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袁绍在积极谋取冀州时,南边的魏郡、东郡一带却打成了一锅粥。
曹操自从在荥阳卞水一战败于董卓部将徐荣,不但几乎全军覆没,还折了最重要的部将兼好友卫兹,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亏在堂弟曹洪奋力冲杀下,才回到酸枣大营。
当他狼狈逃回,看到酸枣驻军的将领还在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作为盟主的袁绍竟然连面都不露一下,窝在河内一动不动。
当即气的大骂一通,率部下退回陈留。
这场战役让曹操看清了这些所谓起兵反董,立誓清君侧匡扶汉室的关东群雄们的嘴脸。大汉再也不是他心目中想要效忠的强大国家,她已经被一帮心怀鬼胎的地方军阀分裂、割据,再也无法统一了。
要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只能依靠自己,把这些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割据者打败,把他们占据的州郡夺过来,才能再度把这个国家重新收回到大汉怀抱里。
曹操这时候还是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热血将领,性格坚毅的他并不气馁,返回陈留后依然广募英豪,随时等待时机再度起兵。
毕竟他还有一个假奋武将军的名号,荥阳一战虽然败了,但他汉室忠臣的名号也打出来了,大量心怀汉室,对朝廷还抱有幻想的豪强士人投奔到他的麾下。
短短几个月,曹操身边又聚集起来上万士卒。颍川人荀彧、荀攸叔侄以及荀彧推荐的戏忠都投奔到他麾下。
还有众多豪强地主,自发募兵前来投奔,像东郡卫国人乐进,主动招募宗族子弟千余人投奔他。曹操一一接纳,校尉、司马、都尉、从事等各种职位不要钱的发出去,一时间人强马壮,恢复到讨董之前的规模。
“主公,发生大事了。”门下祭酒戏忠和功曹荀彧、从事荀攸以及校尉曹仁、曹洪等一起来见曹操。
“志才,发生了何事?”曹操见众人神色严肃,便急忙问道。
曹操手下目前有三大谋士,功曹荀彧字文若,颍川人,原先在袁绍手下就职。认为袁绍并非明主,转而投奔了曹操。
其实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颍川多士族,而且一向以来颍川士族喜欢多方下注。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荀氏已经有一支荀谌押注袁绍了,袁绍也颇为重用,为了荀氏的未来,荀彧自然要转投他方。
当然了,荀彧本身才能非常突出,与曹操一番长谈之后,老曹赞他有“王佐之才”,委以文官之首的功曹之职。
老曹这么做是有自己想法的,一来荀彧虽然还年轻,不到三十岁,不过能力确实突出,特别是内政和战略方面手下这些人当中无出其右。
另一方面,荀彧叔侄作为颍川最一流的士族代表人物,他们两人的加入,说明整个士人阶层已经接受他了,把他作为一方正式势力看待,这个政治意义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