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子> 第293章 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3章 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1 / 1)


  自弘治十八年七月朝廷在浙闽设总督以来,所有的动作加起来的影响都不如这一封圣旨。私下里的消息渠道传得再多,可大部分人还是不会轻易相信朝廷会轻易更改祖制、国策。

  朱厚照做的准备是很充足,但从来没有觉得之后的波浪滔天就不会出现,一切可以平稳丝滑的度过。这种顺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九月,京师上下最先得到朝廷要开驰海禁的消息,满朝文武哗然大惊,京师官场闹得鸡飞狗跳。

  奏疏如雪花一样往宫里送,如果不是朱厚照有后人的定力和决心,他不仅会怀疑自己决策的正确性,更会担忧自己的安全。

  好在前者在现在的朱厚照身上不存在。

  而后者?上直亲卫经营了好些年,其中百户、千户等校官都从军学院所出,没有停粮停饷,至少发生军队哗变的可能性无限的小。

  由此,才能继续坚持,否则开海令大概在此时也就停止了。

  然而强行推行,很快也引发了动荡。

  朝堂里,一向很少在朱厚照耳边呱噪的勋贵也开始异动,保国公、定国公、武定侯等连续递条子要见皇上。

  尽管效果不好。但勋贵们胆子大,虽说皇帝他们是不敢怎么样,但是杨廷和这些人的门,他们还是敢找上去的。

  这样一来,京师里竟然就有些乱了起来。

  九月十八日,皇帝在连声的反对下,丝毫没有要收回成命的意向,去拜见的老臣,不管是在御前哭喊、还是激动,皇帝始终不改其意。

  这样下去,圣旨去了浙江,浙江的官、兵开始推行之后,一切不就做起来了吗?

  至于说集体劝谏,朱厚照掌握了六部九卿中的大多数,再加上弘治十二年左顺门之变在前,很多人心里都有顾虑。

  各种挣扎、考虑之下,倒霉的就成了杨廷和。

  像武定侯郭良,他领着侯府的家丁人马去堵杨廷和的门,上百壮丁把一个小小的杨府围得水泄不通,并且直言:

  “朝廷之中有奸佞之臣!绝不能让这些人左右了圣意,败坏了东南沿海!杨廷和,你是本朝的最大罪人!”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京师里,百姓众多,人多眼杂,连日来发生这种场景,那真是叫满城风雨。

  已经掌管锦衣卫南镇抚司,并且代理副指挥使的韩子仁紧急调了锦衣卫来援,他旁得不管,到了之后先叫人传话,那意思杨廷和绝对不能出来。

  随后他面向武定侯。

  侯爷可不是一般人,郭良斜眼看着韩子仁,“你是什么东西,也敢挡在本侯的面前?”

  韩子仁不敢托大,低眉说:“下官自然不敢挡住郭侯爷。只是下官想提醒郭侯爷,杨介夫公是军机大臣,朝廷命官。郭侯爷若有不满,自可去君前详奏。如今带了人到这里,难道是要强闯杨府吗?”

  “本侯不仅要闯他的府,还要打他的人!”

  “郭侯爷!”韩子仁提高了音量,“擅殴朝廷命官,这可不是小罪!”

  “那是你们锦衣卫,死了个詹秀山就闹成那副丑样!武定侯是太祖皇帝亲封,打一个奸佞之臣有什么?再说本侯也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

  韩子仁知道自己搂不住这些勋贵,所以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派人到皇宫里禀报。

  朱厚照这几日给吵得脑袋疼,老实说,如果他不是后世之人,开海确实推进不下去,谁会在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还坚持己见,这得固执到什么程度。

  听到又出这么一档子事,他也有些火气,“刘瑾,还是你去吧。将武定侯带过来。”

  “是。”

  这边还没完事。

  那边又来了个小太监,跪下就说:“陛下,太后说想念陛下,若是陛下得空,请去坤宁宫一叙。”

  其实哪有什么叙不叙的。

  等到了坤宁宫,张太后没讲几句也说到开海的事情。

  当然,她讲得很柔软,说:“照儿自小聪慧,治理国政也是异常勤勉。原来先帝在的时候,就常夸照儿,说照儿可为一代明君。本来母后也不应讲这话……只不过近来好像好些家都来坤宁宫念叨,说照儿要把海禁的祖制给掉过来,放沿海的百姓都出去,这会不会出什么事儿?朝廷选了好些个人才,照儿有时候也要听听他们的才是,那些都是老成谋国之人,这么多人都一个意见……总归是有些道理的。”

  朱厚照没有说话,他等张太后全说完,还停顿了一下才说:“母后,外人再亲,不如儿子亲。儿子做事情,肯定有其道理。外朝的那些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多时候想讲也讲不清楚,母后听了说不定还头疼。儿子想说的是,往后不管母后听到了什么人说什么话,或者他们再来,恳请母后劝他们能支持朝廷。”

  “而不是反过来让儿子这个皇帝听他们的。母后想想,那些人在做什么?不就是想通过母后的身份来压儿子吗?且不说这件事该不该改动。若是这次儿子真的听了母后的,往后这皇帝也就没法做了。因为从此往后反正只要有什么事情,那便往坤宁宫来说。儿子以为,皇帝的君威不在,远比其他的事情都更为严重。”

  这话说的不软不硬。维护了母子孝道之义,也把自己的坚持说了出来。

  如果张太后足够聪明,她就应该明白,其实朱厚照真实的意思是说:不论是什么事,今天你不该开这个口。

  朝廷内外争论严重,这个时候太后出来一句话把事情搞定了,把皇帝压下去。这在政治上对皇帝的威信是个巨大且致命的打击,越是大的事情,越是如此。

  反倒是一桩小事,如果皇帝妥协妥协也就算了。

  但朱厚照不是很确定张太后能不能听懂他的言外之意。

  “照儿不可胡说……就这么一桩事,怎么能说皇帝都做不下去。这个话,太刺耳。”张太后往回找补,显然是说问题没那么严重。

  “母后,这次所有的人,儿子全都已经派出去了,王鏊、杨廷和……他们也都担着干系,如果这个时候走回头路。他们就没有活路了。他们没有活路,往后儿子使唤谁、谁就和儿子打打马虎眼,十分的事只做两分,还有八分都留给自己做退路。朝堂上人人如此,就是还当着皇帝,也不是一个可以一言九鼎的皇帝了。”

  朱厚照觉得她没听懂,所以又解释了一番。

  张太后这时候大约渐渐明白过来,“听照儿这样说……这件事已经是骑虎难下,不得不为了。”

  “是。所以母后要劝他们。到了这个时候,皇帝是不能错的,哪怕是错的,那也是对的。”

  “那是自然,照儿是一国之君,怎会犯错?”

  “既然如此,母后不该劝他们支持儿子吗?”

  张太后一时语塞……

  怎么话又给说回来了。

  朱厚照没有想过要挑战‘孝’这个字,在这个年代的道德环境下,那么做实在太蠢,也不可想象。反正能忽悠,那么就先忽悠。

  另外一边,太监们也来禀报,说武定侯已经入宫了。

  张太后看皇帝忙碌,也就不好留人。

  出了坤宁宫,朱厚照就沉着脸,一路上脚步极快,完全不等人。

  所以很快便到乾清宫,一转进去就看到了武定侯郭良。

  他是第五代武定侯,第一代武定侯名为郭英,濠州人,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算是最早跟着朱元章打天下的人,最早还负责朱元章宿卫。朱元章称其为郭四,对其非常信任。

  郭英本人也忠诚可鉴,在洪武年间,朱元章几次清算功臣,郭英都安然无恙,本人也是善终之局。

  这一代的武定侯郭良是弘治十五年承袭爵位,算下来也没几年。

  郭良人在乾清宫,听到脚步声之后,还偷摸朝外面看了一眼,结果就看到皇帝紧紧皱眉瞪着他,他吓得心里一惊,急忙低下头。

  “跪下!”

  也就在此时,耳边传来惊雷,原来是皇帝一句暴怒之语。

  武定侯在宫外多么耀武扬威,到了这里,还是如小花猫一样。而且脑子正常的人都会看脸色,一看皇帝这个脾气,他啥话也不说,扑通往下一跪。

  朱厚照把手里的奏疏扔给刘瑾,大步上前冲着他的脸蛋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啪!”

  “愚蠢!”朱厚照直接指其怒斥,“你的祖宗跟着太祖皇帝出生入死才挣来的这武定侯的爵位,他老人家一生谨小慎微,要是看到你这个不肖子孙,估计要气得吐血!”

  “朝廷有法度,朕这里也有规矩。该怎么做,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你在一边呱噪?!还带人去杨介夫的府上,朕现在就问你,你要做什么!?大明朝上上下下还有谁在你武定侯的眼里?”

  郭良大约是被一巴掌打得晕了,脑子竟一时没转过来,懵懵懂懂的说着自己本来的想法,“陛下!他杨廷和是奸佞之臣啊!海禁是祖制,是太祖皇帝当年定下的。如今却有此等大臣以妖言祸乱,竟然使陛下要改祖制。臣这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你说朕的身边有奸佞之臣,好啊。《皇明祖训》中也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你要是有本事就清君侧!”

  朱厚照懒得和他讲道理,因为跟这些人讲道理,结果就是吵架还把自己给气一顿。

  而郭良就是再不辩是非,清君侧是什么含义他还是听得明白的。尤其是明朝。

  “微臣不敢,陛下是误会微臣了!”

  “误不误会不重要!朕在这里直接告诉你,朕是皇帝,大明的事,朕说了算。你若是觉得不对、难受,要么回家给朕憋着!要么起兵来讨伐朕,朕就在这乾清宫等你!”

  武定侯听了这话,实在是有些发抖。

  朱厚照也不想再看他,“滚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