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子> 第888章 传承、新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8章 传承、新生(1 / 1)

第9章传承新生

  热闹之后就是寂静。

  诸臣子包括载都叫他给‘轰’走了,今天可算是累到他这个皇帝了,宫廷仪式看起来不需要多耗费什么心力,但是因为特别枯燥,又得忍耐,所以基本上一场下来都会有些疲惫感。

  不过后面的琉球使臣给他的观感不错。

  历史上的琉球尚氏王朝一直和大明保持良好的朝贡关系,这个国家本身处在海中,疆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物产稀少。

  在原先的朝贡贸易中,他向大明进贡的胡椒、苏木、香料等都是向东南亚诸国购买而来的。

  除此之外,在手工业、陶瓷业、造酒等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

  不过史书上也记载过,琉球王国商业发达。

  这也不假。

  那是因为当时的大明朝采取海禁的锁国政策,而琉球因为和明朝官方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对外的‘窗口’。

  这使得琉球成为了一中转站,他将大明出产的药材、瓷器等转售到日本和朝鲜,同时将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出产的犀牛角、苏木、香料等销售到中国、日本、朝鲜。

  这时候余光注意到何廷仁还在,便说:“这封奏疏朕晚些再批示,别等了。”

  朱厚照对此自然欢迎。

  “是。”

  “不了,不困,就是休息半个时辰。有什么点心你让人拿些过来,朕饿了。”

  大陆东部的这座岛屿叫现在的大明君臣拱手让人那是不可能的。

  因而琉球这十几年处在相对凋敝的状态之中。

  东南亚、印度来的货物可以直接进入大明,自然就没人愿意绕远路再去琉球了。

  总之就这样吧。

  可惜这样面积狭小的海岛国家,如果地理位置上佳还好,像他这样四不靠的话,很难凑上大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

  而越是凋敝,他就越发的依赖大明。

  朱厚照卧倒在躺椅上,舒舒服服的准备小憩一下。

  “陛下,要不要睡会儿?”

  可这个世道的琉球却失去了这样的特殊位置,作为本身就依附于大明存在的属国,大明调整海禁政策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次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白了,其他地方的货物进出大明比较麻烦,但从琉球就相对容易一些。

  转口贸易成了琉球王国的支柱产业。

  当然,军事价值不必多提,在注重海防的年代,

  时近傍晚,天空中有一抹微红的晚霞,映照得人脸暖洋洋的。

  “喔,拿来。”

  也没过多久,侍从室何廷仁拿了一封密奏过来呈递,说:“陛下,这是三殿下的奏疏。”

  朱厚照刮了刮眉毛,就这样半躺着把载的要说的话都看完了,看完了之后也没什么表示。

  何廷仁看了看皇帝,欲言又止的点了点头。

  刚欲离开,他听到天子说:“有什么话就说。”

  “微臣失态。微臣是观陛下面容有些疲惫,所以就在犹豫是否要自作主张。”

  “怎么了?什么事?”

  “是新任新疆巡抚,王宪王大人到了,他递了条子请见。”

  “喔。”朱厚照本想起身,但是浑身确实有些不得劲,“就这样吧,朕不起来了。你让他进来。”

  “陛下,要不……还是让他等会儿?”

  “让他进来吧。人都到了,让一个六十出头的老人等那么久干什么?快点儿的。”

  何廷仁微微动容。

  天子是九五之尊,能说出这番话很是不易。

  “是。”

  话说这王宪一个多月前就接到调令了,但是这家伙拖了点时间,非要说河南灾情未缓,他不放心马上就走。

  这个朱厚照也只能理解,

  这个年代的风气就是这样,不比后来的组织性、政治性,那是必须行动听指挥。现在呢,这些个文人儒士都要展现一下自己的爱民之心,不然道德水准体现在什么地方?

  因而朱厚照也是入乡随俗,左右为的是老百姓,新疆倒也没急切到那个份上。

  不多时,

  一个头发花白,但腿脚还算欢快的人快步低头走了进来,他先寻找了一下,看到天子的躺椅这才迅速靠近,

  “臣新任新疆巡抚王宪恭请圣安。”

  “朕安。平身吧。”

  “谢皇上。”

  王宪低着脑袋站起来,他用余光瞧了一眼皇上,见到了皇上精神不济,不仅如此,就是听语气也觉得不算上佳状态。

  “皇上日夜操劳,万望保重龙体。”





  “朕没事,累么,谁都会累。维纲,河南的情况如何?”

  “回皇上的话,一切赈灾事宜臣以遵照朝廷旨意样样落实,王阁老也曾亲至督办。现在赈灾粮是在日夜运往灾区,比初期时的混乱是要好多了。而且天气转暖,灾民不必再受苦寒之熬。总体来说,每日饿死的人数大幅下降。

  但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地官府都在全力保障百姓春耕,目前压力仍大,需得夏收之后,百姓方能养活自己。”

  “那这段时间……”

  “陛下放心,两百万石赈灾粮臣都已妥善安排了。”

  朱厚照嘀咕了,“你王维纲的名声朕相信,不过胥吏之流多行贪墨,锦衣卫还是要去查探一番,免得朝廷以为自己做了好事,结果却肥了硕鼠。”

  “陛下说的也是正理。”王宪赞同道。

  他是弘治三年的进士,六十多的年纪,经历过两代帝王,各种各样的官职做了不少。

  对于当今的正德皇帝,他是顶顶膜拜的,不说别的,实际成绩在这摆着呢。

  弘治皇帝也治国十八年,正德十八年的时候那是什么气象?

  所以言谈举止之间,他是极尽恭敬。

  “新疆的事情,你怎么看?”

  王宪说:“微臣想得不算数的,陛下说了的才算数。”

  朱厚照哈哈大笑,“你这是偷懒了哇。”

  “陛下莫怪,臣今日便是来请陛下训示的,身为臣子,总是要遵照君主之意而行。”

  “就两样事。”朱厚照伸出手指,“第一,继续推广棉花种植,新疆的棉花都是少府统一购入的,有了产业收入百姓就有了营生,所以不管那里有多少民族混居,乱的话,你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

  第二,新疆边防区已经设立了,两个军,六万人。你虽管不到那里的军务,但军饷粮草都是过你的手的,所以实际上还是需要和韩十二郎做好协调。总之一句话,替朕看好新疆。”

  王宪心思微转,已然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就是说新疆军区的情况,你也要给我稍微关心关心,不是要你管,但情况你得知道。

  “微臣明白。那么哈萨克汗国和边疆其他汗国的一应外务,不知皇上可有训示?”

  朱厚照脱口而出,“所以说叫你与韩十二郎做好协调,你们一个管打仗,一个掌后勤,通力合作吧。

  除非是决定是不是要对周遭汗国用兵这样的大事,其他的你们两个商量着定。

  总之一句话,不要给朕丢人,不要给大明丢人。哪怕有些小摩擦也不要怕,朕没有给出兵马不可进他国的禁令,听说哈萨克汗国现在正在内乱,若是战乱危害到新疆,你要做出反应。

  朕讨厌所有的战事都发生在我们的地界内。”

  王宪皱眉,“臣也听说哈萨克汗国正在内乱,当此之时不应是我绝佳的良机么?平灭哈萨克,将新土地纳入我大明版图,正合陛下一代圣君的威名!臣愿为陛下立下此功!”

  “这个事么……新疆军区的六万精兵朕是准了,西北路太远,照你说的马上就发兵来不及的。但你们若能只依靠这六万人马打下哈萨克,朕当然也不否决。不过要朕说,理性的选择是再等等,等哈萨克的内乱更加深化,等朝廷调拨各种物资支援。”

  王宪心中了然,

  “陛下所言,微臣已明白了,等微臣赴任以后和韩总兵仔细协商,有了成果再上奏陛下。”

  “可以。”

  好了,王宪也带着满意的答案出去了。

  现如今的大明东征西进,四处彰显武力,虽说他这里没有直接同意,但六万精兵再配战马,有什么不够的?

  实际上,他已经有些期待见到韩十二郎了,这个年轻后生是世袭军户出生,上过陆军学院,在河套、大同和辽东打过仗,每战都有精彩表现。

  主要是在辽东时期当了一卫指挥使表现的比较生猛,他为人所知的是擅长带兵以及骑兵大范围奔袭,辽东在他到了之后各方可安稳太多了。

  现在用他守新疆,想来也是为了这六万人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在哪里发挥呢?

  当然还是哈萨克。

  不过韩十二郎不在京师,他去年底入京已经知道了朝廷要组建军区,接到调令他直接就往西去了,不需朱厚照再多说什么。

  至于新疆军区的六万士兵会从新疆、甘肃、固原和陕西的一众卫所之中精挑细选。

  这个工作不能交给军区总兵,否则他会大量任用自己的人,将、兵结为一体,到底不是好事。

  所以这件事是杨一清在负责,这也是他在新疆之任的最后一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