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同中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金帐汗国进行的。因此,蒙古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的发展。拔都汗和别儿哥汗在伏尔加河先后修建了拔都萨莱城和别儿哥萨莱城,后来又修建了乌维克城,在札牙黑河(乌拉尔河)河口修建了萨莱契克城。
而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金帐汗国自然也有一批南来北往的工匠。其中有一个从河中地区来的工匠,竟然用铁造出了大炮。
铸铁炮的出现还要等到15世纪中期,法国第戎搞出铸铁块后,这项技术,渐渐外传,并在之后传到了和法国隔海相望的苏塞克斯郡的威尔德。于是就有苏塞克斯郡威尔德的铸炮工匠,开始尝试使用铸铁来铸造火炮。因为,铸铁比青铜便宜太多了。
这位叫沙夫卡特的撒马尔罕工匠一支致力于铸铁炮的建造,只不过都失败而已。好不容易造出一门,结果还炸膛了。为了研制这种前装重型铸铁炮,他几乎耗尽家财。他甚至还考虑过彻底放弃,但从多布罗加地区来的人听说了他的事后找到他问愿不愿意去见见他们的领主。
他想与其这样等待,还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这个领主眼光挺长远的。
他想的没错,彼得就是目光长远者。彼得听到他的作品和经历后,心里的想法是:“人才呀,绝不能放过!”
于是当即拍板,聘请这位工匠,并开出了每天1个英国先令的薪水(普通民众的日收入为3便士)。
至于炸膛问题的困扰,彼得也有解决方案。铸铁炮炸膛,不外乎铸炮用的生铁,杂质过多,比如硫和磷之类的,导致火炮身管较脆。而且,生铁含碳量过高,强度虽高,韧性不足,并不太适合铸炮。真正适合铸炮的,其实是熟铁和中低碳钢。
对于如何炼钢,他虽然不专业,但也从很多穿越小说里学到过很多理论。比如,他就知道,英国人早期铁炮不容易炸膛的一个重要秘密,就是使用了反射炉,对生铁进行二次精炼。
所谓反射炉,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熔炉(包含进气口和出气口)。将生铁和废铁放入炉中后,炉子内的热量,因为相对封闭的空间,无法散逸出去,抵达炉顶和炉壁后,又被反射回来,集中精炼铁料。经过几小时的精炼,加上添加一些造渣剂(最简单的造渣剂就是生石灰,可用于清除硫和磷)。而后,清理掉废渣(废渣因为密度问题,一般是飘在铁水上面的,捞掉就可以)后,就得到了熟铁或钢(需要控制含碳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