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后,青洛所率御军大军抵达东北边戍山與关下,邺国两军阵前首次交锋。
由于邺军比北朔御军更先做好交战准备,而御军却刚刚经历千里长途跋涉身心疲累,尚且还来不及做半分的调整恢复就被迫急急迎战,由此导致御军将士战斗力严重下降,士气不足,所以这第一次交锋对御军确实非常不利。
迎战不行,但是不迎战更不行。
即使青洛董恪他们已经努力调整周旋,北朔御军自青洛掌权带领以来各方面实力也已经得到了非一般的提升,然而即使如此,在这样开局不利的情况下,这场首战御军依然折损十分严重。
这样下御军未必不敌邺军,但是这代价在青洛看来却并不划算。
而且青洛的目的,可绝非只是抵挡邺国的侵势就这样对峙不前,最后逼回邺军就算。
只是逼回,就是邺军能甘心,她青洛也不会甘。
最后青洛当机立断,力压众多老将的不解和愤然反对,强制下令退军百里,撤让出原本作为据点的煦阳城,令直接裸露于邺国面前。
原本在邺军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接连十几日的苦苦对抗都没能占到什么便宜,现在却见御军突然自己后撤,甚至直接让出一座城池来。
如今天下七国,哪国不知道北朔的御军大将军青洛,邺军可绝对不认为青洛是怯战而退,哪怕现在这种高度紧张的迅速交战对她御军确实情况不利,相反,邺军认定御军大军的突然后退,其中必定有诈,因而即使看着眼前眨眼已经变成空城的嘴边肉也并没有立刻推进吞噬。而是一边监视御军大军的动向,高度警惕御军大军的反扑或者突袭,一边也派大量人马明里暗里反复入城试探情况。
于是,两军在接连十几日的密集苦战之后,突然陷入怪异的中断。
这样的局面维持了整整四日,到第五日的时候,邺军终于完全确定这块肉的安全性,也开始怀疑御军是想用一座城池来换取大军的恢复调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不是他们已经愚蠢的白白送来御军长达四日的休整时间,而且越拖越是不妙,遂立刻决定举兵推进,占领这一城池并以此为据点继续向西南北朔境内侵入。
他们猜对了,青洛之所以突然选择退军让城,目的就是为疲累过度状态不佳的御军争取恢复调整的时间。
但这个调整时间,两日亦可,三日足矣。
所以御军这五日时间的安排,第一日撤退,第二日第三日迅速调解恢复,第四日主力大军依然不动,但是在第三日夜就已经有一支五千人马的小队趁着夜色迅速赶回了煦阳城,第四人夜更是主力大军全部趁夜返回。
然后,就是埋伏。
所以邺军这醒悟的说巧也不巧,说不巧也巧,如果当机立断在御军突然撤退之日起码在之后两日内做出决断立刻占领煦阳城的话,这煦阳城还真就被他们给吞下了,问题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也就罢了,在第四日尚且只有五千御军悄然潜回城中的时候占领也或许还有可能,可是却偏偏要等到所有时机都错过了才终于敲定决策,然后率领主力大军兴高采烈斗志昂扬的往人早等好的陷阱里冲。
当日邺军有一万两千名将士直接入了城,然后猝不及防城门突然关闭,最后这些将士一个都没能活着离开。
当然没全死,还有几百人是活的,做了俘虏。
剩下的真正主力大军当然没有全部入城,煦阳城挤破也不够囤这么多的将士,所以他们只能在城外驻营。但是既然城内有埋伏,城外又怎么可能没有。
最后结果对御军来说是酣畅淋漓,只是反过来,邺军的下场,那叫一个惨痛无比。
直到这时候这一首战才真正结束,虽然以煦阳城做了回道具,但是不仅半寸未失,相反在邺军遭受陷阱埋伏严重损失之后狼狈退回的途中,御军乘胜追击,直接夺下邺国西南两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