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国色芬芳> 船工四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船工四十二(1 / 1)

八点不到一点点,田阿七就看见了林先生一行人。他们有男有女,就都是读书人,一看就是一些文人团体。他们有人穿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有人索性穿校服或者是工作服。年纪也老的也有年轻的,几乎都在三四十岁以上,也有几个二十岁上下的。他们的口音都不同,天南地北都有,并不是都是上海人。懂一些地方方言的田阿七,一听就知道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不但有东北、西北的,还有广东、福建的,也有湖南湖北的。为首的一个中年说的话明显带有京片子味道,应该来自北平一带。

  看来他们是某一个学校组织学校老师组成了旅游团,年轻的不是他们的亲戚就是他们的亲随。他们见惯了高楼大厦,想游览一些山间的湖光山色。林先生就为大家举荐了田阿七所在的风景区,让大家去嘉兴游玩游玩。他们出来的时候雨不大,所以都没有带雨具,现在雨大了起来,都有点狼狈了。

  田阿七连忙让小林子拿出画舫准备的雨具,分给大家使用。画舫是服务游客用的,江南又是多雨的地方,所以船上长期备有提供给客人使用的雨伞。因为大家人多,备用的雨具不够,田阿七只好脱下自己的蓑衣让给一些年纪轻的客人用。见田阿七脱衣服,小林子也脱下了自己身上的蓑衣,塞给一个比较魁梧的年青客人使用。大家赶紧上船,到了船上就不用担心外面下大雨了。

  上船后大家把雨具和蓑衣还给田阿七和小林子,田阿七一边穿衣服一边问林先生什么时候开船上路。林先生询问了大家,这才知道大家都没有吃早饭,林先生只好又一次下船去买早饭。田阿七让小林子看着船和顾客,自己跟着林先生一起去买早饭。这么多人的早饭,估计林先生一个女人拿不起的,再说了外面依然在下雨。田阿七不但可以为林先生撑着伞,而且可以帮助林先生拿东西。

  不久之后,林先生和田阿七大包小包拿了不少,总算回到了船上。上船之后,林先生让田阿七马上开船,马上离开这个码头。田阿七二话不说,马上起船离开了这个码头,平稳又迅速地离开上海开往嘉兴。一边几个对田阿七不放心的顾客,一看田阿七的撑船手法就放心了。田阿七不但手法熟练,而且十分稳当,一看就是一个专业撑船的人。由田阿七这种老手撑船,大家都很放心和安心。

  林先生分给大家吃的,都是一些包子和大饼,还有一些数量不多的稀粥。不多的稀粥是给一些老人或者是肠胃弱的人的,他们不适合吃包子或者是大饼。几个明显是北方人的人,喜欢吃大饼不喜欢吃包子。大家很注意长幼尊卑,也知道谦让,所以大家吃饭的时候都很客气和和气。大家一边分吃早饭,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时不时蹦出几句诗词,大家笑哈哈地兴趣不低。

  等大家吃完之后,林先生把剩下的包子和大饼给田阿七和小林子送过来。田阿七和小林子其实也没有吃过早饭,只不过他们不好意思问林先生要吃的。早上四点多出发的时候,小镇没有做生意的人起来做生意,也没有人这么早起来卖早点。田阿七和小林子一样,不会自己一个人做早饭,所以两个人都是饿着肚子出门的。来到上海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已经饿的饥肠辘辘了。但是他们出于行业规矩,不敢主动向客人讨要吃的。

  林先生给他们吃的,田阿七和小林子道了一声谢谢后收下了。就算他们不吃,林先生他们也会当垃圾丢了,不如大方收下吃了的好。吃客人剩下的东西,不算是讨要东西,也不算是违反行业规定。只要客人不生气,只要客人愿意给,这算是奖赏或者是施舍。

  田阿七和小林子还要工作,就轮流划船,休息的人可以下来吃早饭。小林子代替田阿七一会儿,给田阿七吃早饭的时间。狼吞虎咽吃完早饭之后,田阿七又马上换下了小林子。小林子不熟悉这里的水路,田阿七担心画舫出事情,所以一直不敢大意。小林子需要跟船两三次之后,才可以渐渐上手走这条水路,七八次之后在可以独立完成这条水路的行船。

  来到嘉兴旅游景点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空船和满船的速度就是不一样,这十分考验船工的技术和能力。要是小林子这种新手的话,不但不会这么稳,而且会消耗小林子太多的体力。也只有田阿七这种老船工,才能够这么不紧不慢划船,看不出一点异样或者是不稳当。小林子要像田阿七这样,起码还需要十几二十年的划船经验才可以。

  到了旅游景点后,小林子下船休息去了。等下午两三点多的时候,小林子还要回来和田阿七一起送客人回上海。小林子没有打搅客人们,也没有多说什么,更加没有要什么小费。按照规矩,客人的小费不但要在结束行船后给,而且划船的人不能主动向客人要钱。客人愿意给小费,船工兴高采烈地接下,给多给少都要高高兴兴地接受。要是客人不愿意给小费,船工或者是解说员不能硬要客人给小费,谁敢破坏规矩,就不用吃这行饭了。

  早在客人吃好早饭不久,这群人就开始在画舫里面开会。门口林先生守着,不需要田阿七或者是小林子进去伺候。来到旅游景点后,林先生简单地买了一些熟食和饭菜,让田阿七继续划船。不过不用太快,越慢越好,而且在这个旅游景点附近环湖划行就可以了。等到下午两点多了,再提醒大家应该回去了。然后按照约定,田阿七就可以把小林子接上,往上海方向赶路回去。回到上海后,这一次的旅游就算完整结束了。

  田阿七看出来了,这些人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利用这个画舫当作一个临时会议场所而已。林先生一直坐在田阿七身边,撑着伞陪田阿七说话,其实是在望风。里面的人有时候情绪激动,有时候哈哈大笑,几乎没有一个人关注外面的风景。林先生时不时进去提醒大家注意安静,提醒大家吃饭,提醒大家喝水,就像一个服务员。林先生和田阿七说话,就是为了分散田阿七对大家的注意力,免得田阿七听清楚大家讨论的事情。

  因为画舫不大,这些人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大,田阿七隐隐约约听见了一些内容。这些人好像在说什么列强、不公平什么的,好像又说到了什么让所有穷人吃饱饭,让大家不再被人欺压什么的。一个年青的与会者,用比较激动的心情,述说着他所看到的一些事情。说到激动的地方,他不但很伤心而且很激动,一些与会者也十分愤慨。而田阿七听了这个人的述说后,并没有觉得什么激动,这种事情在各地很常见。田阿七亲身经历比这个更加残酷,比起田阿七的经历,这些都不算什么。


try{ggauto} catchex{}


  与会者纷纷述说当时社会的苦难,更加控诉着不公平。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不公平、乡下人和城里人的不公平、老百姓和官员间的不公平、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不公平。田阿七已经麻木了,田阿七心里只有一个原则:“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说白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忍耐再忍耐。

  一个与会者翻出了一,书上述说着一段话。这是一个关于一种社会生存方式的描述,在这个地方不但没有这些不公平,而且穷人可以抬起头走路,乡下人可以进城打工。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工种由他们自己选择,就连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也由他们自己决定。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不存在不平等或者是剥削,而且他们的国力十分强大。

  林先生也看出了田阿七认真听讲,索性不再阻拦田阿七听讲。林先生一个人一张凳子一把伞坐在船头,一边观赏风景,一边为船上的人望风。画舫的速度几乎是龟速前进,因为划船的人田阿七也在仔细听讲,甚至于比一些人更加认真。田阿七不但在仔细听讲,而且在根据这些述说描画自己心目中的天地。真的有这么好的地方吗?真的可以让每一个人过上这种神仙一样的生活吗?

  这个时候小林子已经下了船,船上只有田阿七一个外人。其他的都是他们自己人,所以大家的声音又再一次大了起来。虽然田阿七不理解许多用词,但是田阿七听懂了这些人的大致意思。这些人在谈论一种理想,一种可以让穷人翻身当家作主的社会生存环境。一种让大家换一种活法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田阿七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穷人不但可以不用考虑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可以进城做工了。因为这种环境下农村不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只需要一部分人利用一些机器就可以完成种地和收割工作了。因为减少了劳动力,因为增加了劳动效率,所以农村的人生活好了许多。

  多出来的劳动力可以进城做工人,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在城里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自己规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资。在这种环境下里面,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都没有了剥削,也没有地主恶霸或者是资本家。人人平等,谁也不会看不起谁,当然也不能随意欺负别人。这种环境对于田阿七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堂,一个田阿七做梦都想不到的日子。

  田阿七一时忍不住,丢下手里的划桨,进去问大家,这种理想真的能实现吗?大家告诉田阿七,现在在中国内地没有,不过将来中国一定会有的。在中国的西北方向,距离中国很远的一个地方已经有了这种社会的雏形。不过想让中国的老百姓也过上这种社会生活,需要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才可以。他们就是为了在中国实现这种理想,所以才在一起讨论和争论的。

  田阿七有点迷茫,也有点困惑,心里有许多话要说,却不知道要问什么,应该说什么。田阿七有太多不懂的地方,更加有太多想要说又说不出口的话。这个时候林先生出现了,她一边向大家道歉一边把田阿七拉出了画舫。田阿七的出现,不但会打搅大家开会,而且会打乱会议发展方向。所以林先生必须第一时间把田阿七拉走,不能让田阿七继续破坏会议。

  林先生继续和田阿七在外面交谈,田阿七继续划着船。不过这一次林先生和田阿七谈的不再是什么家长里短,而是田阿七想知道的。田阿七很认真地听着,也十分仔细的记着,凡是有不懂的地方就会直接问林先生。林先生不厌其烦地解说田阿七的疑问,田阿七第一次听说这些,马上被这种理想迷住了。林先生不能一次性全部说给田阿七听,但是田阿七已经对这个理想有了了解。田阿七这种苦大仇深的人,比一般的人更加理解和渴望这些。

  林先生也看出了田阿七的决心,林先生忽然明白了,只有田阿七这种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是这种制度最坚定的支持者。林先生进去和大家谈论这个问题,并把田阿七的经历简单地告诉大家。大家十分赞同林先生的意见,这种制度要在中国得到发展,就需要像田阿七这种人作为基础力量。光靠一些文人和读书人,不可能唤醒众多的劳苦大众。

  大家决定分两步走,读书人在学生和文人之中宣传这种制度,让大家从理念上理解这种制度的优越性。一部分人在农村或者是城市工人之中,发觉像田阿七这种苦大仇深的人,让他们拥护和支持这种社会制度。只要田阿七这种人多了,支持的人多了,这种制度就可以在广大农村和社会底层扎根。

  大家把田阿七当作一个试验,一个突破口,希望田阿七给大家一个惊喜。林先生出面做田阿七工作,希望田阿七配合大家做一个试验。田阿七是一个没有文化,甚至于没有理想的中国底层人士。要是田阿七也可以短时间接受和理解这种思想,就代表这种思想在中国很有发展空间。田阿七现在只不过刚刚接触这种思想,还需要深入和理解,更加需要接受大家的考验和考察。

  为了不被别人发现或者是不被人干扰,需要给田阿七换一个生活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得到田阿七的同意和配合,也需要田阿七自己决定的未来。林先生刚说出这个打算,田阿七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里田阿七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只不过田阿七没有其他去的地方才留在这里继续生活和工作的。如今田阿七听了大家的话,对这种思想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试一试。哪怕为这种天堂一样的生活,付出自己的生命,田阿七也愿意这么做。田阿七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换一种生活方式继续生存下去。不用再像现在一样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不用一直生活在回忆和痛苦之中一辈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