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国色芬芳> 花子赵一 三十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花子赵一 三十六(1 / 1)

家世

  长辈

  祖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

  父亲: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

  嫡母: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

  生母:孝康章皇后(慈和皇太后)

  兄弟

  顺治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顺治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

  顺治皇四子:和硕荣亲王

  顺治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顺治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顺治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顺治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姊妹

  顺治皇长女

  顺治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

  顺治皇三女

  顺治皇四女

  顺治皇五女

  顺治养女:和硕和顺公主

  顺治养女:和硕柔嘉公主

  顺治养女:固伦端敏公主

  后妃

  皇后(4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贵妃(3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贵妃(1位)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妃(11位)

  顺懿密妃王氏、纯裕勤妃陈氏、惠妃纳喇氏、荣妃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络罗氏、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万琉哈氏、良妃卫氏

  嫔(10位)

  熙嫔陈氏、僖嫔赫舍里氏、端嫔董氏、静嫔石氏、安嫔李氏、敬嫔王佳氏、襄嫔高氏、穆嫔陈氏、通嫔纳喇氏、谨嫔色赫图氏

  贵人(6位)

  郭贵人、布贵人、陈贵人、纳喇贵人(骁骑校昭格之女)、纳喇贵人(那丹珠之女)、袁贵人、蓝贵人、尹贵人、文贵人、新贵人

  庶妃(4位)

  庶妃钮祜禄氏、庶妃张氏、庶妃王氏、庶妃刘氏

  儿子:

  1:承瑞。生康熙6年9月。母,荣妃。卒康熙9年5月

  2:承祜。生康熙8年12月。母,孝诚仁皇后。卒康熙11年2月

  3:承庆。生康熙9年2月。母,惠妃。卒康熙10年4月

  4:赛音察浑。生康熙10年12月。母,荣妃。卒康熙13年1月

  51:胤禔(保清)。直郡王(降)。生康熙11年2月。母,惠妃。贝子。卒雍正12年11月

  6:长华。生康熙13年。母,荣妃。卒当天夭折

  72:胤礽(保成)。皇太子(废)。生康熙13年5月。母,孝诚仁皇后。理密亲王(追)。卒雍正2年12月

  8:长生。生康熙14年6月。母,荣妃。卒康熙16年3月

  9:万黼。生康熙14年10月。母,通嫔。卒康熙18年1月

  103:胤祉。诚亲王。生康熙16年2月1。母荣妃。卒雍正10年闰5月

  114:胤禛。雍亲王。生康熙17年10月。母,孝恭仁皇后。世宗宪皇帝。卒雍正13年8月

  12:胤禶。生康熙18年2月。母,通嫔。卒康熙19年2月

  135:胤祺。恒温亲王。生康熙18年12月。母,宜妃。卒雍正10年闰5月

  146:胤祚。生康熙19年2月。母,孝恭仁皇后。卒康熙24年5月

  157:胤祐。淳度亲王。生康熙19年7月。母,成妃。卒雍正8年4月

  168:胤禩。廉亲王(废)生康熙20年2月。母,良妃。卒雍正4年9月

  179:胤禟。贝勒(废)。生康熙22年8月。母,宜妃。卒雍正4年8月

  1810:胤俄。敦郡王(废)。生康熙22年10月。母,温僖贵妃。辅国公。卒乾隆6年9月

  19:胤。生康熙22年11月。母,贵人郭络罗氏。卒康熙23年6月

  2011:胤禌。生康熙24年5月。母,宜妃。卒康熙35年7月

  2112:胤裪。履懿亲王。生康熙24年12月。母,定妃。卒乾隆28年7月

  2213:胤祥。怡贤亲王(世袭罔替)。生康熙25年10月。母,敬敏皇贵妃。卒雍正8年5月

  2314:胤禵。(胤祯)。恂勤郡王。生康熙27年1月。母,孝恭仁皇后。卒乾隆20年1月

  24:胤禨。生康熙30年1月。母,平妃。卒康熙30年3月

  2515:胤禑。愉恪郡王。生康熙32年11月。母,顺懿密妃。卒雍正9年2月

  2616:胤禄。庄恪亲王。生康熙34年6月。母,顺懿密妃。卒乾隆32年2月

  2717:胤礼。果毅亲王。生康熙36年3月。母,纯裕勤妃。卒乾隆3年2月

  2818:胤衸。生康熙40年8月。母,顺懿密妃。卒康熙47年9月

  2919:胤禝。生康熙41年9月。母,襄嫔。卒康熙43年3月

  3020:胤祎。简靖贝勒。生康熙45年7月。母,襄嫔。卒乾隆20年1月

  3121:胤禧。慎靖郡王。生康熙50年1月。母,熙嫔。卒乾隆23年5月

  3222:胤祜。恭勤贝勒。生康熙50年12月。母,谨嫔。卒乾隆8年12月

  3323:胤祁。郡王品级诚贝勒。生康熙52年11月。母,静嫔。卒乾隆50年7月

  3424:胤袐。諴恪亲王。生康熙55年5月。母,穆嫔。卒乾隆38年10月

  35:胤褑。生康熙57年2月。母,贵人陈氏。卒,当天夭折

  女儿

  1,康熙07年11月-康熙10年10月。母,庶妃张氏

  2,康熙10年03月-康熙12年02月。母,端嫔


try{ggauto} catchex{}


  32,康熙12年05月06日-雍正06年04月。母,荣妃。封号:固伦荣宪公主。配乌尔衮

  4,康熙13年02月-康熙17年。母,庶妃张氏

  53,康熙13年05月06日-康熙49年03月。母,贵人兆佳氏。封号:和硕端静公主。配噶尔臧

  64,康熙18年05月27日-雍正13年03月。母,贵人郭络罗氏。封号:固伦恪靖公主。配敦多布多尔济

  7,康熙21年06月-本年08月。母,孝恭仁皇后

  8,康熙22年06月-本年闰06月。母,孝懿仁皇后

  95,康熙22年09月22日-康熙41年07月。母,孝恭仁皇后。封号:固伦温宪公主。配舜安颜

  106,康熙24年02月26日-康熙49年03月。母,通嫔。封号:固伦纯悫公主。配策凌

  11,康熙24年09月-康熙25年05月。母,温僖贵妃

  127,康熙25年04月-康熙36年03月。母,孝恭仁皇后

  138,康熙26年11月27日-康熙48年06月。母,敬敏皇贵妃。封号:和硕温恪公主。配仓津

  149,康熙28年12月07日-乾隆元年11月。母,贵人袁氏。封号:和硕悫靖公主。配孙承运

  1510,康熙30年01月06日-康熙48年12月。母,敬敏皇贵妃。封号:和硕敦恪公主。配多尔济

  1611,康熙34年10月-康熙46年。母,庶妃王氏

  17,康熙37年-康熙39年。母,庶妃刘氏

  18,康熙40年-生即殇。母,敦怡皇贵妃

  19,康熙42年-康熙44年。母,襄嫔

  20,康熙47年-同年。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1,康熙10年10月28日-乾隆06年12月。母,恭亲王福晋晋氏。封号:固伦纯禧公主。配班第

  外貌

  法国传教士白晋:“他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好形象。”

  荷兰使节《鞑靼旅行记》:“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稳重、举止端庄的人,他那威严的外表,无论从那一方面看,即使放在千人之中,也与众不同,能够立即分辨出来,这是由于他想使自己的容态和举止,让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

  法国耶稣会士李明《中国现状》:“据我所见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称恣态优美,比我们稍胖些,但还达不到中国人所谓的‘富态’的程度。脸也稍宽,有痘痕,前额宽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国普通人小些。嘴美,颐和霭,动作温柔,一切容态举止,都象是位君主,一见便引人注目。”

  朝鲜使节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广颡,颐稍杀,疏髯犯颊而斑白,雌雄眼,神气清明。”

  废长城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

  康熙帝即位时,除了台湾,全国大陆重新实现了统一,当台湾归入版图后,清朝对全国的统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统”能否巩固,尤其是能否进一步发展,同历代一样,关键取决于“三北”游牧民族的动向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何看待长城又是一大关键。

  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

  就在这次“会盟”之后,有大臣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并说出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康熙帝总结历代修长城的历史教训,悟出一个治国的大道理:长城再坚固,也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惟有“养好”百姓,让他们高兴,才会得到治国之本,边境自固而无忧。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意思。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废除土石工程长城,力主构筑一道“众志成城”的思想长城,是“大一统”理论的划时代突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熙水泉

  乌兰布通之战时,由于丘陵草原,草高林密,荒无人烟,沼泽很多,大军饮水多以沼泽地积水为主。此水又咸又苦难以下咽,感染肠炎和痢疾者甚多。将士每日行军不足十里,战斗力急剧下降。康熙看到此情此景心中非常着急,一边命将士挖井,一边设坛求雨,祈祷上苍。康熙的诚意感动了上苍,在将士们挖井处涌出一股山泉。将士们一边欢呼雀跃,一边狂饮,腹痛消失,精神倍增,一鼓作气打败了噶尔丹。

  此泉四季清沏见底,沽沽不断,即在零下四十度也不结冰。清军将此泉命名为“康熙泉”,后人将此泉命名为熙水泉,流传至今。

  一说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巡视西拉木伦逢草原大旱。康熙在勘察途中发现此泉,随即伸手入泉底,摸起一小石块,在泉水中搅动。不一会儿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真的下起雨来了,这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后来,人们为纪念康熙“搅泉祈雨”的故事,把该泉称为“康熙泉”,又因该泉在场部西面,习惯称为“熙(西)水泉”,当地牧民至今还保留着“搅泉祈雨”的风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