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004章 前倨后恭,小人行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4章 前倨后恭,小人行为(1 / 1)


  “蒙将军,我这酒,味道如何啊?”

  一张桌子,上面摆了三个热菜一个凉菜,两坛酒,嬴成蟜和蒙恬对坐共饮。

  蒙恬的脸因为常年从军打仗,日晒不少,暗黄中透着黝黑。

  但现在,他的脸上只有一种颜色,红!

  红的发亮,满面红光!

  “恬未带兵,不可以将军称。”

  秦国的在朝官员是没有将军的,只有外出打仗,领兵作战时候,才会临时冠以将军,上将军之类的称呼。

  没有在外作战的时候,原则上是不可以用将军这个称呼的。

  这也是秦法规定的一部分,秦法深入秦国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当然,如果是将嬴成蟜换做蒙恬熟悉的友人,蒙恬不会如此小心谨慎。

  “恬生平还未喝过如此烈的酒,赵国的胡酒以烈闻名,却远比不上长安君的酒。”

  实际上,赵国胡酒虽以烈闻名,但嗜酒之人公认,若是论烈,楚国王酒才是公认魁首。

  嬴成蟜听到蒙恬不提楚国王酒,而以赵国胡酒相比,笑意更浓郁了些。

  他可不会认为攻过楚国的蒙恬,没尝过楚国王酒。

  “哈哈哈哈,喜欢就好,来人,再上两坛!”

  “不可!”

  蒙恬劝阻。

  他自认千杯不醉,但这次,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没办法,现在他就有些迷糊,再喝下去他确定自己一定会醉,这酒太烈了啊!比楚国王酒都烈!

  秦国民间禁酒,秦臣府邸虽然有酒,但口感不好,烈度不高,相比其他各国相去甚远。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没有好的酿酒方法,也不想研究学习。

  在秦国,一切的事情都要为两件事负责,耕作和打仗。

  耕作提供粮食打仗,打仗获得土地耕作,这形成一个简单的闭环。

  酿酒不但对耕作和打仗没有正向作用,反而有反作用,因为酒是由粮食酿造的。

  秦国认为,把粮食拿去酿酒,是极大的浪费。

  所以,不仅民间禁酒,皇室也不提倡喝酒,嬴政本人也不提倡喝酒。

  秦国从上而下,对酒的态度都是如此,自然没人会去研究酿酒。

  没人研究酿酒,秦酒的品质自然提不上去。

  一言概之——凡是对耕作和打仗没有正面影响的事物,在秦国都发展不起来。

  “长安君,再喝下去,恬就要醉了。”

  嬴成蟜端起酒樽,一饮而尽,看的蒙恬微有诧异。

  两人一直是对饮,你一樽我一樽,嬴成蟜不比蒙恬喝得少。

  但现在蒙恬脸上,红的有如后世三国的关公一样。

  嬴成蟜却还是脸色如常,毫无醉意,就好像两人喝的不是同一样酒似的。

  蒙恬手指无意识地摩挲手中酒樽。

  这厮酒量倒是好的很,也对,皇室酒水管够,他不学无术,自幼饮酒为乐。这些年练过来,酒量比我大些也是应当的。

  幸好先王自赵国接回陛下,要不然秦国落入这耻辱手中,别说一统天下,现在世上还有没有秦国都是未知。

  秦国上一任王本名赢异人,后改为嬴子楚,史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只有二子,即是嬴政和嬴成蟜。

  十多年前,如果秦庄襄王没有从赵国接回嬴政,秦国接任王位的,就是嬴成蟜。

  “这菜肴可还满意?”

  “万分满意,比之陛下宴请之物,不遑多让。”

  这里蒙恬说了假话,好在他脸色特别红润,神色上倒是看不出来。

  长安君府的菜肴味道,要远远胜过皇宫菜肴味道,不然嬴扶苏也不会三番两次来这里蹭饭。

  “好,你与我皇兄一般年岁,我便叫你一声蒙兄。如今菜也吃了,酒也喝了,蒙兄,该与我说说儒家之事了吧。”

  果然如此,这竖子对长公子倒是很上心,蒙恬暗道。

  蒙恬瞧不上嬴成蟜,却还留下来吃饭喝酒,说话明显与刚来时不同,为的便是嬴扶苏。

  不然就算他事先知道长安君府酒如此好喝,菜如此好吃,他也不会留下。

  准确地说,是他更不会留下。他会认为和如此贪于享乐,沉湎口腹之欲的嬴成蟜共饮,是一件耻辱的事。

  “陛下乃万民之主,恬怎配与陛下并列,让长安君言兄,长安君叫恬名字便可。”

  嬴成蟜点点头。

  他知道这是蒙恬不想与他挂上关系,连称呼上都不愿意,是在疏远他,但他不在乎。

  那又如何呢?

  他也只是想通过蒙恬,了解一下他大侄子的情况罢了。

  两个人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也算是双向奔赴了吧。

  “长公子之师,姓淳于,名越,齐国人。曾任齐国博士,现任我国仆射,是儒生,在儒家有极大影响力。长公子言行,受淳于越影响颇深,今朝朝堂顶撞陛下,必与淳于越脱不开干系!”

  嬴成蟜呷口酒,砸吧砸吧嘴。

  “儒家在秦国,影响很大吗?”

  据嬴成蟜的了解,秦国一直是法家的天下。

  儒家这个后世无比显赫的门派,在秦国一直不受待见。

  蒙恬手抖了一下,咬了咬牙。

  要不是为了嬴扶苏,他此刻就愤而离席了。

  这个不学无术的耻辱!

  连朝堂势力都不甚清楚!

  也不知两位丞相都劝不动的事,这竖子是如何说动陛下暂缓长公子离都的。

  没准陛下自己想通,这竖子就只是个引子,我在这是白白浪费时间!

  蒙恬这么想着,却也不敢去赌是不是嬴政自己想通,只能继续讲解:“天下一统,陛下广招天下贤才,诸子百家尽可入秦为官。儒家乃当世显学,门生最多,如今朝堂儒生数量已超过法生。”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向是法家圣地。

  也是天下唯一一个纯粹以法家治国的国家,云集天下法生。

  人聚集的数量一旦达到一定程度上时,就会寻求话语权,更不用说这个百家争鸣的局势。

  话语权放在秦国朝堂上,就叫做政治诉求。

  “我明白了。”

  嬴成蟜点点头。

  “此事我来处理。”

  这要是旁人说明白了,蒙恬就信了。但是嬴成蟜,蒙恬沉默了。

  明白?

  你明白什么了?

  你真的明白了吗?

  我说的好像还不是那么清楚。

  看蒙恬没有反应,嬴成蟜道:“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恢复周礼。大侄子被利用了,成为了儒家喉舌。明日朝会,我会与皇兄说明的。”

  蒙恬感激道:“有劳长安君了。”

  这竖子还真明白了?

  旁人身上很普通的事,放在嬴成蟜身上,蒙恬就觉得很不可思议。

  嬴成蟜在秦人眼里,实在是太差了。

  着下人送走蒙恬,嬴成蟜自斟自饮。方才拦下蒙恬的酒鬼,不敲门径自入内,坐在蒙恬所坐的位置。

  “这蒙恬前倨后恭,就是个小人!秦国领军将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