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83章:苏景明、曹景休,请向天下读书人致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83章:苏景明、曹景休,请向天下读书人致歉!(1 / 1)

“百无一用是书生。”


  此话若是出自某个读书人之口,听到者至多也就将其当作自嘲之语。


  然而,此话出自将门曹家且还是主管百家学院招生事宜的曹佾,问题就有些大了!


  大宋崇文偃武。


  七品的武将都不敢在八品的文官面前高声语。


  将门子弟说出此话,俨然有逾矩弄事之嫌。此过错,若真小题大做,曹家还真有些吃不消。


  此外。


  百家学院招生,本就令很多书生不满。


  不满百家学院逆科举之势,提升擅奇技淫巧者的地位。


  不满一些目不识丁的手艺匠人都能享受高待遇。


  不满百家学院对很多读书人嗤之以鼻,而对一些擅长民歌小调的乐工格外推崇。


  ……


  在一些无才亦无德的书生眼中。


  百家学院最大的过错,是没有给他们留有一席之地。


  若百家学院特招一大批研究圣贤经典的读书人,被招录者绝对会称赞百家学院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圣地。


  但苏良绝对不会招收这类人。


  因为朝廷馆阁之内,已是人满为患。


  ……


  那名“五年写千首烂诗”的长衫男子名为刘洞。


  他回到汴京城后,便将此话添油加醋地讲给了他的多名书友。


  书生们一下子就炸锅了。


  “岂有此理!我朝向来尊崇读书人,他曹国舅竟敢说出如此狂悖的话语,我们定要让他身败名裂!”


  “百家学院的主事人是那位苏御史,他也脱不了干系,他必须要向我们道歉,不,他应该撰写致歉信,在开封府府报上刊载,让所有的百姓都看到。”


  “这个苏御史向来都是以不做寻常事而谋得直言之名,此话,实乃误国之言,他必须要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待!”


  “我们要将此话传出去,让汴京城的读书人都看看曹家和那位苏御史是有那么嚣张跋扈!”


  “书生无用?天下的士大夫官员哪个不是书生?那苏良自己不是书生吗?此举真是卸磨杀驴,定然是他教曹国舅说此话的。”


  ……


  很快。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便传遍了汴京城的街头巷尾。


  随着一些好事者的添油加醋。


  此话的攻击力越来越强,影响也越来越大。


  “他一个将门外戚,竟说出此等话语,这让天下的读书人怎么想,有百家学院存在,以后的孩子还愿意读书吗?”


  “我看出来了,百家学院是在破坏我大宋的科举制度,用心实在险恶歹毒!”


  “道歉!必须道歉!我大宋虽然不以言获罪,但苏良与曹国舅已造成恶劣影响,说出此等话语必须要道歉!”


  “百家学院,完全是苏景明的贪名误国之作,我们要坚决反对百家学院招生开课!”


  ……


  一时间,辱骂曹佾、曹家、苏良的读书人如云,很多读书人甚至提议让百家学院关门。


  汴京城的读书人分两大类。


  一类是国子监生。


  一类是在汴京城内自学、等待科举考试的非官员贵族家庭的读书人。


  国子监生较为自律,且都是半只脚已迈进衙门的人。


  自从上次被苏良骂过之后,便老实许多,大多数人都未参与此事。


  且明年年初便是省试。


  很多人都忙于读书,根本没功夫顾及其他。


  而第二类读书人则包括许多类型。


  有埋头苦学不问天下事的寒门学子;有吃喝玩乐重在参与科举的富家子弟;有高谈阔论意在出名的流浪政客;有忙于投文自荐的落拓诗人……


  其中。


  有一种读书人最让人厌烦。


  学问不高,夸夸其谈,上榜无望,却自视甚高。


  这类人除了睡觉吃饭外。


  大多数时间都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茶馆内高谈阔论。


  整日将朝堂之事挂在嘴边,喜辩驳,一旦有人与其意见相左,拼了命也要将对方说服。


  这类人往往固执己见,根本接受不了新鲜事物。


  有的表面上是正人君子。


  暗地里却是“以父母之钱吃喝”“哄骗歌伎钱财度日”“无钱亦打肿脸充胖子”的无耻之徒。


  苏良将此类人称为:科举炮灰,茶馆喷子,读书人中的下三滥。


  这类人是辱骂苏良、曹佾的主力军。


  正所谓:越无能,越愤怒。


  百家学院提高民间匠人的身份,让他们感觉到了冒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这群读书人,也是引领民间舆论的主力军。


  有时他们也慷慨激昂,满口都是国计民生,但他们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


  且一旦有人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心中便再也没有礼义廉耻。






  另外。


  他们如此亢奋地辱骂苏良和曹佾,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他们自知考不上进士,便想着以此扬名。


  苏良在朝堂最红,他们便骂苏良。


  骂对了,便能成为意见领袖,便可自称见解才能在苏良之上。


  若科举不中,他们便会说是朝廷不公,是生不逢时,称自己是有才而未被发掘的遗珠。


  他们以此博名。


  运气好者,往往能靠着举荐,谋一个衙门的差事。


  在他们中间还流传着一句话。


  “喊一声收复燕云,即忠君爱国,骂一句苏良苏景明,可名扬天下!”


  这类读书人,学识不行。


  但捞偏门的技巧却是使用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还未入朝堂。


  便将一些尸位素餐、喜做表面功夫官员的升迁技巧全学会了。


  ……


  当日黄昏。


  曹家家主曹琮听到读书人辱骂曹家的话语,不由得大惊,当即就命人将曹佾叫回家中。


  他意在拉着曹佾去宫内请罪。


  “叔父,我没错,我绝不去请罪,当下的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百家学院,百家学院不能低头!”曹佾跪在地上,挺着胸膛。


  “无论有没有罪,请罪都不是坏事!”曹琮说道。


  这是曹家人向来遵循的原则。


  任何涉及曹家之事,只要有人说曹家的不是,先去请罪,而后再等待真相。


  “叔父!我现在并无官身,根本不惧民间那些辱骂之语,并且这样一句话,官家不可能惩罚咱家的……”


  曹琮想了想,道:“不去也可以,领二十棍吧!”


  说罢,曹琮朝着一旁的小人挥了挥手。


  曹佾明白,其叔父乃是为了整个曹家着想。


  即使官家不加惩罚,曹家的态度也要做到位。


  将门家庭。


  从小便被灌输着这种在君王文官面前示弱认错的态度。


  这二十棍,足以当作曹佾不进宫的理由。


  “我愿挨打!”曹佾干脆果断地说道。


  片刻后。


  曹佾结结实实地挨了二十棍,屁股开花,无法站立。


  而后,曹琮出门入了宫。


  垂拱殿内。


  曹琮一进门便朝着赵祯跪下了。


  “官家,臣管教曹佾无方,使其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臣已经将他打了一顿,官家若要责罚,臣愿意替其领罪!”


  “曹卿,快快起来,我朝从不以言获罪,不过就是说了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无妨无妨!”赵祯笑着说道,他对曹琮这种惶恐之举,甚是满意。


  自苏良恳请赵祯任百家学院院长以来,赵祯便命人时时刻刻关注着百家学院。


  这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口的,赵祯非常清楚。


  并且,他并不觉得有何不对。


  赵祯也不喜那些高谈阔论却言之无物的书生,对他们的为人和目的都甚是清楚。


  曹琮见官家没有动怒,才缓缓站起身来。


  与此同时。


  朝堂的官员们也没有因此事而弹劾苏良与曹家。


  依照目前苏良和曹佾的身份,区区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根本无法将二人治罪。


  但是,那些“茶馆喷子”显然不打算放过这个扬名的好机会。


  ……


  翌日,午后。


  以刘洞为首的读书人得知苏良身在城外招生处后,纷纷换上襕衫,直奔城外。


  浩浩荡荡,足足有三百多人。


  襕衫,乃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


  读书人科考拜谒、出席盛大场合,都会穿上襕衫。


  这些人还整了一个白色条幅。


  上面写着:苏景明、曹景休,请向天下读书人致歉!


  他们真以天下读书人的代表自居了。


  与此同时。


  此消息也传到了知开封府包拯耳中。


  下面的衙役道:“官人,要不要派人去盯着这群读书人?以防生乱。”


  包拯笑着摇了摇头。


  “老夫了解这群读书人,徒逞口舌之利罢了,他们不敢动手,只是为了博名而已,但他们遇到的可是苏景明。苏景明若连此等事情都解决不了,那就不是苏景明了!”


  而此刻。


  城内很多小报的执笔人也都闻风而动,带着笔墨奔向城外。


  当下的汴京城,但凡涉及苏良消息的小报,只要出街,不出半个时辰便会被抢之一空。


  感谢书友可望烟云过眼的打赏,非常感谢,零点前还有一章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