  千名士兵齐齐拱手,声音响彻云霄,脸上满是感激之情。


  苏良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若大宋的禁军士兵们都能如此这般,那大宋的军事崛起,指日可待。


  ……


  九月十五日,一大早。


  苏良刚到台院,正准备趴在桌子上睡个回笼觉,便听到外面传来欧阳修的声音。


  “景明,景明可在?”


  欧阳修拿着一叠小册子,兴冲冲地来到苏良面前。


  “景明,吾得数篇好文,文风可与汉时刘向、贾谊媲美,共赏之!共赏之!”欧阳修将三份薄薄的册子放在苏良面前。


  听到此话,苏良瞬间不瞌睡了。


  刘向与贾谊皆为汉朝大家。


  刘向着有《说苑》《列女传》等,《战国策》便是以他为主整理编撰出来的。


  贾谊更是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等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与辞赋。


  欧阳修的鉴赏能力自是不俗。


  能将桌上的三份册子与此二人的文章相比,说明这三份册子必然不俗。


  苏良将三份册子展开。


  封皮上分别写着:《衡论》《权书》《几策》。


  当即,苏良认真翻看起来。


  而欧阳修则是坐在一旁喝起了茶。


  苏良认真一看,便入神了。


  册子内容皆为史论文,涉及大宋的吏治、兵制、战略战术、经济、用人等多方面。


  许多论点都与当下的变法方向不谋而合。


  很多解释都让苏良眼前一亮。


  苏良欣赏的不仅是里面的论点,还有这些史论文的语言。


  古朴简劲,凝炼隽永,博辩宏伟,议论圆转,纵横恣肆。


  俨然一副大家风范。


  这类文章,极为适合在民间广泛传播,对巩固新法,有巨大裨益。


  苏良花了近一个时辰看完后,忍不住赞叹道:“好文章,确实是好文章,值得全宋传颂,全宋传颂!”


  苏良说完这些话后,突然一愣,然后翻开那一册《权书》。


  当看到其中的一篇文章名后,不由得笑了。


  此文名为:六国。


  以六国破灭弊在贿秦之事,借古讽今,讽刺大宋当下的岁币政策。


  苏良笑着道:“欧阳学士,若我没猜错,这些文章的作者,应该与我同姓吧!”


  “嗯?你怎知道,正是眉州苏洵苏明允。昨日他前来拜谒老夫,并呈递上了此文,老夫看后甚是震撼,决定向朝廷举荐他!”


  “他在何处?是一人前来,还是带有两子?”


  “这我就不知道了,你与他有旧?”欧阳修疑惑地问道。


  “无旧,不过……不过也算有些渊源吧!”苏良接着说道:“欧阳学士可愿与我联合为这些文章作序,而后将其整理成文集,雕印成书。”






  “老夫正有此意,此类文章,理应让天下百姓共阅之!不过……不过此事还需征得苏明允的同意。”


  欧阳修说完后,又笑道:“他一定会同意的,由你我二人共同作序,为其雕印成书,此书必定大卖!”


  “欧阳学士可知他现在下榻何处?”


  “马行街,和乐楼。”


  “那我们下午便去寻他如何?”苏良对苏洵好奇,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好奇。


  “行。”欧阳修点了点头。


  ……


  午后。


  欧阳修与苏良身穿便装,来到了马行街,和乐楼。


  二人刚进门。


  便看到抱着一摞书正准备上楼的苏洵。


  “明允贤弟!”欧阳修笑着喊道。


  苏洵回头一看,不由得大惊,连忙道:“欧阳公!”


  欧阳修笑着道:“此处人多,咱屋内叙话!”


  欧阳修与苏良在汴京城都是名人,极易引起百姓围观。


  苏洵点了点头,将二人请进了房间。


  苏洵连忙为二人倒水,然后客气地问道:“欧阳公,这位是?”


  苏良笑着介绍道:“姓苏名良,我与明允兄同姓,你唤我一声景明即可。”


  “景明?苏景明?御史苏景明?”苏洵一下子反应过来。


  “鄙人见过苏官人!”


  当下,苏良比欧阳修都要有名气。


  且很多人都认为大宋未来的首相必然是他。


  “明允兄,无须客气,这又不是衙门。”苏良与欧阳修当即坐了下来。


  苏洵一脸激动。


  他来汴京城,本只是想以文章投石问路,拜谒一番欧阳修。


  哪曾想不但得到了欧阳修的褒奖,还见到了传说中的苏景明。


  在他家中,欧阳修的文章没有几篇,但苏良的文章却是篇篇俱在。


  随即,欧阳修开口道:“明允,我与景明都觉得你的文章甚好,与当下新法策略的方向也较为契合,决定各自为你这些文章作序,然后雕印出书,你看可行不?成本费用,你无须担心,由我们为你找的雕印书坊负责,所得盈余,你与雕印书坊商量分成即可,我二人不参与。”


  听到此话,苏洵一下子傻眼了。


  这简直就是天下掉馅饼了!


  当朝文宗欧阳修,最有前途的台谏官苏良,为其亲自作序。


  这番宣扬,他不想名满天下都难。


  当下,雕印一籍其实还是挺耗钱的。


  印的少,费刻版,印的多,若卖不出去,也只能放在家中生虫,不如不印制。


  这些年,苏洵应试未举,一直闷在家里做学问,教儿子读书。


  若不是娶了一位好媳妇,家中有些闲钱,他根本没有功夫写这些文章。


  “好,好,我……我没问题。”苏洵非常激动地说道。


  就在这时。


  房门突然被推开,两名清瘦俊俏的少年走了进来。


  大者约十三四岁,嘴里塞着一个包子,两只手还各拿一个包子。


  另外一个,年约十一二岁,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吃得正美。


  苏良一眼便看出,这定然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了。


  “父亲,咱们……”


  年长的苏轼刚开口说话,一看有人在,立即缄口,然后微微躬身,表示道歉。


  此外,他还用手按了按小苏辙的脑袋。


  后者也连忙学着苏轼的模样,躬身低头。


  苏洵瞪了一眼两个冒冒失失的儿子,朝着苏良与欧阳修解释道:“二位官人,此乃鄙人的两个犬子,苏轼和苏辙,初来汴京,有些任性,不知规矩,让二位见笑了!”


  随即,他斥责道:“还不快放下吃食,来见过二位官人。”


  苏轼和苏辙连忙将手中的吃食放到一旁。


  “这位是欧阳学士。”


  “拜见欧阳学士!”苏轼苏辙兄弟有模有样的拱手行礼。


  “这位是苏良苏御史!”


  “拜见……”


  小苏辙突然仰起头,看向苏良,一脸认真地问道:“你……你是苏……苏景明苏御史吗?”


  苏良笑着点了点头。


  “你……你的文章太长太难背了,我和哥哥都背不下来,你以后……能不能少写……”


  一旁的苏轼,连忙捂住了苏辙的嘴。


  苏洵有些尴尬地说道:“苏御史,您见谅,我甚是欣赏您的文章,便让犬子全都背了下来。二人……二人偷懒,在这里胡说,你切莫放在心上。”


  “哈哈……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嘛,我的一些文章确实有些长了,以后我尽量写短一些。”


  苏良一脸笑容,心中感叹道:真是因果循环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